宏大敘事,是怎樣毀掉你的錢包的?

預約直播👇分享全球資產行情
最近看到一個觀點,我感到非常認同↓
“要十分珍惜最近這幾年你身邊那些在認知和智性上不僅沒有下降,還呈現出上升態勢的朋友。你不知道,他們為了抗拒這種無處不在的把人往下墜的力量,付出了多少心智上的努力。”
作為一個資深網民,我有非常具體的感受,這幾年任何一個普通人要抵擋這種心智下墜的影響真的越來越難,各路精心設計的不實資訊伴隨各個社交平臺的演算法推薦已讓我們避無可避。
比如什麼1小時22分速通基輔、德特里克堡、烏克蘭生物實驗室、泰國噶腰子、美國虐待熊貓丫丫、俄亥俄州“切爾諾貝利”、矽谷銀行金融危機、美元體系崩潰、抵制和恐懼海產品等等…如果你一個都沒信過,不用懷疑,你就已經強過99%的人了。
我們每個人努力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改善生活,而最能體現心智認知與生活質量的事就是投資:財富不僅是對勤奮的獎賞,更是對認知的補償。
一般情況下,我們每一個正常人都會有基本的理性,這包括基本的是非觀、邏輯、常識,以及以自己為中心的立場。
但是有一種毒藥,可以讓人忘記這些理性,同時還沉浸其中,這個毒藥就是宏大敘事。可怕的是,我們越普通人的人就越容易中宏大敘事的毒。
因為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能夠讓自己感覺到特別有趣、特別有存在感的事,因此導致集體主義代入過多,只能抱著宏大敘事給自己提供精神慰藉。可以看出,宏大敘事和毒品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模一樣的。
這不是觀察者網,這是新浪財經某一日的首頁↑
今天我們會覆盤一下過去這幾年,宏大敘事是怎樣毀掉普通人的投資、怎樣讓人越變越窮的。選擇這個視角,是因為投資比較好切入,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用結果告訴你哪一個選擇是對的,哪一個選擇是錯的。
(1)2020疫情熔斷
這件事可能是我有記憶以來,印象最深、反轉最快、劇情最有戲劇性的一次市場經歷。
早在2020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網際網路上關於美股泡沫的標題就非常多。
終於,在2020年二月末到三月中的這大約20天時間,新冠疫情在美國快速發展,引發了市場恐慌,在2020年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和3月18日熔斷四次,短時間內下跌幅度之大、烈度之強可謂歷史罕見。
我記得當時,各路(自)媒體情緒高漲,沒有任何事情比當時的熔斷更適合進行宏大敘事和情緒煽動了。
當時微博熱搜前十有一半都是美股崩盤相關,全網沉浸在美股崩盤的喜悅和興奮之中,許多並沒有參與投資的網民甚至表示自己也熬夜看美股,還發朋友圈。

然而,後來發生了什麼呢?美國市場在熔斷後兩個多月就創出新高,10個月翻倍。

而從熔斷低點到現在,無論是指數還是頭部公司價格,都有著巨大的回報,任何一個數字拿出來都足以改變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的生活。
任何人沉浸於當時的宏大敘事,錯失這些機會甚至參與做空,很可能就會成為這輩子最後悔的投資決策。

納斯達克100指數表現以及疫情熔斷的位置↑

(2)矽谷銀行事件
2023年3月,由於矽谷銀行持有的資產虧損,加之銀行為了籌錢宣佈發行大量新股融,導致矽谷銀行股價閃崩。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在第一時間宣佈矽谷銀行被關閉,監管機構已控制了銀行的存款,FDIC提供單個儲戶25萬美元的保障額,額度外在銀行被接盤後也將逐步賠付。
然而,這個新聞又成了某些“正能量”博主進行宏大敘事的素材,他們的操作和方向同過去一樣,依舊是造謠騙腦殘+煽動所謂愛國情緒。
他們不去科普事件的來龍去脈,不告訴你FDIC的保障機制和銀行資產結構,而是先定義銀行破產儲戶破產,然後臆想出有這麼一大批移民美國的中國人成為受害者,他們很慘、他們後悔了,用這種意淫出來的資訊讓一群讀者享受精神高潮。

矽谷銀行事件在我們這邊引起的宏大敘事,體現了一個更為惡毒的心態,那就是這部分沉浸於宏大敘事的網民不僅僅是對美國或其他國家懷有低敵意,他們更對在海外的中國同胞懷有更大敵意 – 任何在美國的中國人遭遇不幸都能讓他們感到開心和興奮。
儘管這些讓他們快樂的資訊全都是編造的,儘管他們無法從中獲取任何實際利益,但也不影響他們為此歡呼雀躍。
回過頭看,矽谷銀行事件正是2022年-2023年熊市轉入牛市的一個黃金期,也是2023年以AI和大科技為驅動的牛市爆發前最後一個黃金坑。從矽谷銀行事件至今,標普500上漲了60%、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85%,英偉達更是漲了500%。
然而,當時中國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的資訊都是,投資和存錢在美國的人完了,快跑吧。如果你聽信這些話並予以行動的話,你將徹底錯過一輪財富增長的機會↓

納斯達克100指數表現與矽谷銀行事件↑

(3)中美泡沫對決
由於美國股市長期走牛,而中國權益類資產相對錶現不佳,因此從好幾年前開始,無數“贏學家”為了宏大敘事開始大開腦洞,把中國樓市和美國股市進行對標,表示這是世界兩大泡沫,還說誰先破誰就輸了。
更有甚者,在2020年疫情熔斷期間,有自媒體高呼:美國股市崩了,中國樓市贏了!
然而,兩個大類資產並沒有任何關聯性,只有在某些時間區間內(如2008-2021年)碰巧都上漲而已。鼓吹此概念的人,目的主要是兩個:1、中國人不要羨慕美國的長牛,因為我們的房價也長牛;2、用美國股市的長牛來合理化中國的高房價問題。
殊不知兩個大類資產差異巨大,首先看估值,美股估值(以標普500為例)僅二十多倍,而北上廣深房產的估值高達60倍以上(房價比上全年租金)。
另外,美國股市長牛並不會對社會帶來壓力,反而能夠刺激消費、擴充普通人養老金錢包;而房價的非理性上漲會不斷增加社會負擔,提升生產、生活成本,打擊結婚率和生育率。
再者,美國股市的長牛特別是2008年後的這一波超級上升趨勢,背景是科技爆發、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和資訊全球化;中國房價的上漲則是城市化、居民加槓桿等因素。用美股強行對標中房,實就是新產業與土地經濟間的對決,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
最近兩三年來,已經沒有人宣揚中房美股的理論了,因為實在沒有辦法自圓其說,沒法洗了:2022年以來美國股市(標普500)上漲70%,而中國房價持續下行。
然而,請不要忘記,在該觀點最火爆的2019-2021年,正好是中國房價最高、成交量最大階段,無數年輕人的“六個錢包”在這一宏大敘事之下灰飛煙滅,疊加未來三十年的現金流和不斷下降的結婚率生育率,為這一宏大敘事持續買單。
(4)新能源
新能源是近幾年來宏大敘事的一個重要主角,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也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體驗。

但在宣揚新能源光明前景的同時,

很少有人提醒當時市場的高估值、低利潤、產能過剩以及貿易壁壘等等不可忽視的潛在問題。

有知名專家在2022年6月大談新能源光明前景,並高調錶示,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

這樣的宏大敘事和具象化畫餅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真的無法抵擋的,並且會作為投資建議去做的。
然而之後新能源股價的實際表現如何?
自2022年6月至今,新能源指數跌去了60%,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毫不為過,而這還只是一個板塊指數,具體到個股散戶,結果可能更加糟糕。
由於中國廠商的積極參與和巨大產能,加上肉眼可見的越來越高的國際貿易壁壘,我們可以預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新能源賽道都會充滿內卷,我認為作為消費者,在這個內卷時代享受物美價廉的新能源車是划算的,但作為投資者,讓自己和費力不討好的生產商利益繫結並不是一個最優的投資策略。
(5)DeepSeek與英偉達
今年過年期間,DeepSeek火爆全網。
一時間,英偉達完了、CUDA生態被打破、一家中國基金公司僅用副業吊打矽谷的宏大敘事再次起來了;在1月27日當天,美國半導體板塊集體大跌,更是使得這次宏大敘事贏得徹底。
然而敘事歸敘事,投資歸投資。如果你在1月27日後的任何一天下了英偉達空單並持有到現在,那麼你已經損失不少了。
因為短短幾個交易日,英偉達從113美元迅速回升到133美元,已收復大半失地;博通、阿斯麥等算力相關公司則已逼近DeepSeek影響之前的價格;另外,在AI上投入巨資的Meta、亞馬遜、谷歌在DeepSeek衝擊的當周就已先後創出了歷史新高。
伴隨時間的推移,人們得以全面深入認識DeepSeek,瞭解其是怎樣利用更好的演算法,減少了訓練和推理過程中的成本。
關於DeepSeek的實際情況是,他是一個在演算法上有創新的高效率大模型,可以減少成本,但減少幅度並未大到一個數量級的水平,而作為開源大模型,DeepSeek的加入有助於豐富全球開發者的AI資源,有助於更多客戶參與應用大模型,最終觸發傑文斯悖論,反過來加大對算力的需求。
對於AI,我個人相信兩個常識:
①演算法、算力、資料的Scaling Law將持續,發展AI三者缺一不可,甚至其中任何一項的提升可能對其他兩項帶來更高需求;
②微軟、亞馬遜、谷歌、Meta等公司絕對不蠢。
最後,如我們文章開頭所說,普通人之所以對於宏大敘事這顆毒藥難以抵擋,本質是存在感的缺失,它會導致內心的空虛和失落,最終需要依賴宏大敘事和集體主義為自己提供情緒價值。
而殘酷的是,普通人本身的抗風險能力就不強,在宏大敘事和垃圾資訊的轟炸之下,最終會影響到重要的生活和投資決策,甚至導致生活越來越困難,最終宏大敘事毀掉生活完全不是誇張。
所以,我們普通人最關鍵的就是要自信自強,把我們的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上來。
上述幾個案例只是個別典型,在當下的網際網路環境中,還有無數這類對我們有害無利的宏大敘事,歡迎螢幕前的你舉一反三,提出自己的看法。
總而言之,珍惜我們擁有的常識與邏輯,遠離一切有毒資訊,不要在宏大敘事上代入過深,無論誰贏誰輸,保護好自己的切身權益,自己不要輸就可以了。
⬇️S叔工作微信,分享日常生活,投資思考,領取投資乾貨合集。

S叔,十年全球資產投資人,定居香港;預約直播,每週分享全球資產;關注我,開啟全球投資視野;
預約直播👇每週分享全球資產行情
關注我👇開啟全球投資視野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設為星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