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節雖然已過,但還是要在號上給大家拜個晚年。祝福讀者朋友新的農曆年裡,身體健康,萬事順遂!
回頭來和大家說說最近都很關心的話題,也就是爆火的DeepSeek(以下簡稱DS)。
我主要從投資和交易的角度來說,其他角度,比如技術,不是我的專業,大家有興趣自行去參考技術大佬的解讀。
這個東西對投資最大意義,在於打破了以前對AI的投資敘事正規化。
從以前的基礎設施,算力邏輯(英偉達邏輯),轉到不僅要關注算力,資料,也要關注演算法/模型的創新,以及更重要的,AI應用的敘事正規化上來。
新邏輯下,AI訓練和應用的成本大幅降低,投資和交易的重點,可能會從傳統的基礎設施算力,轉移到AI+上面來。也即是,後面可能不僅要看AI本身,包括OpenAI,DS,以及大廠的一些模型,更多還要關注AI對其他產業的賦能和效率的提升。
圍繞這一想象空間,全產業鏈,從基礎設施到AI,再到應用,只要沾邊的,甚至不沾邊的,比如“杭州幫“,”浙大系“,都已經在最近的資本市場上,被炒得火熱,稱之為“狂歡”一點不為過。
在大A,很多類似的股票,都跟著“雞犬升天”了。一些公司一邊發著“公司與DS無關”的公告,一邊架不住天天一字板。這也是大A的特色,真實情況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炒作資金認為你怎麼樣才重要。
你怕它不漲,一漲起來你又怕它亂漲。
從客觀理性的角度,DS的出現,的確給了未來AI低成本訓練升級以及應用廣泛的想象空間。相信以後類似DS這樣的模型和產品,會越來越多。可以理解為,人們將以此作為
技術擴散的一個重要拐點
加以對待。
假以時日,AI會變成如今的網際網路一樣,人人都可得,人人都可用。普通應用完全免費,定製化升級化的應用成本也將越來越低。這對於經濟最大的作用在於,提高生產率。毫無疑問,這對宏觀具有現實和預期的正向推動作用。
然而,在市場狂炒DS概念之際,幾分隱憂也一直在我頭腦裡揮之不去,分享給各位,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第一,DS的確很牛逼,但有沒有“捧殺”?
我們都知道它牛逼,但這個牛逼是不是一些人說的“彎道超車,中國在AI領域全面超越美國”的證據?有沒有“捧殺”之嫌?英偉達也好,OpenAI也好,是不是就真的在DS出現之後,如一些人說的“不行了”?
第二,投資的角度,狂歡之後是什麼?
什麼時候兌現,以什麼方式兌現?猶猶豫豫的人,好不容易終於下定決心跟一把了,結果發現是1949年加入國軍怎麼辦?
長線敘事+短期極致狂歡+混沌複雜宏觀(後面展開講)=極致波動?
第三,相關創業,可能面臨“竹籃打水最後籃子都掉井裡了”的風險。
這波之後,料將出現更多結合DS相關的AI+的創業專案,但此類專案有一個共同的bug:
等你吭哧吭哧投入了一大堆成本做出產品,結果發現AI又進化了成本又降低了,你原來的投入都變得沒有意義了。這時你是不是隻有嘆一句“臥槽,AI進化真快!“,然後在DS裡輸入一句”創業失敗,女朋友也跑了,情緒到了冰點怎麼辦?”來聊以自慰?
第四,最最重要的,
DS帶來的新敘事,能不能融解宏觀之冰?
宏觀層面最新的一些情況,似乎都不那麼友好。
首先,美國來看
至少有四個利空:
1)特朗普的“禮物”。
特朗普上臺,關稅大棒已經揮了幾次,全球貿易秩序恐將面臨持續衝擊。不可預測性,混亂,波動,將是特朗普帶給全球市場與經濟的禮物。
2)馬斯克的“攪局”。
Musk領導的DOGE,攪動美國內部的政治利益,會否引發美國內部的動亂,讓美國經濟遭受無法預料的黑天鶴事件,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和市場?
3)通脹的“捲土重來”。
昨天晚上公佈的美國最新的CPI表明,美國通脹的下降出現了轉向,不但沒有繼續,反而還上漲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的表態也偏鷹,交易員已經預測美聯儲下一次的降息時間是12月。
4)科技股的“高估值”。
高估值不是我說的,是美國一些市場人士包括一些大佬(比如霍華德馬斯克)都提醒了的。美股科技股的,高估值+底層邏輯的鬆動+不降息=?
美國不降息,不但影響美國國內的資金成本和流動性寬鬆,也要透過利差和資金跨境流動,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和宏觀政策。也就是說,如下這個結論是顯而易見的:
老美不降息了,中國的貨幣政策空間,又要比以前預期的窄一些了。
然後,國內來看
多空交織,走向混沌複雜。
多的一面,毫無疑問是DS的“橫空出世”,引爆了市場的做多熱情,也宣洩了“終於牛逼了一回”的全民情緒。股市的狂歡,是最好的例證,不用多講。
相對要謹慎的一些方面:
地產好沒好起來?救萬科的小作文,代表救整體嗎?整體是救得起來的嗎?調整還要經歷多久才能實現所謂的“出清”?
出口今年的基線假設大家都清楚,特朗普送你個那樣的“禮物”,咱還能指望出口還維持去年那樣的增長?
出口邊際放緩,什麼影響最大?
外貿啊!是人都知道。
對,但除了外貿,對應到宏觀上,製造業投資和出口是緊密相連的。
投資裡除了地產,製造業,另一大板塊就是基建。基建怎麼樣,要看central gov的決心。三月的會快要來了,等開牌,目前反正已經過了去年底那一波的情緒亢奮期。
一國經濟=投資+消費+淨出口,是稍微有點宏觀常識的人都知道的等式。
投資說了,出口瞭解了,那再想想消費。
火熱的《哪吒》能代表消費回暖?很明顯不能。
它代表的是,除了電影本身的水平之外,
人們從以往的宏大敘事家國情懷到更關注個人境遇個體命運的審美轉變,這符合宏觀變遷。
消費能不能回暖,內生地取決於收入和對整體宏觀預期的變化,這兩個變數又取決於以上所有的宏觀因素。而以上所有的宏觀變數都指向了?
DeepSeek很火熱,市場在狂歡,但宏觀很複雜,前景很混沌,這是我們在蛇年將要面臨的基線情景。
結尾之前,我想起來一個小故事:
有一年,父親精心打理的菜地裡,因為碰上十年一遇的旱情,大多數作物都奄奄一息。一開始,父親起早貪黑,把井水挑到地裡,給絲瓜黃瓜辣椒全都澆上幾瓢水。
後來,井水也乾涸了,人飲用的水,也需要像我這樣的小孩,一步一步踩著井壁上的洞下到井底等著一瓢一瓢地舀到桶裡,舀滿一桶有時需要等上一個鐘頭。
地裡的作物我們本來以為都枯萎了,但後來令人驚喜的是,幾棵大柏樹下背陰的南瓜還保持著傲然的綠色。我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幾顆南瓜,它們的果實,成為一整個夏季飯桌上最主要的蔬菜,這讓我們免於只吃鹹菜的單調無聊。
然而,桌子上出現更為豐富的蔬菜瓜果,又是一整年之後的事情了。
請點選上方名片,關注本公眾號。由於微信系統改版,關注後請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與“置頂”,以獲得最及時的文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