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黃漢城經濟學
哪吒2的票房馬上100億,但是宏大敘事的電影卻越來越少人看。
17年的戰狼2有56億票房、21年長津湖57億,23年雄兵出擊8億,今年的蛟龍行動也就4億左右。
與此同時,我還發現一個反常的事情,就是不少地方的公共場所,一夜之間冒出了很多石墩子。一排又一排,密密麻麻的。

這兩件看似毫不相關的現象,其實都在悄然訴說著同一個故事:公眾情緒正在發生一種微妙轉向。
幾年前的《戰狼2》之所以能拿下票房神話,是因為整個社會正沉浸宏大敘事當中,觀眾需要一種集體認同的儀式感,喜歡在銀幕上看到"雖遠必誅"的豪邁。
但六年過去,《出擊》8億、《蛟龍行動》4億的資料,無聲地訴說著觀眾審美的轉向。這不是簡單的市場選擇,而是一場集體心理的遷徙。
與此同時,社會對安全感的重視,使得不少石材加工廠,突然迎來了“潑天富貴”。在某平臺上,一個不起眼的花崗岩攔路球,直徑30cm的130塊,直徑80cm的則逼近一千塊。

這兩個現象的並置意味著什麼?
其實,它們不是偶然的,而是社會心理深層變遷在現實生活中的折射。當宏大敘事的光環褪去,人們開始轉向更具個體關懷的表達。
《哪吒2》的成功,正是因為其講述了一個關於自我認同、成長困惑的故事,與當代年輕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強烈共鳴。
而石墩的盛行,則體現了人們對安全感的迫切需求,它不僅來自物理空間,更來自心理層面,是社會心理的具象化表達。
今天,【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張力從未如此明顯。票房與石墩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集體】記憶的消解,一面是個體意識的覺醒。一面是對自由的追尋。一面是對安全的渴望,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恰恰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我始終認為,歷史的面貌從來不是由宏大的故事所塑造的,而是由無數個體的微小選擇編織而成。
在波瀾不驚的水面之下,時代的列車已經在悄悄拐彎了,你們說對不對?

2024已經結束,2025充滿不確定。智谷盡全力幫助你找到有確定性的方向、趨勢、研判。
加入智谷圈,每週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標準的內部研判。每週3分鐘,穿透資訊噪聲,直達本質的財富訊號。新春訂閱,贈送未來一年12場閉門直播。
新春優惠價199元/年,未來隨人數增加逐步恢復至499元/年。掃碼加入,圈內等你,每週三更新。
限時開放2周,趕緊加入
▼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