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鄧新華
“力爭到2035年將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這是最新的新聞。

建設高標準農田,沒有問題,問題在怎麼建。檔案裡大體說了怎麼建,這裡不細說,也不評論。
我有一條妙計,可以不花財政一分錢,就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成功。
那就是理順土地產權。
只要農業企業、農民擁有土地的產權,他們肯定會自己投錢,把農田建設成高標準農田。自己的田地,自己會愛惜,根本就不要領導來督促。
中國現在不缺少民營工業企業,但卻嚴重缺少民營農業企業。上市的民營農業企業,多是些養豬的、賣種子的,牧原、溫氏、新希望、隆平高科之類的。種田的農業企業非常少。北大荒好像是一家種田的農業企業?不過它是個央企,不是民營企業。
民營農業企業不發達,根本原因在於,民營農業企業無法擁有土地的永久產權。民營農業企業只能承包田地來種。對承包的田地,誰會投入成本,把它們建設成高標準農田呢?
中國對糧食自給自足的追求,一直是非常執著的。
既然追求糧食自給自足,那更應該理順產權問題,鼓勵更多的民營農業企業發展起來。
許多人完全不瞭解農村。農村的問題不是沒有田地,而是有田地,沒就業。
中國現在是人工貴,機器便宜。
小塊小塊種田,用不上機器,浪費人工,根本就是不合算的。所以農村大片的田地荒廢,農民外出打工,或在家打麻將。
你解決產權問題,農業企業就能對田地規模化開發,農民就會被僱傭來駕駛機器,農村的就業就多起來了。
學者董藩老師曾經說過,如果理順土地產權,農業機械化,農民也可以住在城裡,開車去農村上班。
董藩老師說的這個願景,實在應該成為國人的共識,成為國家的追求。如果做到了這一點,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是問題麼?完全不是問題。
我們鎮的很多學校老師,就是在縣城買房,開車去鎮裡學校上班,晚上又開回縣城。如果農業企業發達,需要僱員多,農民當然也可以這樣做。
可惜的是,現實是,絕大多數網友還被“土地兼併引發農民起義”的歷史敘事所束縛,堅決反對土地產權改革。
中國強大的是什麼?是工業能力!
然而,這麼強大的工業能力,由於土地產權問題,卻不能被農業所用,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有時候,我真想對那些網友說:“你們真的在意糧食安全嗎?看起來你們好像是真的。但如果說你們真的在意糧食安全吧,你們又堅決不用最強大的武器——產權,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所以,我也不知道你們是否真的在意糧食安全。”
而且,持有這種陳舊觀念的,好多還是農村出身的網友。他們老是擔心,一旦放開土地交易,有錢人就會買光農村土地,讓農民無地可種,無枝可依。
你們就不想想,農業企業有了土地產權,加大投入,僱傭農民開機器,當人們不想去廣東打螺絲時,就可以選擇在老家開機器種田,這不香麼?你們看在美國,農場主就僱傭農業工人開機器,那些農業工人不比打螺絲輕鬆多了?這都工業時代了,你們還非要保留使用鋤頭的機會,才安心?
有時候想想,道理都很簡單,但,不知群體心理為何就是走不出來。人們寧願大片土地閒著,寧願財政大把浪費納稅人的錢,寧願基層越來越多形式主義。經濟學者說了也是白說。可嘆!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買一贈四,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