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實現「財務自由」,一定要弄清楚這4件事!

點選下方👇“阿貓讀書”關注公眾號
和30萬讀者一起讀書、寫作、思考、覺醒…
讓成長不再孤獨!
前幾天聊了普通人想實現“財務自由”的計算方式:90萬就能財務自由!?
今天再來補充4條分享,都是在財務自由前需要弄清楚的:
1/ 關於工作
看到有人問,財務自由是不是就不用工作了?
當然不是!
其實這個挺矛盾的,想著財務自由就可以不工作,整天吃喝玩樂(除非是專門做吃喝玩樂的博主),那他反而很難自由。
反而是熱愛工作的人,就算在財務自由後依然願意工作,那他更容易實現財務自由。
也就是說,想財務自由後就不工作的,一輩子都很難財務自由,熱愛工作的人容易財務自由,但也會繼續工作。
背後的原因是,只有一個人熱愛工作,他才會持續精進創造價值,才有可能升職加薪,乃至財務自由。
2/ 關於孩子
在我經濟條件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的時候,或者說,我沒有實現一個低配版的財務自由,我是不會輕易生孩子的。
這不僅僅是考慮經濟條件,在認知上,我也要先達到一個能夠養育孩子的水平。
有人可能會說,不生孩子那父母和伴侶願意嗎?
首先我們不為父母而活,獨立的個體,這些決定取決於個人,至於伴侶方面,這個就一定要共同考慮。
這是兩個人共同的事情,你有這樣的想法,你最好也能找到一個這樣的伴侶,三觀合得來還是很重要。
其實我覺得,我這種想法才是對孩子負責的。
有太多人生孩子,是為了達到自己某個人生階段應該做的事情,或者是單純基因驅使,或者是周圍的人都做了,我也要做。
那他們有考慮,孩子到底願不願意,在你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生階段,被你生下來呢?
這就好像在貧困地區的人,還要生很多孩子,那孩子真的願意生下來和你一起受苦嗎?
你考慮了父母、你考慮了伴侶、你也考慮了自己,但唯獨很少人考慮這個將要被生下來的孩子。
足夠的經濟條件和好的認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父母的經濟條件和認知越差,孩子將來面對的痛苦就會越多,這個絕對是有相關性的。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孩子了,那就和孩子共同進步,而不是藉助孩子來達成你自己的人生目標,或想者用孩子的成就來作為你的成就。
在《魔鬼經濟學》這本書有一個研究:
父母本身怎麼樣,比父母為孩子做了什麼,更加重要。
舉個例子就是,父母自己喜歡讀書比父母逼孩子讀書,更能讓孩子喜歡上讀書。
3/ 關於房子
這個是我在前邊的推論裡,買房沒有加到日常開支裡邊。
如果要加進去,簡單來說就是把租金替換成了房貸,你支付了首付之後,需要加上房貸和日常開支,這才是新的財務自由。
在買房的基礎上實現財務自由,這個難度會高很多,因為首付支出就會把多年的儲蓄榨乾,要重新開始積累財務自由的資金。
例如房貸每個月3000元,日常開支是3000元,那就是每個月6000元,那你的財務自由就需要180萬。
所以,有了房子之後,要再去重新計算下,達到財務自由的資金。
當然,買房也有好處:
一是有房子會比較安心,也算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二是不還房貸也要租房,變相是在幫別人房貸,而且未來租金一定會越來越高,而房貸會保持穩定的水平,將來在通脹的影響下,房貸會越還越少。
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我之前寫過的這篇:透露一些我買房的思路”。
4/ 關於保險
之前也有很多留言提到,因為一場大病,計劃就打破了,說的沒錯,所以我自己前兩年就買了重疾險。
重疾險一定要有,這個太重要了,這也是金融產品最有價值的地方,用小成本對沖未來的風險,一定要重視。
這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了解一下,這裡不做推薦。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有啟發的話,可以點個

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聊聊,除了上邊的4點,你覺得想實現財務自由,還需要關注什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