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沒動手,越南就先跪了?高官親自赴美“求放過”

最近,越南有點慌。據路透社爆料,越南政府派出了一個高階代表團火速趕赴美國,準備和美方簽署一堆協議,生怕自己成為特朗普關稅大棒下一個“捱揍”的目標。

越南將派代表團赴美談合作

隨行的代表團裡,不僅有貿易部長,還有能源企業高管、海關和稅務官員,陣仗搞得很大,擺明了是去“獻禮”的。越南到底怕啥?答案很簡單——特朗普已經開始“收割”貿易順差國家了,下一個很可能就會輪到越南。
近年來,越南雖然成了為全球製造業的“新寵”,但其經濟命脈歸根到底還是系在美國身上的。
資料顯示, 2024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高達1046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四,僅次於中國、墨西哥和歐盟。更誇張的是,越南對美出口額佔本國GDP的30%,是美國所有貿易伙伴中佔比最高的。
簡單來說,越南就是靠賣東西給美國活著的。要是美國一刀砍下來,越南的經濟絕對吃不消。
回顧特朗普第一任期,其在貿易政策上展現出極端“美國優先”立場,頻頻揮舞關稅大棒。如今再次上臺,行事邏輯還是原來那一套:誰的貿易順差大,誰就要被收拾。
如今,特朗普已經宣佈將對中國、墨西哥的商品加徵了關稅,同時也放話稱要對歐盟的所有商品加徵25%的關稅。從順差排名來看,越南的名字已經被特朗普寫進了“收割名單”,只不過鐮刀還沒落下。

特朗普或將很快對越南加徵關稅

越南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趕在特朗普動手前,先自己主動上門去求情了。為了讓特朗普“高抬貴手”,越南這次準備了一攬子“大禮包”:
比如,加大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越南這幾年能源需求爆炸式增長,但自己的資源跟不上,所以要靠進口。美國這邊正好有LNG可以賣,越南買一點,算是給特朗普送上“定心丸”。
還有,調整進口關稅,擴大美國產品進口。據路透社報道稱,越南預計會降低美國乙醇、液化天然氣和農產品的關稅,讓更多美國貨進越南市場。
此外,越南還在積極推動馬斯克的星鏈在國內落地,並同意星鏈公司在當地100%控股。這意味著,星鏈可以在越南自由運作,不受越南本土資本的掣肘。
越南這一系列行為,就是典型的“獻祭”思路:只要你別動我,我就讓利給你。但問題是,現在的美國政府吃這一套嗎?
翻開特朗普的“交易史”就會發現,這位商人總統不吃軟。他一貫的邏輯是:你越示弱,我越要榨乾你最後一點價值。
特朗普第一次執政時期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就是例證,美方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要求中國大規模採購美國大豆、農產品,但最終關稅一分沒少加。對墨西哥也是,先讓墨西哥妥協,最後照樣加稅。

越南對美貿易順差短時間內難消除

所以,越南這套“示好換關稅寬鬆”的玩法,恐怕很難奏效。為什麼?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特朗普的核心目標是“削減貿易逆差”,不是看你態度好不好。你買點美國天然氣、農產品,確實是個讓步,但問題是,越南對美貿易順差的基本盤沒變。只要順差還在,特朗普的鐮刀遲早會落下。
第二,越南和墨西哥的經濟模式太像,特朗普不會區別對待。墨西哥是美國的低端製造基地,靠著出口美國商品賺錢;越南也是一樣,外資工廠扎堆,核心市場是美國。既然墨西哥已經捱了一刀,越南憑什麼能躲過去?
另外,此前拜登政府雖然看起來對越南很友好,但關鍵時刻並沒有真正讓步,比如一直吊著越南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不承認,讓越南在“供應鏈轉移”的故事裡跑龍套,結果自己啥好處都沒撈到。
拜登如此,特朗普政府只會更狠。他會直接告訴越南:你願意進口美國產品?可以,但關稅還是要加的。你要想躲,就得拿出更大的誠意,比如限制你自己的出口,這可能嗎?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特朗普對越南加徵關稅幾乎是板上釘釘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越南派代表團赴美示好,雖然短期可能換來一點“緩衝時間”,但從根本上來說,並不能改變大局。
對於越南來說,一味地讓利討好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反而只會讓特朗普政府更加得寸進尺。
要想在之後不被美國拿捏,現在的關鍵不是如何讓美國“放過自己”,而是如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只有找對問題的根本,才能把問題徹底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