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微生物學家揭示了流傳已久的“5秒規則”到底靠不靠譜,並分析了掉在地上的食物是否還能繼續吃。
擔任高階質量控制分析師的 尼古拉斯·艾徹( Nicholas Aicher )對不同時間段內(1秒、5秒、10秒、20秒、30秒和1分鐘)落地食物的細菌生長情況進行了測試。

這位來自芝加哥的內容創作者表示:“我覺得讓大家看看我們平常不太在意的這些‘小髒事’還挺有意思的。”
儘管“5秒規則”廣為流傳,意思是說只要食物在地上待的時間不超過五秒,就還能吃,但艾徹對實驗結果感到十分意外。
在一段點選量超過 100 萬的影片中,艾徹將培養皿按不同時間放在地上,然後放進培養箱中,觀察其中是否滋生細菌。
過了一段時間(具體時間未提),他查看了這些樣本,發現所有培養皿中都出現了細菌,即便只是短短一秒也不例外。
只接觸地面一秒的樣本中,就能看到明顯的白色細菌菌落。艾徹表示:“看來,連‘零秒’都嫌太久。”
而掉地五秒的樣本,其細菌數量和停留不到一秒的樣本幾乎一樣,徹底打破了“只要五秒內撿起來就沒事”的說法。

影片中,當他不小心將“5秒樣本”掉落時,可以看到大部分細菌轉移並粘在了木桌表面,細菌因此進一步擴散。
隨後,他展示了放地上10秒的樣本,細菌數量“略有增加”;而放了20秒和30秒的樣本,細菌明顯更多,汙染程度也更嚴重。
不過,放在地上整整一分鐘的樣本,細菌數量看起來和5秒樣本差不多。
尼古拉斯補充說:“不管是5秒還是60秒,掉地上的食物就是髒。”
這個實驗在 TikTok 上引發了不少關注,獲得了將近2萬個點贊。一位網友評論道:“唉,我小時候一直用‘5秒規則’,現在也沒啥事,身體挺好。”
另一位網友打趣說:“說到底,關鍵還是你有多不想浪費這口食物。”
還有人調侃:“我就當沒看到這影片吧,這樣我還能繼續心安理得地信‘5秒規則’。”
也有人被嚇到,留言說:“以後再也不敢吃掉在地上的食物了……”
還有一位網友則輕描淡寫地笑道:“算了,就當是額外調味吧。”

無論是地板,還是日常使用的廚房檯面,表面都可能藏有大量細菌,這些細菌一旦進入人體,就可能引發嚴重的疾病。
比如 沙門氏菌( salmonella )和 李斯特菌( listeria ),它們一旦接觸到食物就會迅速附著並繁殖,造成汙染。
這些細菌在掉地的食物上繁殖並釋放毒素,若食用這些食物,可能引發各種疾病。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就是這種細菌汙染。
沙門氏菌感染可能導致 傷寒( typhoid fever ),這是一種嚴重的腸道疾病,若未及時治療,有可能致命。
而 李斯特菌感染 也不容小覷,可能引發 敗血症( sepsis )、 腦膜炎( meningitis )等嚴重併發症,嚴重時也可能導致死亡。
這些疾病的症狀通常包括:胃脹、噁心、嘔吐、頭痛和腹瀉,常在進食受汙染食物後的24小時內出現,但有時也可能數日甚至數週後才發作。
此外,呼吸困難、感染處紅腫、胸口疼痛和皮膚出現紅疹等,也可能是細菌感染的徵兆。
像西瓜、蘋果、熟食肉片這類“溼食物”,相比薯片、餅乾等乾燥食物,更容易吸附細菌,且吸附速度更快。
全球每年約有6億人受到食源性疾病影響,僅在美國,就有約4800萬人因此患病。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