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淨值編輯部
在中國,擁有多少錢算有錢人?
胡潤給出了一個標準:600萬RMB以上的總財富的家庭,資產包括股票、房產、存款、理財等所有有價資產。
然後,他再對600萬以上的所有富裕家庭分成了3個層級:高淨值、超高淨值和國際超高淨值家庭,他們的資產量分別是600萬RMB以上,1000萬RMB以上,以及3000萬美金以上(相當於2億RMB以上)。
2月27日,胡潤髮布了最新一期的統計,2024年擁有600萬RMB以上總資產的家庭,有512.8萬戶,這是什麼概念呢?
中國的家庭總數(包括單身,算一個家庭單位)是將近5億,也就是說能稱得上是高淨值家庭的,只佔到了中國的1%
。
這是咱們中產的中堅力量。而1000萬以上則被認為是可能做海外配置(身份或資產)、孩子海外教育(留學)的主要人群,這群人在2024年是206.6萬戶。
相信咱們高淨值移民的讀者朋友們都屬於這一類。
不過,在過去這一年,高淨值家庭的分佈、他們的職業、資產配比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一線轉移到二三線,炒房黯然退出歷史舞臺,資產配置也更加全球化。
今天就在這篇文章中,給大家分析一下去年至今,中國大地上財富流動的方向。
我們整理了2020~24年5份《財富報告》原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小助理回覆【胡潤報告】免費領取。


2024年,中國富人總量
繼續減少
拉來過去5年的富裕家庭資料,會發現越富有的人,數量縮水越大。
在胡潤的報告中,2024年600萬以上的中產富裕家庭數量為512.8萬戶,同比微跌0.3%
,連續2年下跌,但仍然高於20、21年的水平。
而1000萬以上的中產家庭數量,則從2022年峰值的211萬戶下跌到206.6萬戶,數量跟2021年相當,跌幅達到了0.8%。
再來,就是國際超高淨值,資產上3000萬美元的家庭,是所有分層中縮水最嚴重的,目前全國有8.6萬戶,同比下跌2.3%,已經跌回了2020年疫情開始時的水平。

超富人群流失的多,這意味著什麼呢?兩個可能方向。
其中一些人是因為資產縮水:在過去這一年,國內的房市和股市震盪,把資產集中在國內的超高淨值家庭,資產總值就大幅縮水,可能從國際超富“下流”到了超富層面。
還有一些人去了海外。
在另一份針對1000萬以上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的《2024中國高淨值人群品牌傾向報告》中顯示,2024年,有38%的高淨值人群考慮移民,比例較前一年有所上升。
簡單給幾個資料,僅2023年1-10月,日本東京23區的中國登記居民增加了19463人,
在韓國,2023年買房的外國買家數量創紀錄新高,其中72.9%都是中國人;
然後在美國、迪拜、新加坡,購買房產、拿下綠卡、獲得國籍的中國富豪去年特別多,名字就不提了。
總的來說,過去這一年,高淨值家庭整體是縮水的,從國際超高淨值“下流”到超高淨值,再從超高淨值“下流”到高淨值,還有從高淨值流繼續下流的。
今年國內的財富現狀就是:超有錢人在減少,而普通中產則是紙面富貴,仍然勒緊褲腰帶,打工掙錢供房貸。

富人職業大洗牌:
老闆佔半壁江山,炒房客淪為“末流玩家”
2024年,資金仍在從房地產中撤離,轉向更有確定性
的資產上來。
首先,1000萬以上資產的富人家庭,職業變化是最明顯的。

根據胡潤的報告,企業家、高管的佔比都上升了,特別是企業家,從2023年的52%,漲到了2024年的54%。
另外,職業股民、炒房客的比例都下降了不少,特別是炒房客,直接從2020~22年3年平均的10%,腰斬到了5%。
也就是說,高淨值家庭現在透過做高階打工人,或者自己創業獲得成果,來創造和鞏固財富的比例變高了。果真還是要實業立國。
在《中國高淨值人群品牌傾向報告》中,高淨值家庭的投資標的變化也能看出這一趨勢。
從2019年~2024年6年期間,1000萬以上高淨值家庭的投資意向第一名,從非常堅定的做多住宅,2024年突然轉到了買入黃金。

而這些選項中,要特別注意“海外投資”。
我們看到在高淨值家庭的投資意向排名中,2019和2020年的第二名都有海外資產,佔比達到17%,但從2021年之後,“海外投資”的意向直接不見了。
這是否說明,高淨值家庭不投海外資產了呢?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從2021年開始,雖然高淨值人群對海外投資的意向有所下降,但海外資產在總資產當中的佔比,卻在悄然提高:
從2020年的12.5%,上漲到了2023年的19%,但2024年下降到了16%,總體在17%上下徘徊。
也就是說,海外投資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搭配,但高淨值家庭不再高調地說自己要把錢放在海外,而是偷偷做配置。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這些有海外投資實力的高淨值家庭,把近2成放到了海外,跟同一時期的其他國家高淨值家庭比,這個比例仍然不高。
根據公開資料,2022年日本富裕家庭的海外投資佔其總資產的40%左右
。相反,美國家庭的海外投資比例則相對較低,也跟中國一樣在2成左右。
我們有資產管制,本身就比較難做海外投資,但美日兩國都是合法資金來去自由的,他們各自的選擇就很有代表性。
這裡不做展開,主要細品。

2024內地富人都在哪?
北京連續兩年第二,廣東登頂,浙江超香港
胡潤報告中的地域資料,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財富版圖的激烈暗戰:
一邊是北京、香港等傳統富地“縮水”,另一邊的“贏家”逐漸浮出水面,現在一些新貴的造富能力已經超過的傳統一線城市。

首先,一線城市“守江山”:北京富豪縮水,廣東反超登頂。
當北京的網際網路人在會議室裡等裁員時,東莞的工廠老闆正在車間裡數鈔票。
北京坐擁72.8萬戶600萬資產家庭,仍是全國“首富之城”,但光環已現裂痕——2023年減少1900戶,千萬資產家庭數量被廣東反超。
這背後是幾個扎心真相。
北京網際網路中產中空:中關村的程式設計師們,曾是房產升值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但隨著大廠裁員、期權縮水,不少人資產跌破600萬門檻。
而另一邊,金融精英堅挺:金融街的投行高管們,靠著北交所紅利和國企IPO盛宴,人均管理資產超5億,成為北京財富的“定海神針”。
廣東的逆襲則耐人尋味:29.8萬戶千萬資產家庭登頂全國,背後是兩個一線的支撐,以及佛山、東莞這些傳統制造大城盤踞。
但跟廣東相鄰的香港,今年被浙江超過,降到第五。浙江有杭州和寧波這兩個勇猛二線城市,富裕家庭數量都超過了10萬,是一線城市以外,唯二進入10萬大戶的二線城市。
今年,由DeepSeek引領,以及阿里的迴歸,浙江的勢頭可能還能更猛烈。
如果你正好是今年大學畢業,又或者在思考去哪裡打拼的年輕人,這些“新貴城市”會當下在值得考慮的選擇。


結語
總的來說,胡潤報告揭示的不僅是資料,更是財富邏輯的鉅變:
2024年,從“資產泡沫”迴歸到了“硬核價值”:炒房、炒幣等投機退潮,科技、製造等實體經濟重回舞臺中央。
另外,原本的“白手起家”變成了“財富傳承”,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進入了交班時刻,數以萬億的家族資源的代際整合,也正在華夏大地上洶湧上演。
與此同時,高消費和生活成本讓一線的北上廣深逐漸從神壇上“跌落”,新興城市憑產業優勢搶奪財富席位。
今後對於資產多的人而言,還是需要更有策略地加固資產護城河,多元分散可能更是特朗普2.0時期的主要考量,不讓不確定性吃掉你的資產。
而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要想抓住錢流的方向,胡潤財富報告給了這些啟示:
-
若無法成為企業主,就瞄準股權激勵豐厚的行業; -
若無力在一線城市買房,可關注長三角、大灣區產業鏈上的潛力城市; -
若錯過房產黃金期,不妨研究富豪們的新寵——黃金、境外資產、數字化資產。
關於境外資產配置,現在有一種新的模式,叫股權投資,國內很多人應該還不瞭解,但在美國已經經歷了非常完整的發展週期。
它的優勢是降低投資門檻,不用全款去買房,就能參與到優質房產專案中獲取收益,而且投資的形式豐富,資金要求靈活。
如果你想進一步瞭解這種投資模式,可以直接掃碼,傳送【資產配置】,領取完整版的介紹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