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毛8一杯,打工人「續命水」殺瘋了

為了迎合消費者不斷癟下去的錢包,茶飲品牌只能不斷自降身價。原本動輒快40元的奶茶,如今一降再降,逐漸向個位數的價格探去。去年,奈雪的茶就推出了“週週9.9元”的活動,古茗、茶百道也跟著加入了9塊9的戰局。在低價戰中,檸檬水無疑是“打折福利品”的最好選擇。


王瀟 陳婧瑄
編輯|Yang
來源|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封面來源|Pexels
不到1塊錢

這個夏天,氣溫一到三十度,檸檬水就成了趙曉雨每天的必備。持續的高溫,讓上海進入“烤人”模式,沒有風,整座城市像一個巨大的烤箱,烘得她整天昏昏沉沉。


檸檬水入口的一瞬間,是難得的“清醒時刻”。奶茶膩,咖啡苦,比較之下,檸檬水酸甜清爽,更重要的是足夠便宜,每到夏天,就迅速躥火成為所有人的“打工續命水”。
趙曉雨公司附近有一家奶茶店,每到午休,店裡擠滿了人,空調都顯得不太夠用。絕大多數的單子,都是檸檬水。店員會提前準備好一些只放了檸檬、糖漿和冰塊的空杯子,等單子一到,直接迅速捶打檸檬,然後加水,封蓋,一氣呵成,整個過程不超過30秒,“兵荒馬亂的”。
店員的手速再快,依然趕不上單量。打單的機器一直突突地響,拖在地上有兩米多長,趙曉雨等了十幾分鍾才拿到一杯檸檬水,“感覺喝到(檸檬水),這一天才算真正開始。”
檸檬水在夏天寄予所有人同等的快樂。有人一天炫一杯,清涼解暑,“一想到都會流口水”;還有人3天點了10杯,“樓下的店員都認識了”;有人總結出檸檬水的最佳點單方式,一定要冰的,五分糖剛剛好,喝剩1/3還能加冰水繼續喝,“四塊一杯喝成兩塊一杯”;哪怕曾經拒絕過檸檬水的人,在高溫天偶然來上一杯,也會立刻高喊,“彷彿變成夏天最清爽的牛馬”。
社交媒體上,遍佈著“錘檸檬快把手錘脫臼”的店員們,“賣一百杯,有七十杯都是檸檬水”,配圖是幾大排已經放好檸檬片和冰塊的空杯子。最難受的時刻是,鄰近下班,卻突然來了一個大單,有公司團建點了1600杯檸檬水,“一直做到凌晨一點多,最後叫了輛貨拉拉送貨。”
最先盯上檸檬水生意的是蜜雪冰城,幾乎靠4元一杯的檸檬水,攢下了如今“百億雪王”的家底。今年6月,蜜雪冰城在釋出會上稱,檸檬水一年的銷量超過10億杯,如果按全球80億人算,每8個人,就有1個人喝過,杯子連起來能繞地球將近五圈。其中,一個人在一年內最多買了4969杯檸檬水。
張承輝在2015年加盟了一家蜜雪冰城,那時他剛剛大學畢業,由於缺乏經驗,店址選在了城中村的一處偏僻角落,周圍住著的都是建築工地的工人們,很難見到年輕人的身影,可以說幾乎沒有奶茶店的生存空間。張承輝“幾乎想了所有的招”,上街發傳單,搞促銷,做門口廣告牌引流,但效果不佳。
在張承輝已經開始接受虧損的現即時,令他沒想到的是,一到夏天,檸檬水突然銷量大漲,“對所有的消費者都很友好”。那些不喝奶茶的工人們也都願意來喝一杯檸檬水,張承輝算了一下,店裡幾乎70%的營業額都來自檸檬水,“這是很可怕的比例”。
哪怕沒有蜜雪冰城的招牌,檸檬水也很容易成為一家奶茶店的爆品。王波自己的茗顏果色奶茶店,初創時也是靠檸檬“打天下”。他將蜜雪冰城的三四片檸檬,改良成一整顆檸檬,當著顧客的面,現場榨汁,定價5元。最後,這款產品的銷量,“佔到了整月營收的60%”。
在“檸檬流量”的吸引下,各家茶飲品牌紛紛下場,試圖從蜜雪冰城手裡,奪下一塊屬於檸檬水的“蛋糕”。
今年5月末,古茗推出了招牌檸檬水活動,到手價為4塊一杯。雖然活動地區僅限廣東,但對於動輒十幾、二十塊一杯果茶的古茗來說,4塊是極其少見的價格帶。同時,還推出了限時“檸檬卡”,集齊3杯可以兌換一杯,“四捨五入等於不要錢”。
古茗店鋪 圖 / 視覺中國
書亦燒仙草也加入了戰局,如果從超值團購連結購買,兩杯金桔檸檬水是7.9元,核算下來,每杯只要3.95元,剛好比蜜雪冰城和古茗,便宜5分錢。蜜雪冰城也在暗暗發力,在抖音團購,疊加3元的平臺券後,甚至只要0.68元一杯,還不到一塊錢。
00後的田薇在廣西一家古茗的大學城店打工,儘管沒在低價活動的限定區域,但檸檬水剛上時,依然引發了一陣搶購熱潮。田薇記得“一天能賣出去兩三百杯檸檬水”,但其他上新的飲品,點的人很少。古茗用的是綠色的香水檸檬,和蜜雪冰城的黃檸檬相比,有一種更特殊的香氣,而且一定要捶打,“人工成本也要高一點”。
香水檸檬是總公司統一配送的,成袋裝冷鏈運輸,一袋有二十多個,田薇每兩三天在釘釘上報一次貨,“剛上新時曾一次性拿過60袋”。
檸檬的“爆款基因”
檸檬似乎天生就有成為“爆款”的基因。一到夏天,被茶飲品牌拿來“整活”最多的三種水果是:荔枝、西瓜和檸檬。趙偉是廣東香水檸檬的供應商,他從果農那裡收果子再發給各個渠道商。和荔枝、西瓜相比,檸檬更容易貯存,如果方法得當,檸檬儲存一週不成問題,可荔枝沒幾天“就不是原本的樣子了”。王波也提到,運輸路上,西瓜容易因為擠壓而開裂,耗損還更高,西瓜皮完全不能用,而“檸檬去頭去尾,中間全都能用”。
從口感上來說,檸檬最大的優勢是,本身的含糖量很低。因此,一杯檸檬水的甜度完全取決於手動放糖的多少,比例合適的話,既不會有檸檬的酸澀,也不會有糖漿的甜膩。但西瓜和荔枝,本身就是以“甜”著稱的水果,放在茶飲中,額外加糖的比例,很難標準化。
圖 / 視覺中國
在茶飲品牌眼中,檸檬是更容易“掌控”加盟商的水果。以蜜雪冰城為例,所有的加盟商都必須要從其總部採購檸檬,不能另找其他貨源。這是蜜雪冰城營收的最大來源。據招股書顯示,2023年前9個月,蜜雪冰城154億元營收中,來自商品銷售的收入達145億元,佔比94.3%。
而檸檬很容易從外觀上判斷出貨源。張承輝記得蜜雪冰城總部會定時派經理來店裡抽查,人來了只看三個維度:色澤、大小和味道,“這三個維度就能確定是不是蜜雪冰城的貨”。比起來,西瓜的種植範圍更廣,而且隔著一層厚厚的皮,很難確定產地。
張承輝算過一筆賬。檸檬水的組成很簡單——水、糖和檸檬。蜜雪冰城的糖用的是蜜果,也叫檸檬伴侶,成本不高,粉狀的糖加水兌在一起,“即便不放檸檬,出來的也是檸檬水的味道,檸檬只用來提提鮮。”黃檸檬的批發價在一斤一塊多左右;裝檸檬水的PP材質杯子,成本在一毛多一個。
這樣算下來,一杯檸檬水的成本大概在1.3元左右,賣4元一杯,毛利率達到67.5%,“簡直是暴利”。如果所有材料都另找採購商,不從蜜雪冰城進貨,哪怕採購量只有幾十斤,整體的成本還能壓到9毛多。
儘管蜜雪冰城從加盟商那裡撈到了好處,但在強推檸檬水這件事上,兩者是“雙向奔赴”的。其他的飲品,大多要加珍珠、椰果等小料,“每一種都是成本”,製作流程還繁瑣。檸檬水,利潤可觀,製作簡單,一到夏季就暢銷,“哪怕蜜雪冰城不主推,加盟商也會搶著賣。”
檸檬的流量被驗證後,品類迅速從檸檬水,拓展到檸檬茶。王波記得大概是從2021年開始,出現了一批檸檬茶專營店。那年年初,廣州的“丘大叔”在首輪融資過億元后,立刻有兩家機構追投,估值在10天內翻了近三倍。緊接著,檸季以長沙為大本營,在獲得字節跳動和騰訊的投資後,在不到一年時間裡,開了超過三百家門店,平均1.2天就有一家新店。
主打“手打檸檬茶”的檸季 圖 / 視覺中國
那幾年的夏天,社交媒體上最火的影片是肌肉男暴打檸檬茶,網友評論,“只要花十幾塊錢,就能看到一個男人為你拼命。”
流量的刺激下,更多人加入了開檸檬茶專營店的大軍。90後的張爽就是其中一員。在準備開店前,她曾到廣東考察過一段時間,見到了無數靠檸檬茶賺到錢的茶飲店老闆。廣東高溫天數長,對檸檬茶的需求量更大,從早上九點就會有單子進來。只要是做檸檬茶這個品類的,“大部分日銷量300杯沒問題”。忙碌的時候甚至還會遇到果園的員工,直接帶著果子上門推銷。
於是,在2022年她在無錫開了自己的茶飲店,專賣檸檬茶,定價在十幾塊左右。那年夏天,直接“就爆發了”,一天能賣兩三百杯,一個月流水大概有十幾萬,剛三個多月店面就回本了。
王波也趁勢抓住了熱度。他用檸檬茶替換掉了之前的一整顆檸檬水,檸檬的品種換成了廣東6塊一斤的香水檸檬,糖也變成了更貴的冰糖,檸檬茶定價為10元。一番操作下來,王波成功地把自己的奶茶店,單品的平均價格,提到了10元以上。
檸檬的熱度還在往產業鏈的上游蔓延。趙偉記得曾經香水檸檬的生意特別好做,因為種得少,果子都很值錢,有一年價格甚至飆到了30元一斤,而檸檬的種植成本大概每斤大概在兩塊錢左右,直接翻了十幾倍,“賭博都沒這麼賺錢”。由於奶茶店和檸檬茶店的數量暴增,他甚至開始和店老闆爭搶貨源。有好幾次,趙偉去果園收檸檬時,都撞上了奶茶店開來的私家車,“直接開車到果園找(檸檬)”。
需求激增後,很多人開始包地種起了檸檬,“果園裡多了很多新面孔,也多了很多果子”。價格也迴歸理性,一斤在三到五塊左右。

衝在價格戰的最前端

自從2022年夏天的爆火以後,張爽的店再也沒有那麼好的生意了。開始的時候,張爽心裡盤算,等疫情過去就好了,但從去年春天開始,她明顯感覺,大量的外來人口沒了,之前人們對於一杯十幾塊的奶茶或者果茶還願意消費,可如今“好像把這部分直接戒掉了,不喝也行”。
即使是在旺季,現在一天也只能賣出一百多杯,“屬於穩定的不賺錢的狀態”。為了盈利,茶飲店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拉時長,也就是“等單子”。2021年張爽在考察時,茶飲店一般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八九點,到晚上九十點,一天12個小時左右。後來她自己開店,也遵循著這個時間,直到去年冬天,整個行業似乎都變了。
同行們最早的關門時間變成晚上零點,後來張爽發現還有一直營業到凌晨一兩點的。有一次,她甚至見到一家寫著24小時營業的茶百道。
除了拉時長,增加品類,提高上新頻率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張爽原本靠著檸檬茶一款品類就能回本賺錢,但如今顯然不夠。她時常盯著幾家大的茶飲品牌,看到他們推新,張爽也會趕緊跟上,不斷往選單裡塞。後來,塞新品的頻率越來越高,每個月都有一兩種,“選單已經密密麻麻的了”。
王波也深諳跟著大品牌上新的秘訣。一旦有爆款飲品出現,他立刻跟著研究配比,製作同類型的,再降幾塊錢迅速推出。他的店主打鮮果茶,每次推出新品時,王波都會使用鮮果,或者當著顧客面直接拿新鮮水果榨汁。靠著這套打法,王波從最初的一家店,開到了現在的十家。
不過,低價漸漸成為了市場裡最有效的“通行證”。王波店裡的檸檬茶,因為成本原因,一直堅持賣十塊錢以上,銷量便不如更低價位的西瓜飲品,“檸檬茶頂多佔營收的15%”。
事實上,茶飲賽道早已進入高同質化的競爭中。大品牌開始爭相“搶人”,降低加盟門檻,擴大加盟店數量,朝著萬店規模衝刺。商業街裡,幾家大品牌的茶飲連著開的場景隨處可見,甚至出現了“茶飲一條街”——一整條街道,除了奶茶店,沒有別的商戶。
茶飲連鎖店貼身開店 圖 / 視覺中國
但整個茶飲市場從增量轉為存量的趨勢明顯,競爭也直接滑入微利時代。據艾瑞諮詢預測,2023年開始,新茶飲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開始逐年下滑,預計2025年增速僅為5.7%。幾家頭部品牌的上市路,也走得跌跌撞撞。奈雪和茶百道,上市後均開盤即破發。古茗、蜜雪冰城和滬上阿姨先後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還暫無下文。
為了迎合消費者不斷癟下去的錢包,茶飲品牌只能不斷自降身價。原本動輒快40元的奶茶,如今一降再降,逐漸向個位數的價格探去。去年,奈雪的茶就推出了“週週9.9元”的活動,古茗、茶百道也跟著加入了9塊9的戰局。在低價戰中,檸檬水無疑是“打折福利品”的最好選擇。
檸檬水的配方沒有秘密,極其容易複製。並且已經有蜜雪冰城“開路”,早早地教育好市場,培養了大眾對於檸檬水的接受度。對於其他的茶飲品牌來說,相當於已經有人花錢做了營銷,鋪好了路。
各個茶飲品牌的目標是,透過便宜的檸檬水,把人流引進來,再去帶動其他的飲品消費。王波把這類引流單品稱為“炮灰”,哪怕賺少點,也要留住這波流量。檸檬水是最適合做“炮灰”的。對古茗和書亦燒仙草來說,檸檬水本就不是他們的主打飲品,而且日常的價格帶明顯比檸檬水更高。如果用主打飲品去打價格戰,“就是自廢武功”,從此價格很難再升回去。
但像檸檬水這種季節限定的超級單品,本就在主產品線以外,低價並不影響品牌的整體均價和調性,還能蹭上熱點,帶來流量。
在圍繞檸檬水打響的這場價格戰裡,最頭疼的應該就是蜜雪冰城了。當所有茶飲品牌都開始推4元一杯的檸檬水時,蜜雪冰城的價格優勢被瓦解殆盡。
眼看著檸檬水的價格戰空間不多,蜜雪冰城又把戰場引到了冰杯上。今年,農夫山泉等品牌都推出了冰杯,定價普遍在3~5元,一週前,蜜雪冰城也推出了雪王冰杯,大杯直接定價1元。
蜜雪冰城上線1元冰杯 圖 / 視覺中國
低價又一次勝利了。1元冰杯迅速點燃了所有人的購買熱情,但當大家衝進店裡,卻發現似乎店員們還未得到活動通知。有人被告知,可以去便利店買別家,還有店員稱可以免費送冰塊,但是需要支付杯子的錢——2元。活動並沒有在全部店鋪上線,能買到的人,迅速進行了囤貨,30杯冰杯,塞進自家冰箱裡,“菜沒地方放,全放冰杯了”。
無論是檸檬水還是冰杯,價格戰都難以真正解救在微利中內卷的茶飲品牌們。在古茗打工的田薇發現,新推出的檸檬水熱度僅僅維持了一個月,“一天頂多賣出七八十杯”,進貨量也大大減少,曾經一次拿60袋的光景很快過去,如今一次頂多拿三四袋。
新鮮勁過去,田薇所在的店又不在古茗折扣活動的區域,失去低價“保駕護航”的檸檬水,很快被拋棄。
轉折似乎發生在六月中旬,田薇會根據前一天的銷售情況提前切好檸檬備料,突然有一天發現,提前備好的很多杯都沒用上,“切好的檸檬都過期了,只能報損扔掉”。
那段時間,店裡每天都有一批過期扔掉的檸檬。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來個“分享、點贊、在看”👇
打工人的檸檬“續命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