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高福利社會沒幾年了

前段時間拜訪汽車企業時,見到一名德國合資廠的供應商。
現場恰巧還有一名中國汽車廠的供應商,我們就在那比較了一下各個汽車廠的差別。
一比較就發現差距有多大,打個比方,中國汽車供應商這邊,如果一個月能開發一款汽車座椅,那德國那邊就至少需要三個月,德國汽車企業的工作效率,達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
我就問德國供應商,你們咋搞的,咋這麼慢?
對方說德國那邊,不準輕易改動他們汽車的任何一個零件,要改都要德國人審批,可是他們要找德國人審批就麻煩了,特別特別麻煩。
德國人要麼在度假,要麼就在度假的路上,發個郵件過去,下班時間壓根沒人回。而中國跟德國這邊又有時差,中國時間比德國時間快七小時,我們九點上班,他們那凌晨兩點在睡覺,我們六點下班,他們那是上午十一點剛喝了杯咖啡在開會,中國這邊得晚上加班跟他們對接工作,只要他們到下班時間,打死都找不著人的。
德國人假期又特別多,一年下來140多天假期(法國也這樣),那更找不著人了。不是我們中國供應商做事慢,是審批慢啊,他們就愛玩,耽誤工作。
我問中國汽車的供應商,你們咋這麼快?
對方說你在中國私企幹了那麼多年,明知故問,平時我們哪有不拼命卷的,有樣單了誰會挑食?都搶著幹啊,幹完了半夜也要把樣品快遞給上家拍板,拍板完了就馬上投入生產,人快貨快物流快,什麼都快。
我又問他們,那你們的成本怎麼樣呢?
德國供應商搶答說,這個我熟,我給德國品牌供貨十幾年了,如果是普通品牌的車,德國車跟中國車現在都用中國的零配件供應商,因為大家賣的價格差不多,比亞迪長城奇瑞吉利在十年前左右,就可以生產出不錯的普通車型,逼得德國車拉低成本競爭,就只能儘量找中國的零配件供應商,只有極少部分找德國的。
如果是豪華品牌的車,以前二十萬以上中國車就賣不動了,三十萬以上豪華市場BBA更沒有對手,所以大部分採用的都是德國的零配件供應商。
我問他們,那德國的零配件,質量比中國好很多嗎?
對方說以前確實比我們好,但現在幾乎沒啥差別了,中國工業啥都能做。
我說那價格呢?
對方說德國零配件的價格,大概是中國零配件的三四倍左右,而且還要長途物流,中途不可控因素也多,成本就很高了。
我說質量差不多,價格貴三四倍,憑啥不用中國產的零配件?
對方說德國還有好多上下游企業,圍著這些汽車品牌要訂單呢,這上上下下多少員工要吃飯啊,而且員工還要高工資、高福利,一年休假140多天,這要是不用他們的零配件,他們吃啥喝啥?
想要高福利和高工資,企業就必須有高利潤,那高利潤從哪裡來?
聽他這麼一說,我立馬查了一下:
2015年寶馬全球總利潤680億人民幣,2016503億人民幣,2023882億人民幣。
2015年賓士全球總利潤650億人民幣,2016642億人民幣,20231087億人民幣。
2015年奧迪全球總利潤372億人民幣,2016220億人民幣,2023472億人民幣。
果然,哪怕中國電動車爆發後幾年了,這些豪華車的市場還是啃不動,純利潤高得嚇人,那他們就還能放心大膽地用德國的零配件供應商,他們的員工,也可以繼續每年休假140多天。
目前中國車大部分能賣到30萬以上價格的品牌,僅有騰勢、問界、理想、蔚來,銷量也還不夠多,BBA三家至少還有好幾年的好生活。
賓士C、寶馬3、奧迪A4、賓士E、寶馬5、奧迪A6這六款車,是BBA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估計從2025年開始,中國車才能略微撼動他們。
同時也會略微撼動他們的整個高薪水、高福利體系。
當然這裡說的只是豪華車,世界各國的普通車型,在中國市場,已經被中國車殺得沒啥油水了。
以過去最最堅挺的漢蘭達舉例,以前是加價2萬等幾個月才有車,現在有理想和問界給它競爭壓力,一上來就先降個3-4萬左右才賣得動。
畢竟國產的理想,比它省油、比它智慧、比它舒適、比它加速快,已經被全面碾壓,現在買漢蘭達,就像在蘋果時代買諾基亞一樣。
從加價2萬到優惠3-4萬,這裡面的利潤被吃掉一大塊,而這些利潤,原本是給日本的教師、公務員、小超市收銀員、殘疾人等用來發工資、發福利用的。
而中國的公司賺走這筆利潤,就會用稅務的形式上交給政府,我們就可以反哺給中國的教師、公務員、小超市收銀員、殘疾人等,給他們發工資、發福利。
世界各地的小超市收銀員,乾的都是一樣的活,他們的收入不同,是由本國核心主業決定的,而不是由他們本身的工作決定的。
柬埔寨一個超市收銀員月薪可能是人民幣800塊,法國一個超市收銀員月薪可能是人民幣11000塊,他們乾的活一樣簡單,都沒任何技術含量,最後勞動價值取決於法國有奢侈品、汽車、航空航天、高鐵的溢價,政府從溢價裡反饋給平民,而柬埔寨啥也沒有,只能找法國買,他們政府窮得要死要活,無法從任何溢價裡反饋給平民。
一個國家有高利潤產業,就是對平民階層的最好回饋。
14億中國人要想有高收入高福利,也就必須將汽車、高鐵、奢侈品、影視、音樂、航空航天、半導體、材料、化工、生物製藥、機床等等這些能產出高收益的行業都吃下來。
還得配備一個強大的軍事系統來保護這些產業,要不然有些強盜,就隨便指責一句“破壞世界貿易平衡”的理由,跑過來把你好不容易建立的基業都砸爛。
這些都是特別特別粗淺的經濟學道理,但是在中國還是要必須普及這些道理,因為有些人還是對這些知識一無所知,不知道哪些人在為國家奮鬥、不知道自己的收入為啥增加了。
一些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工作,他的收入增加了,並不是他每天按時工作八小時就自動增加,而是因為他看不見的一批奮鬥者,在前面開疆拓土,順便讓他增加了收入和福利。
不要以為日子越過越好是常態,日子越過越好是反常態的。
我以前在統計世界各城市的GDP時,就發現其實就中國和美國的城市,總GDP一直在有序增長,世界好多城市的GDP,十年二十年一動不動,或者只是微微地隨著通脹增長。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經濟總量和人民生活幾十年不變,不變才是常態。
歐洲是全世界福利最高的區域,他們享受這種福利和長假都好幾十年了,但以當前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和長假是不可持續的。
因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快速增長,逼得大眾汽車將在2030年前,在德國裁員3.5萬人,同時,大眾4000名管理人員,將在2025年和2026年減薪10%,後面三年工資還將分別下降8%6%5%
大眾目前在全球有65萬員工,其中30萬人在德國,由於中國汽車崛起,大眾汽車87年以來,首次在德國關閉工廠。
87年啊,德國人在高利潤產業吃了87年,一直沒有人挑戰他們,他們才敢放心大膽的給員工高工資,給他們一年140天假期。
日本汽車也是一樣的,兩年前我寫《我們將堂堂正正地戰勝日本》,被精日分子寫文章罵了足足兩年,現在日本汽車肉眼可見的衰退,日產都被迫要和本田合併了,那些精日分子還在那給日本人吹牛,說日本人領先是因為他們有優秀的文化基因和先進的制度。
那現在歐美日一年比一年難,是不是反襯出他們的文化基因和制度有問題?
歐美日常年累月的領先,才在國內養出了一批精神歐美日人,他們希望自己能抱緊歐美日的大腿,享受他們的生活,過他們的小日子,才會不斷吹捧歐美日的世界。
可是做人怎麼可以不自強呢?不自強的人,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不自強的民族,永遠會被別人唾棄侮辱作賤。
我個人自媒體寫作六年多,一直在向普羅大眾普及中國進步的一面,以及中國進步的不容易,就這樣,還要被那些歐美日的土殖不斷扣“愛國賊”的帽子,做愛國生意。
我是一名中國人,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幾十年時間本來就吃的是中國大米,說的是中國話,我當然指望著中國好,我為啥要指望美日德法英好?我跟他們又不熟,話都沒說過兩句,我腦子有病啊關心這些不認識的人。
我現在做自媒體,我當然希望中國公司越來越強、普通中國人越來越好,因為只有他們好,我們做自媒體的才會有人看,才會有人打賞我們。
我們就是天橋底下說書的藝人,觀眾當然越有錢越好,他們有錢了才扔幾個零錢給我們,觀眾沒錢誰捨得賞我們零錢?每個普通的中國人,就是我們的觀眾老爺,我不希望中國人越過越好,那我更是腦子燒糊塗了,有嚴重的自虐傾向。
中國在進步,我們就應當告訴大家不要自卑,要平視歐美;中國在衰落,我們就應當站出來告訴大家要自強、要救國。
我們的出發點,一切都是以圍繞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開始。
我就把話說明白了,中國還有一大批知識分子,學了一身歐美的經濟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十分痛恨中國當前的大政府治理模式,他們也不顧中國這幾十年快速發展的事實,六代機都出來了,還各種陰陽怪氣,他們不敢罵政府,就對我們這些認同中國治理模式的人恨之入骨。
我今天也借這篇文章亮明態度:誰能幫助中國發展生產力,並能分配好社會財富,誰就是對的,我個人只看事實,不看你講多少古希臘古羅馬的理論,一切以事實為準則,以實踐為標準,任何掉書袋子的行為,我們一概否認。
德國人能享受幾十年的高福利,那是他們跟法國人殺得刺刀見紅,又在一戰二戰死人死得堆積如山換來的。
英國人法國人能享受幾十年的高福利,那是他們大航海時代,用出海時40%的死亡率跑去萬里之外搞殖民換來的。
美國人能享受幾十年的高福利…..哦,美國人沒有高福利,他們那醫療保險制度,能逼得普通民眾上街槍殺醫保公司CEO
很多懶人只想要結果,不想要過程,發家的過程是很苦澀的,很多人就想跳過這個艱苦的過程,直接吃高薪和福利。
所以他們選擇抱歐美日大腿,不選擇自強,還給自己找了一套說詞,說他們是人類文明之光,他們是為了佈道人類文明才這麼幹。
以前歐美強大,他們常常說,幸虧科技掌握在文明手裡。
現在中國六代機都出來了,輪到我們說,幸虧科技掌握在文明手裡。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先發的歐美和後發的日韓,吃到了工業的紅利,所以他們過了一段時間高工資、高福利的生活,但是也把普通人給養廢了。
我去法國波爾多時,工作日下午三四點,看到好多年輕人在河邊跑步,我好奇他們為啥不上班?嚮導說法國其實很多年輕人沒有工作,真實失業率比較高,但他們不工作不是因為沒有工作,而是挑三揀四,寧肯吃福利,也不幹髒活累活,所有髒活累活,都給移民幹,自己則慢慢考公務員考律師,一定要有好工作才出門上班。
其實我在俄羅斯也看到了同樣的現象,俄羅斯自然資源太多,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年輕人,也只幹體面一點的工作,髒活累活都交給中亞人幹。
德法英歐洲三強的福利社會,已經好多好多年了,那是因為他們搞汽車搞奢侈品搞金融搞生物製藥沒有人跟他們競爭,他們吃全球紅利,支付得起高福利的成本。
就像我開篇講的那樣,中國人搞定普通汽車,他們就要降低利潤,然後在國內裁員3.5萬人,那中國人搞定豪華汽車,他們就沒啥利潤,估計就要裁10萬人了。
只要吃完製造業,後面我們就要攻歐美世界的奢侈品世界了,這也是一塊大肥肉,LVMH集團2019-2023年淨利潤,分別為560億、377億、869億、1045億、1193億人民幣,中國自古就是奢侈品生產國,這些利潤我們遲早也要拿回來。
歐美高利潤企業倒閉了,政府收不上稅,大家工作都保不住,那就不要談福利了,現在這個高成本的福利社會,一定會崩。
其實現在法國的福利已經在一年一年減少了,法國政府2023年負債已突破GDP110%,財政赤字佔比5.5%,總額達1540億歐元,遠高於歐盟規定的3%以內。
法國那邊經常鬧著要換總理,就是為了減少赤字削減福利,但高福利已經養出了一批蛀蟲,誰敢削福利,大家就把他趕下臺。
經營一家公司,跟管理一個國家,大體上差不多,就是要有收入,同時控制開支。
而收入的來源,就是有優秀的產業。
現在我個人和公司買車,買的都是騰勢和問界,手機也只買華為榮耀小米,我們既然被罵吃愛國飯,那咱們更要言行一致,我賺來的錢就要回報給中國企業,讓他們多掙錢,多搶奪歐美日韓的先進製造業。
在我有生之年,我會親眼看到,華夏重回人類民族之巔,也會看到歐美日他們高福利社會,一天天逐步瓦解。
——————————————-
↓往年精選文章合集,點選選購↓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