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傳”、學“毛選”,最好的版本是哪些?

今天9月9日,是毛澤東主席逝世四十八週年。紀念毛主席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毛澤東思想、傳承革命精神。
關於毛傳和毛選的版本問題,這是很多讀者很關心的問題,一直都有問我的,今天統一解答一下。
“毛傳”系列首推必然應該是《毛澤東年譜》,這個是最全最詳細必讀的,因為傳記會給創作者個人發揮的空間,但是年譜絕對沒有,丁是丁卯是卯。
而且有些人的年譜因為某些眾所不知的問題,會缺個別一兩年,但主席的年譜是全的,精確到每月、具體哪天的,因為光明磊落,不需要“為尊者諱”。
大家如果要看別人的年譜,如果有相當一段時間“不全”的地方,就可以多一個心眼了,再查一查那個時間段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就能明白一二。
“毛傳”版本次推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傳記,官方的傳記永遠是必讀的,因為是最全面、最權威的,很多材料是外面拿不到的。
但是無論是年譜還是官方毛傳,都有些屬於“非戰之罪”的問題。比如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毛澤東傳》的作者之一李捷在講座時說過:有些材料不能公佈“不是因為說出來以後有損於毛澤東,而是說對現在有些人不利”,所以只能採用“著而不述”的春秋筆法。大家自己體會。

市面上流行的、外國人寫的毛傳,優先順序並不高。特別一些英美籍商業作者寫的版本,基本只能算文化垃圾。
我們的學界、文化界有一段時間很迷信外國人,覺得外國人誇中國歷史人物很光榮,外國人肯寫中國人的傳記很榮幸。但其實他們懂個屁哦。就比如市面上銷量最高的毛傳版本——美國人羅斯·特里爾和英國人迪克威爾遜版本,都是不值一讀,非常商業化的西方名人傳記套路。
首先他們就解釋不清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要革命。這些帝國主義列強的精英無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屈辱,無法理解為什麼這種黑暗是根深蒂固的,從而為什麼需要一次徹底推倒重來式的顛覆。
其次,有很多特別離譜的歷史性錯誤,比如特里爾那版毛傳,主席說他自己七分虎氣,三分猴氣——這個說法其實就是誤傳,原話是主席晚年給夫人的信中說自己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結果在後來的歷史記敘中就跟“三七開”搭上邊了,是錯誤的,不是原話。
離譜的是特里爾在傳記中的解釋是:當時黨內虎派佔七成,猴派佔三成;而虎派是反對他的,猴派是支援他的;所以他後來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是終於帶領少數派擊敗了多數派,這就已經到胡咧咧的級別了。當時我的表情就是這個——
後來聽說特里爾又出了一個新版的毛傳,不知道有沒有改正這些離譜的錯誤。
當然,也不能對所有外國人的傳記一杆子打死。有些法國人寫的就比較深刻一些,畢竟在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之中,毛澤東思想就是指導思想,他們管自己的運動也叫“文化大革命”。所以法國左翼作者的書還是值得一看的,但優先順序肯定排在毛傳、毛選和年譜之後。
多兩句嘴,我們總說“歐美”“西方”,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我們要區分英美和歐陸這兩個大概念。即便在歐陸,法國、德奧、拉丁也都是不同的文化圈。英美書籍的一大特點,就是商業化書籍:書商話語權很大,一切只看銷量;就像好萊塢電影,一切只看票房。
我上一篇文章中就吐槽過美劇的問題:靠各種吸引眼球的設定、聳人聽聞的開頭吸引觀眾,排了兩三季之後就不管了,反正觀眾騙到了,他們也沒能力把這個大坑圓上,就爛尾唄,然再開一個新坑繼續騙觀眾。
這種套路其實是英美書商玩剩下的,商業性是英美出版業的最重要考量,我們小時候那些最流行的“未解之謎”類的書籍,什麼金字塔、外星人、百慕大三角……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其實都是英美書商成熟運作的商業化套路體系。還有什麼羊皮書、羊皮卷系列,什麼猶太人睡前的100個故事,什麼人性的弱點,都是一類。
英美的傳記創作者都是職業性的,就寫世界名人賺錢,這生意僅次於“未解之謎”系列和商業成功學。拿破崙就是這種商業傳記的最大受害者:離得又近、又有傳奇性、還是法國人必須殺人誅心。所以英美人寫的拿破崙傳記幾乎都是商業流水線產品,面向的是八卦獵奇人群,建議看法國人自己寫的。
教給大家一個小技巧,看見一本英美人寫的毛傳,就看作者是誰,去外網搜一搜他的作品——因為肯定不是所有作品都翻譯過來的,外網更全。如果他的作品從俾斯麥到列寧,從甘地到曼德拉各種“世界名人”,那他肯定就是職業性傳記作家,他的書不值一讀。
之所以說這個技巧,是因為凡事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拒絕一刀切,英美作家也有專業學者,也有可能是畢生研究東亞問題的,這種我們不能抹殺人家的成果,所以就去看專著就行。
比如說有一位美國學者叫理查德·沃林,他的專業就是研究法國現代思想史的,寫過一本“毛主義”在法國傳播的歷程,以及毛澤東思想如何影響薩特、福柯這些大哲學家的,這肯定就是專業的,但也脫離了我們所談論的“毛傳”的範疇。
還必須要強調的是,我們這裡說英美作家的問題,一定要摘除一個人去——埃德加·斯諾。他的毛傳的版本是最有價值的、可讀性最高的,不過他不是為毛澤東專門寫的傳記,但這兩本依然是必讀科目——《紅星照耀中國》《漫長的革命》。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的最大意義在於,是毛澤東第一次系統地談起自己童年和青少年生涯,這是第一手的資料,我們中央文獻版“毛傳”也都要引用斯諾這裡的採訪。《漫長的革命》講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斯諾是真能理解毛澤東“繼續革命”的理論,是在異國他鄉的知己,但是很遺憾只寫了一個開頭斯諾同志就因病與世長辭。
同樣與斯諾一樣,見證過中國革命的國際友人美國戰爭情報處分析員威廉·辛頓(中文名韓丁),他的著作也值得一讀。我說“英美”也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做二極體。
如果大家會日語,日本人寫的毛傳也值得一讀,但是我們基本沒有引進。因為日本人寫毛傳必提文化大革命,而且是正面的、主要的內容。
我在《日本共產主義陣營的四次大分裂》這篇文章裡講過,日本學界把文化大革命看做是日本政治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的開端,肯定是要賦予積極意義的。就算日共這種二五仔也不敢否認文革帶來的社會變革。
日本版有一點好,日本人以其特有的嚴謹,把毛澤東所有的文章掰開了揉碎了進行分析,除了最基本的——具體什麼時間什麼特殊的背景寫了什麼文章、發表了什麼講話、做了什麼批註之外。更連哪年哪月對之前十幾年前的什麼文章做了什麼修改,都查證地明明白白。
所以這篇文章一共有一二三四幾個版本,分別發表在哪些哪些地方,或者抄送給誰誰誰看了……尤其是老人家身後,有哪些文章做了不是老人家本意的修訂,這些都寫得一清二楚。
這個就非常有價值了,毛澤東為什麼會翻出來十幾年前的文章進行修改,他的思想有什麼變化,為什麼一定要抄給某些特定的人看,這些資訊一瞭解,很多謎團般的問題就變得非常通透了。
這方面研究的代表人物是日本學者竹內實先生,他的成果是《毛澤東集》10卷和《毛澤東集·補卷》9卷及別卷,共20卷,把所有版本的毛的著作都捋了一遍。這個版本應該是目前全世界最全的版本了。
我在香港的時候,讀了不少香港左派翻譯的日本學者研究毛澤東的文章,真的非常佩服日本人一板一眼的認真,但是很遺憾,畢竟香港地方不大,又懂日語又懂毛澤東思想的人太少了,再加上粵語特有的語法讓我讀起來挺彆扭,所以能得到的有效資訊非常有限,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大家有機會去日本旅遊或求學,可以去舊書市場碰碰運氣,除了竹內實的著作,也看看有沒有這套書,似乎是出過三百多期——
說起國外的研究成果,再提一個人——卡斯特羅。卡斯特羅作為毛主席忠實的學生,當年跟著《論持久戰》手把手學習打游擊和建設根據地的。他也是主席逝世後共產主義陣營理論水平最高的人。雖然從古巴國家利益為出發點,選擇跟蘇聯親近,但是他的思想上明顯是毛主義一脈傳承下來的。
然而學習卡斯特羅的研究成果,同樣離不開語言的巴別塔。很早以前,天涯和西西河有些上古大神,翻譯過一些卡斯特羅的相關講話、文章,有解讀毛澤東思想的,也有點評我們改革開放的。不過都不是系統性的翻譯,而是為了引證說明某些特定問題的。後來隨著眾多平臺的運營難以為繼,這些內容也不知流失到哪裡了。
另外也不知道現在古巴有沒有出版卡斯特羅的文集,又在古巴學習或工作的朋友可以提供一些資訊,多多交流。
以我有限的記憶,當年讀過一篇文章,是卡斯特羅講毛澤東思想是“屬於第三世界人民的馬克思主義”。毛主席把國際分為了“三個世界”,絕大多數是屬於被髮達國家壓迫與剝削的第三世界。這個理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對冷戰意識形態的解構:冷戰分為了美蘇對立兩大陣營,驅動它運轉的是世界各國紛紛站隊美蘇——不是美國,就是蘇聯。
而毛主席用一個“三個世界”的理論,一舉擊潰了冷戰價值觀,這個理論厲害之處就在於從橫向劃分(陣營)改為了縱向劃分(階級)。
毛主席說不要傻乎乎跟著美蘇跑了,其實他們是壓迫者、剝削者,雖然還有一群小弟能分到油水(第二世界),但我們第三世界的人才應該團結起來。這個理論直接讓新中國在國際外交打開了大局面,至今都是國際關係學說開宗立派級別的理論基礎。
“三個世界”理論為我們的外交破局,很快讓我們的朋友在全世界開花結果,更是被第三世界國家的兄弟們“抬進了聯合國”。同時還全面解構了冷戰,促進了弱小國家的團結,讓美蘇爭霸的活動在第三世界愈發寸步難行。
隨後,美國在越南的失敗,蘇聯在阿富汗的失敗,都是對“第一世界”的巨大打擊。這一偉大理論可以看做是用“巧勁”“化勁”的太極拳,成為了終結冷戰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無比重要的“推手”。
所以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在第三世界一定有很多遺珠等待發掘,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過的尼泊爾共產黨領導人普拉昌達,就是研究“毛主義”的代表人物。所以第三世界的藍海也值得關注,只不過這就更難了,是我需要補足的盲區。
最後再說說關於“毛選”的問題。很多朋友都喜歡問一個問題:“毛選”讀哪個版本?我想說不重要,重要是開始讀,得先通讀一遍,才能在進階考慮版本的問題吧?
從哪個各版本開始讀真無所謂,你得先讀了才能入門,才有資格去糾結各個版本的問題。這方面的研究出了上文中提到過的日本學者竹內實之外,法國學者夏爾貝特蘭也做過相關的考證,但這是後期進階選手才去考慮的事情。說實話因為語言巴別塔,我都還沒走進這個門檻呢,或許三十歲之後再學一門第二外語,再考慮這個問題吧。
初學者只需要注意一點的是,毛選是有第五卷的。雖然不再繼續出版了,不過可以去舊書市場淘到,當年第五捲髮行量還是很大的,是在找不到也可以電子版將就。
不過還要注意的是,第五卷也僅僅是截止到58年的文章。網上還有網友總結的“第六卷”“第七卷”,把主席一生的文章都補齊,這就是網友們自發的紀念行為了。大家可以自行找找看,或者可以只找到目錄,然後按圖索驥去找文章。
主席一生光明磊落,所有文章、講話、電報、批示都是公開發表,都是可以查得到的,只需要有一個參考的提綱就可以。也可以看我《毛澤東的大民主思想》《文化革命的意義》這兩篇文章後面,有當時熱門文章、新聞報道和影視作品的列舉,這些也都是可以公開查到的。
目前公開出版的,還有文集版本、建國以來文稿、早期文稿、軍事電報等版本,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進階同學可以考慮,但切忌勿要貪多求全,先把基礎打紮實。
最後總結一下,閱讀順序應該是:年譜和毛選(完整版)一起開始讀——然後就是各個版本毛傳,重點就是中央文獻室和斯諾——最後就是其他文集、電報,以及各種國內外專業學者的著作。
這一套讀完了,就可以算“畢業”了,就可以找一個細分的門類自己開展研究了。就可以按照我上文中說的方法,從專業性的學者入手,閱讀相關領域的細分著作。尤其是會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的朋友,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卡斯特羅、竹內實、夏爾貝特蘭的著作,然後再回來教教我,做我的老師。
最後再給大家一句忠告:實踐起來比什麼都有用,收藏了一堆書單、種草了一堆筆記,都不如翻開書的第一頁開始讀更重要。
◆ ◆ ◆  ◆ 
最近由於一些眾所不知的原因,上一篇文章已無法檢視:
好在“東方不亮西方亮”,剛好我微博解封了,剛剛在微博釋出了備份文章,大家可以按圖索驥,進行關鍵詞搜尋,自行檢視:
不過在微博看補檔文章需要購買會員,你們買會員的錢我跟夾總三七分成。話又說回來了,夾總這點確實挺體面的,交了過路費,就不夾你——資本家為了利潤願意出賣吊死自己的繩索。
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援,祝大家週一愉快。
第二本新書正式連載完畢:《資本囚籠》全目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