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此前臺灣地區向美國購買的100套岸基魚叉反艦導彈系統中的首批5輛飛彈發射車、1輛雷達車將會於今年上半年運抵臺灣,預計在2026年底會交貨32套系統、128枚導彈,剩餘的68套、272枚導彈會在2028年底以前交運完畢。

如果軍售執行完畢,臺灣將獲得多達近千枚的岸基、潛射、空射以及艦載型“魚叉”反艦導彈。其中空艦型“魚叉”導彈(包含SLAM-ER)主要裝備F-16戰鬥機,艦艦型則裝備“成功”級以及“濟陽”級護衛艦,而潛艦型則裝備兩艘“海象”級潛艇。岸基、潛射以及艦載“魚叉”反艦導彈的射程為150公里,巡航速度0.8馬赫。而最新的SLAM-ER增程型導彈的射程可達300公里,可在解放軍防區外發射,不但可以打擊大中型艦船,還能打擊陸地固定目標,具有較強的攻擊能力。雖然“魚叉”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只有0.8馬赫,但是憑藉近千枚的庫存,臺灣軍隊可以對登陸作戰的艦隻發動飽和打擊,如果防備不當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必須先取得絕對的制空權
現代戰爭制空權尤為重要,可以說誰掌握了制空權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對臺海而言,取得制空權需要清除臺灣所有戰機以及防空導彈。臺灣現有空軍基地14個,包括松山、桃園、新竹、清泉崗、嘉義、臺中、臺南、屏東 (南) 、屏東 (北) 、岡山、花蓮、佳山、石子山,在開戰之初,可以利用火箭軍近千枚的DF-15、DF-11以及DF-17導彈對臺灣所有的空軍基地及防空導彈基地進行打擊,把戰機及防空導彈擊毀陸地上。對於少數起飛的戰機,可以利用殲-20、殲-16、殲-10C戰機在預警機的配合下,利用PL-15遠端防空導彈擊落。

在取得制空權後,可以利用殲-16、蘇-30戰機對臺灣岸基反艦導彈、火箭炮進行定點清除,儘可能地掃除登陸障礙。
戰時干擾臺海地區GPS訊號
臺灣岸基“魚叉”導彈嚴重依賴於GPS制導,因此在其來襲航路上部署GPS干擾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其打擊精度。目前解放軍已經擁有了較為完善的聯合空防情報系統、網路化指揮資訊系統和地面防空火力群,干擾系統由GPS資訊偵測站,GPS干擾解算控制中心,平流層飛艇載GPS干擾源、無人機載GPS干擾源、地面車載GPS干擾源組成,可以讓依賴GPS制導的精確打擊武器失去GPS訊號支撐,打擊精度成倍的下降。
有充足的能力摧毀“魚叉”反艦導彈
目前我軍已經服役了大量的052D驅逐艦以及054A護衛艦,都具有優異的區域防空能力,可為我登陸部隊撐起一把堅固的防空傘。052D驅逐艦最多可以攜帶64枚HHQ-9B防空導彈,最大射程200公里,054A護衛艦可以攜帶32枚HHQ-16B防空導彈,最大射程70公里。如果派10艘的052D驅逐艦以及20艘的054A護衛艦執行登陸部隊的護航任務,那麼登陸部隊將擁有640枚HHQ-9防空導彈以及640枚HHQ-16防空導彈的保護。

“魚叉”反艦導彈最大的飛行速度只有0.8馬赫,飛行150公里需要9分鐘,給我艦載防空力量留足了防禦時間。一般而言,攔截一枚反艦導彈需要兩枚防空導彈,1200多枚的防空導彈理論上可以攔截600枚的“魚叉”反艦導彈,即使有零星的“漏網之魚”,近程的HHQ-10以及1130萬發炮都能有效應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