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隊是門學問、跟對人很重要,但很多時候,不是想站隊就能成功的。通常來說,美國候選人贏得總統選舉後,會幹兩件事情:1、論功行賞;2、清算政敵。以川普啀呲必報的性格,他只會做得更極端。
既然贏得總統選舉,那幕後勢力必然要分享勝利果實。結合川普的政策主張,有這麼幾個勢力是這場選舉的間接贏家。
贏家一:俄羅斯
普京是世界上最希望川普上臺的人物之一,對俄羅斯來說,民主黨上臺和共和黨上臺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結局。去年10月,俄羅斯參與策劃“阿克薩洪水行動”,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在中東牽制美國戰略重心,另一部分原因則是為了給川普助攻。川普本身就認可俄羅斯保守主義的價值觀,上臺後必然對普京投桃報李,甚至施壓烏克蘭割讓土地,給與俄羅斯現狀停火的待遇。
由於俄國新沙皇彼得三世狂熱地崇拜腓特烈,普魯士獲得全身而退的機會: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人類歷史上真的存在國運。18世紀中旬,普魯士同時面臨俄國、法國、奧地利三面圍攻,眼看就要亡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都打算自殺殉國了。結果厭惡普魯士的俄國女沙皇突然去世,新繼位的沙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鐵桿粉絲,他上臺後迅速推動俄國外交政策180度轉向,從與普魯士為敵轉向與普魯士結盟。這讓法國和奧地利直接傻眼,最終由於俄國倒戈,普魯士成為戰爭贏家,不僅獲得了西里西亞,還成就了腓特烈“大帝”的美名。
川普非常認可普京的價值觀:

可以說,普京就是當代“腓特烈”,運氣爆表,在堅持了三年之後,俄羅斯等來了川普上臺。川普在從政之前是普京的忠實迷弟,他希望把美國改造成俄羅斯那樣保守主義至上的國家,反女權、反同性戀。過去四年,川普也在效仿普京加強權力,完成了對共和黨建制派的清洗。川普上臺後,有很高的機率會以切斷援助為要挾,施壓烏克蘭割讓土地,俄羅斯有望獲得全身而退的機會。
如果俄羅斯能獲得黑海出海口,普京將成為真正的“大帝”:

對普京來說,如果美國大選他賭輸了,最終是哈里斯上臺,繼續打下去俄羅斯財政很可能會崩盤,他有可能會迎來尼古拉一世那樣的命運。但普京賭贏了,川普上臺為俄羅斯創造了國運。如果俄羅斯能拿到黑海出海口,普京將成為與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斯大林比肩的“大帝”。日後俄羅斯的歷史教材裡,必然會有普京濃墨重彩的一筆。
贏家二:以色列
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來說,這場選舉的結果關係到他要不要去坐牢。假如哈里斯勝選,出於對以色列干預選舉的報復,民主黨會以切斷援助為要挾,迫使內塔尼亞胡下臺。在失去權力後,內塔尼亞胡由於涉嫌貪汙等問題,可能會面臨牢獄之災。
美國大選同一天,親民主黨的以色列國防部長遭到解僱:

內塔尼亞胡的命運,取決於川普的成敗。為了幫助共和黨競選,內塔尼亞胡堅持延長戰爭,拒絕在巴以問題上停火,甚至不惜與民主黨決裂。然而此舉卻引起以色列內部分歧,親民主黨的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主張配合美國的中東戰略,反對進一步擴大戰爭。由於加蘭特阻撓,以色列放棄了襲擊伊朗核設施的計劃。
隨著川普鎖定勝局,內塔尼亞胡迅速解僱加蘭特的國防部長職位。在廢除最高法院獨立性,並連續幹掉了黨外和黨內反對派後,內塔尼亞胡的權力得到極大提升,成為近幾十年來以色列最有權勢的人物,幾乎無人能對其構成制衡。
川普與內塔尼亞胡在意識形態方面非常接近:

由於主張在中東戰略收縮,川普上臺後不會支援以色列進一步擴張,黎以戰爭預計會在明年1月後緩和。但川普可能會允許以色列長期佔領加沙,實施軍事化管理,作為對以色列配合共和黨選舉的“回報”。不僅如此,以色列可能會進一步蠶食約旦河西岸居民點,並削減法塔赫的援助資金。
贏家三:朝鮮
作為80後,金正恩確實很有戰略眼光。在美國大選前半個多月,朝鮮主動挑起與韓國的衝突,在半島製造地緣風險,以打擊民主黨選情,成功向川普證明了自己的統戰價值。
不僅如此,朝鮮還在美國大選前向俄羅斯派出少量軍隊,雖然作用不大,但此舉相當於實質性加入俄烏戰爭。如果最終俄羅斯勝利,朝鮮將自動獲得戰勝國的地位。不要低估其外交影響力,一戰後期北洋政府向歐洲派出華人勞工幫助協約國,最終獲得戰勝國地位,成為中國國運上升的轉折點。
不僅如此,朝鮮還以出兵換來了俄羅斯的友誼,就在川普勝選後,《朝俄軍事協議》順利透過俄羅斯立法程式,朝鮮成功與俄羅斯實現外交捆綁。朝鮮以少量出兵為籌碼,從俄羅斯那裡換來了能滿足全國一半人口需求的糧食和能源,擺脫了對亞洲鄰國的經濟依賴。
朝鮮的導彈技術突飛猛進:

去年以來,朝鮮還透過向俄羅斯提供劣質炮彈,從俄羅斯手裡獲得了極其珍貴的彈道導彈技術。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朝鮮的遠端導彈可以覆蓋亞洲全境,成為繼美俄中英法和印度之後,全球第七個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
朝鮮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高超音速導彈的國家:

為了尋求朝鮮支援,俄羅斯甚至向朝鮮分享高超音速導彈技術。朝鮮成為繼俄羅斯、中國、美國之後,全球第四個擁有高超音速導彈的國家。高超音速導彈擁有5倍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可以突破對手反導系統,是構建核威懾的關鍵一環。
相比朝鮮的以小博大,伊朗的戰略眼光/運氣差了很多。在美國大選前,俄羅斯也試圖與伊朗簽署軍事同盟協議,並願意向伊朗分享導彈技術。然而伊朗親美派總統寄希望民主黨上臺後能與美國重啟《伊核協議》,錯過了搭上俄羅斯戰車的機會。川普上臺後,俄羅斯戰略壓力極大緩解,伊朗就算懇求與俄羅斯結盟,俄羅斯恐怕也不會輕易答應了,至少要價會大幅提升。有時候站隊的視窗期就那麼一瞬之間,錯過可能就永遠錯過了。
川普對金正恩持讚賞態度:

川普並不反對朝鮮的政治體制,他甚至稱讚金正恩是個優秀的年輕人。未來朝鮮可能會以核武器為籌碼,搞帶槍投靠,嘗試與美國緩和關係。屆時朝鮮的鄰居韓國將陷入尷尬狀態,川普可能會以撤走駐韓美軍為要挾逼迫韓國交保護費。
朝鮮以提供1.2萬軍隊為籌碼,換來了潛在戰勝國的地位;以提供100萬枚劣質炮彈為籌碼,換來了俄羅斯的彈道導彈技術;依靠帶有表演性質的地緣摩擦,給川普交了投名狀。這番操作的回報率高達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足以讓大多數風投機構自愧不如。21世紀以來,朝鮮是第一個能從俄羅斯手裡薅羊毛的國家,金將軍如果改行做生意,會是個優秀的商人。
贏家四:匈牙利
俄烏戰爭爆發後,匈牙利成為歐盟最特立獨行的國家。2022年,匈牙利頂著布魯塞爾壓力,多次拒絕讓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不僅如此,當歐盟高調宣佈對俄羅斯能源實施制裁後,匈牙利卻大張旗鼓與俄羅斯維持貿易,繼續從俄羅斯進口廉價能源。
2023年,在歐盟其它26個成員國都支援烏克蘭的情況下,匈牙利不僅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援助,還多次否決了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議案。此舉引起歐委會強烈不滿,馮德萊恩多次批評匈牙利是歐盟的叛徒,並試圖凍結匈牙利的成員國資格。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也不甘示弱,他當著歐盟眾多議員的面指責馮德萊恩是美國的傀儡。
川普與歐爾班都是極右翼,擁有良好的私人關係:

2024年,歐爾班冒著匈牙利被踢出歐盟的風險,在中美俄烏之間穿梭外交。他先是去了烏克蘭和俄羅斯,並分別與澤連斯基和普京見面。之後又訪問中國,交流俄烏問題的看法。在行程的最後,歐爾班訪問美國,但他拒絕和拜登見面,而是跑到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親自與川普見面,併為其競選提供支援。這種梭哈的操作讓川普對其好感大增。
川普上臺後,歐爾班將取代馮德萊恩成為美國在歐洲的代理人。如果川普想調停俄烏戰爭,匈牙利大機率會成為外交仲裁中心,國際地位大幅提升,這是其它歐盟成員國羨慕不來的。不僅如此,在今年歐盟對華加徵電動車關稅的過程中,匈牙利是最早投反對票的國家。此舉使匈牙利獲得中國的青睞,大量中國車企或奔赴匈牙利設廠,以避開歐盟關稅。匈牙利可能會成為中歐貿易橋頭堡,經濟發展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憑藉靈活的站位,以及押對了美國大選結果,匈牙利既能享受俄羅斯的廉價能源,也能贏得美國共和黨的信任,還能承接來自中國的電動車產能輸出。歐爾班在匈牙利已經幹了20年的總理,憑藉這幾年的功績,他有望再幹10年。這才是真正贏麻了。
贏家五:科技新貴
近十多年來,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科技新貴迅速崛起,成為與傳統財閥分庭抗禮的勢力。前者處於業務高速增長期,希望放鬆監管政策;後者經營模式進入成熟期,希望維持既得利益。
戰國時期,商人呂不韋曾與他父親探討過經商之道:
呂不韋問:“種田能產生多少利潤?”其父回答:“十倍。”
呂不韋又問:“販賣珠寶能賺多少利潤?” 其父回答:“百倍。”
呂不韋繼續追問:“倘若幫助某人當上一國之君,又該有幾分利潤?”其父感嘆道:“無以數計。”
此後,呂不韋大力扶持流落趙國的子楚,甚至把自己的愛妾嫁給他,最終幫助子楚成為秦國君主,呂不韋也一躍成為秦國宰相。這就是奇貨可居的出處。
馬斯克曾是奧巴馬忠實粉絲:

雖然馬斯克過河拆橋的吃相很難看,但不得不承認他確實很有膽識,也賭對了方向。十多年前,為了獲得民主黨提供的貸款和補貼,馬斯克曾自稱是奧巴馬的忠實粉絲。他把自己包裝成環保主義者,並加入了支援移民政策的社團。以至於很多共和黨議員把馬斯克視為左翼代表人物。
馬斯克幾乎押上全部身家支援川普:

從2022年開始,馬斯克轉變立場,all in共和黨,他先是押寶德桑蒂斯,川普選情反超後馬斯克迅速成為MAGA擁護者。他以極高的溢價收購推特,並解除了川普的賬號限制。今年來,馬斯克成為美國最支援川普的商人,他不僅為其提供上億美元的競選資金,還親自參加川普大多數演講。在大部分紅脖子不同,馬斯克已經成為MAGA的股東之一。
憑藉這種從龍之功,川普上臺後必然會給予馬斯克極大的特權。一方面川普會取消電動車補貼,變相打擊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幫助特斯拉維持市場壟斷地位。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會在SpaceX專案上大開綠燈,並放寬對數字貨幣和人工智慧的監管。不僅如此,共和黨還會鎮壓工會運動,幫助特斯拉削減成本。
可以說,馬斯克是真正意義上的紅頂商人。同時掌控電動車、航空、傳媒、數字貨幣、人工智慧的他,把富可敵國變成了現實。
既然有贏家,那自然也會有輸家。川普上臺後,這些勢力預計會損失慘重。
輸家一:烏克蘭
戰前和戰後的頓涅茨克:

俄烏戰爭打了三年,烏克蘭本土淪為一片廢墟,光是重建成本就得3000億美金。烏克蘭還流失了上千萬人口,對這個本就處於老齡化階段的國家來說,其人口結構已經崩盤。烏克蘭之所以頂著壓力堅持,是在賭民主黨上臺後能繼續維持對烏援助,澤連斯基希望透過持久戰迫使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讓步。
然而川普上臺後,烏克蘭的堅持失去了意義,這個國家可能會淪為美國拉攏俄羅斯的籌碼,可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果最終烏克蘭在川普的壓力下向俄羅斯割讓土地,那澤連斯基只能下臺。在很大程度上,雙普組合(普京+川普)和雙斯組合(澤連斯基+哈里斯),只能存續一個。
這是多麼殘忍的事實,烏克蘭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命運,在美國大選出結果的那一刻,就已經被註定。
輸家二:歐盟
假如烏克蘭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割讓土地,那歐洲就是事實上的戰敗國。
俄烏戰爭前,歐洲本就處於老齡化階段,由於沒能趕上網際網路革命,歐洲經濟缺乏競爭力,其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節節敗退。戰爭爆發後,歐洲失去來自俄羅斯的廉價能源,生活成本大幅上升。不僅如此,川普上臺後美國會從歐洲戰略收縮,施壓歐盟大幅提升軍費並削減福利開支。在失去廉價能源後,歐洲將進一步失去廉價國防,只能被迫轉向戰略自主。
由於下錯了注,歐盟繁榮的基礎蕩然無存:

不僅如此,由於之前在電動車關稅上過於配合民主黨,歐盟得罪了中國。中國為歐盟提供了廉價商品和廣闊的市場,在失去美國庇護的情況下,未來歐盟需要在其它領域作出讓步才能修復中歐關係。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裡面德國是最慘的。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德國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砸鍋賣鐵支援烏克蘭,寄希望於烏克蘭翻盤後,德國能獲得戰勝國地位,擺脫二戰戰敗國帶來的束縛。然而隨著川普上臺,德國的希望就此破滅。扔了那麼多錢之後,德國不僅什麼都沒得到,自身還陷入經濟負增長之中,底褲都輸沒了。
輸家三:伊朗
今年7月,伊朗選舉親美派擔任總統,哈梅內伊寄希望民主黨連任後能重啟《伊核協議》,放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為了配合民主黨選情,哪怕是自己小弟都被以色列打爛了,伊朗也只能裝孫子,搞“表演式”報復。然而伊朗賭輸了,它之前的隱忍成為軟弱的象徵。
伊朗親美派總統寄希望民主黨上臺後能重啟《伊核協議》:

川普上臺後,可能會切斷伊朗石油出口渠道,石油是伊朗支柱產業,此舉會使伊朗經濟走向崩潰。由於哈梅內伊年事已高,當前伊朗處於權力交接的關鍵期,假如哈梅內伊在川普任內去世,美國可能會趁機在伊朗掀起顏色革命,徹底顛覆德黑蘭政權。伊朗如果遭遇危機,失去資金支援的什葉之弧可能會瓦解。
輸家四:美聯儲
毫無疑問,美聯儲之所以在9月份大幅降息50BP,更多是為了幫助民主黨競選。鮑威爾一直不喜歡川普,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前,鮑威爾多次釋放加息預期,間接幫助民主黨拿下眾議院。今年美國大選前,鮑威爾又頂著壓力推動美聯儲大幅降息,干預選舉的動機很明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於2026年下臺:

川普上臺後,會大力推動“排幹沼澤”計劃,允許美國總統繞開國會罷免美國技術官僚,並廢除美聯儲獨立性,作為對美聯儲干預選舉的報復。不出意外的話,鮑威爾將在2026年任期結束後被趕走,川普將換一個聽話的人擔任美聯儲主席。
輸家五:共和黨建制派
這次大選輸得最慘的應該是共和黨建制派。在大選前,切尼家族、羅姆尼家族、布什家族等共和黨傳統政治豪門紛紛為哈里斯背書,作為共和黨曾經的三號人物,利茲·切尼甚至親自參加哈里斯的演講集會,為其拉選票。作為交易,哈里斯答應勝選後讓切尼在其內閣擔任重要職位,以彰顯跨黨派合作。
作為共和黨前“長公主”,切尼站隊哈里斯:

然而最終的選舉結果,是川普橫掃七大搖擺州,並奪取參眾兩院。這標誌著共和黨徹底淪為MAGA政黨,切尼家族和布什家族則成為共和黨叛徒,他們家族成員的政治生涯可能會就此劃上句號。不僅如此,川普上臺後會繼續清算黨內異端,建制派的生存空間只會進一步狹窄。
川普卸任後,2028年預計是萬斯或其它MAGA成員參加總統競選。這預示著未來8年內,共和黨建制派基本沒有翻盤可能。剩下的人要麼依附川普,要麼改投民主黨。作為現代共和黨創始人的里根,其外交路線遭到徹底否定。
輸家六:民主黨極左翼
以奧巴馬和佩洛西為代表的極左翼,在得勢後掀起身份政治,攪得美國不得安寧。迫於政治正確的壓力,美國影視界不得不大量啟用少數族裔演員,在很多白人電影裡面塞入黑人角色。極左翼甚至發明了50多種性別,並允許男人參加女子運動會。
民主黨極左派議員:

事實上,民主黨分為以奧巴馬—哈里斯—紐森為代表的極左派,和以克林頓—拜登—夏皮羅為代表的溫和派,這兩大派系本來是輪流坐莊。拜登擔任總統後,按照慣例今年應該是拜登繼續參加總統選舉。然而奧巴馬和佩洛西等人不甘心大權旁落,透過政變的方式逼迫拜登下臺。從最終結果來看,假如拜登繼續參選,作為賓州之子和天主教徒,拜登說不定能幫民主黨保住賓州,多少能挽回點面子。
哈里斯這次慘敗,對民主黨未必是壞事,這意味著美國大部分民眾並不認可“身份政治”,極左翼的路線暫時遭到否定。不僅如此,原本在佩洛西的扶持下,紐森是民主黨沒有爭議的儲君。哈里斯敗選後,紐森的太子之位會受到挑戰。4年後賓州州長夏皮羅可能會成為紐森最大競爭對手。
輸家七:傳統財閥
如果說這次大選馬斯克等科技新貴站川普這邊,那比爾蓋茨等傳統財閥選擇幫助民主黨。川普上臺後,可能會清算一部分傳統財閥,砍掉一部分政府訂單。對於極少數刺頭,則會以反壟斷為由限制其併購業務。萬斯甚至主張拆分谷歌和微軟。
相比之下,扎克伯格和貝索斯等人,雖然在2020年大選期間得罪過川普,但這次他們眼見形勢不妙提前跳船,避免了為深層政府陪葬的命運。川普對這些騎牆派可能會網開一面,優先解決那些不聽話的企業家。
儘管之前拜登與川普有很多過節,但長期在幕後追殺川普的畢竟是奧巴馬和佩洛西。作為白人至上主義者,拜登在意識形態上更接近中右翼,他與川普並沒有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在大選前拜登多次為川普提供助攻,比如釋放以色列轟炸伊朗能源設施的虛假資訊、辱罵川普支持者是垃圾等,這相當於對沖操作。川普上臺後會重點報復奧巴馬和佩洛西等人,對拜登反而有可能高舉輕落。
伊萬卡倒戈建制派主要是為川普家族提供對沖:

很多人認為伊萬卡倒戈建制派後,會失去川普的信任。恰恰相反,自古以來政治豪門往往不會將雞蛋裝一個籃子裡,通常會採取對沖操作。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的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別在東吳、蜀漢和曹魏任職,可謂三頭下注。最終不管誰贏,諸葛家族都能延續榮耀。2021年“國會山騷擾”後,川普一度面臨牢獄之災,川普家族有大廈將傾之勢。在這種危難時期,作為長女的伊萬卡犧牲自己的名譽,倒戈建制派。一旦川普失勢,伊萬卡可以透過檢舉她父親向建制派交投名狀,為自己家族留條後路。對川普來說,伊萬卡才是真正的嫡系,他擔任總統後必然會補償伊萬卡的損失。
很多觀點喜歡用川普1.0時期的政策來推演川普2.0時期的政策,這容易犯刻舟求劍的錯誤,二者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變化。川普之所以是美國曆史上權力最大的總統,並不是單純是因為共和黨掌控了行政口、立法口和司法口,更是因為川普對共和黨實現全面控盤。2008年奧巴馬剛上臺的時候,民主黨也掌控國會兩院,但奧巴馬依然是弱勢的總統,因為當時白宮大部分官員都是克林頓派系的人。奧巴馬根本指揮不動內閣成員,他的政令別說出不了白宮,就連總統辦公室也出去不去。
如今的共和黨,反川勢力已經被全部打倒。由於掌控了7000萬基本盤的選票,川普可以決定大部分共和黨州長和議員的仕途。這些人在8年前與川普是同事關係,如今是君臣關係。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作為共和黨三號人物,也只是川普的傀儡。所以沒有必要糾結川普上來後是優先搞外交還是優先搞內政,他可能會一塊推進。過去二者之所以有先後順序,是因為權力不夠集中,在推進的過程中需要各種扯皮。如今在整合之後,政策效率會非常高。這些年來MAGA到處網羅專家,建立了龐大的人才庫,根本不缺人手去幹活。
在某種程度上川普和希特勒有點像,偏執而自負。希特勒的納粹黨只拿到了30%的選票,卻掌控了整個德意志民族的命運。川普真正的粉絲佔美國總人口不到1/4,然而他卻以此為槓桿控制了共和黨,進而控制了整個美國。二者可能都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很多在校生想了解明年全球經濟是否會好轉,畢竟這關係到擇業問題。這裡可以提供一個視角。在議會制國家,執政黨有時候會提前召開選舉。一般來說,提前選舉有兩種情況:
1、當下經濟形勢甚好,執政黨想借助這個機會鎖定更多席位,鞏固優勢;
2、預期未來經濟形勢較差,時間越往後拖,執政黨輸得就越慘。
今年以來,G7國家裡面已經有四個召開提前選舉,分別是法國、英國、日本、德國,之後加拿大可能也會提前選舉。以英國為例,由於蘇納克提前召開選舉,保守黨遭遇百年未有的慘敗,丟掉了200多個席位。然而蘇納克卻被保守黨視為英雄,因為再晚幾個月召開選舉,保守黨只會輸得更慘。
日本亦是如此,為什麼萬年陪跑的石破茂能當上自民黨總裁,因為包括黨內其它大佬都不願接任首相的爛攤子。小泉純一郎就堅決反對他兒子競選首相,理由是川普上臺後會給日本帶來極大不確定性,現在去幹首相等於是背鍋。石破茂選上總裁後,解散眾議院並提前選舉,結果自民黨慘敗,在國會未能單獨過半。但如果是明年再選舉,自民黨恐怕連第一大黨都保不住。不僅如此,假如是哈里斯上臺,日本在野黨可能會爭奪首相職位(比如野田佳彥);然而川普上臺後,面對美日關係和東亞局勢的不確定性,在野黨紛紛放棄組閣意願。石破茂將被再次選為日本首相,成為背鍋俠。明年日本要召開參議院選舉,不出意外的話自民黨將遭遇二連敗,石破茂屆時會引咎辭職。
川普上臺後,德國自民黨退出聯合政府,及時跳船。德國總理朔爾茨則宣佈將提前選舉,不出意外的話社民黨將慘敗,極右翼會進一步崛起。如今朔爾茨淪為看守總理,卸任後差不多就可以告老還鄉了。
發達國家的政客,不能說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但至少是掌握資訊最豐富的群體之一。他們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們對川普上臺的看法,以及對明年全球經濟形勢的預判。如果非要覺得川普上臺後會帶來和平甚至繁榮,那也沒辦法了。
2022年底以來全球選舉形勢:
執政黨
|
所屬勢力
|
選舉結果
|
|
巴西
|
自由黨
|
右翼
|
下臺
|
土耳其
|
正發黨
|
右翼
|
二輪苦戰
|
波蘭
|
法公黨
|
極右翼
|
下臺
|
阿根廷
|
自前黨
|
極左翼
|
下臺
|
臺灣省
|
民進黨
|
左翼
|
丟掉立法權
|
印度
|
印人黨
|
右翼
|
國會不過半
|
歐盟
|
藍紅綠
|
中間派
|
受到削弱
|
法國
|
復興黨
|
中間派
|
丟掉行政權
|
英國
|
保守黨
|
右翼
|
慘敗
|
伊朗
|
保守派
|
右翼
|
行政權削弱
|
日本
|
自民黨
|
中右翼
|
國會不過半
|
美國
|
民主黨
|
左翼
|
慘敗
|
德國
|
紅綠燈
|
中左翼
|
下臺
|
加拿大
|
自由黨
|
中左翼
|
敗選
|
美國大選後,之前的這個表格也可以更新了。之後德國和加拿大也會召開選舉,但不用等了,它們的執政黨大機率下臺。也就是說,自2022年底以來,無論是極左翼、左翼、中間派、右翼、極右翼,海外執政黨在選舉的時候沒有哪個不遭遇“滑鐵盧”。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經濟,大部分美國人未必認可川普的理念,他們之所以投共和黨,主要是對民主黨執政時期的通脹不滿。如果從股市來看,美國、日本、印度、歐洲的股市好得不得了,這兩年來漲了50%以上,這些國家的經濟資料也異常強勁,但它們的,民眾用選票表達了對經濟形勢的看法。川普上臺後,如果不能解決經濟問題,四年後共和黨一樣要被選下去,風水輪流轉罷了。
關鍵詞
烏克蘭
中國
俄羅斯
拜登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