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古代權謀,比《三國演義》還刺激!

如果說人這一輩子一定要讀某段歷史,
那一定是三國。
短短60年曆史,上演了無數有關人性考驗、智勇較量的千古時刻。
曹操折戟赤壁、關羽敗走麥城、劉備託孤白帝城、諸葛亮命喪五丈原……
曹魏、蜀漢、孫吳,三方勢力鼎足而立,戰火紛飛,英豪迭起。
讀完三國,才算真正領略過一次人性權謀。
三國裡,中國傳統的權術權謀,被髮揮到了極致——
被稱為頂級做局高手的司馬懿有多可怕?
他一計獻給曹操,聯手孫權,斬殺關羽。讓劉備痛失荊州,同時也改變了三國局勢。
曹操,巧妙使用離間計使袁紹的謀士許攸投降。
一場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大破袁紹的十萬大軍,改變了北方的政治格局。

三國裡,人性中的忠誠、慾望、貪婪,更是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關羽在曹營深受器重,可他偏要單槍匹馬,追隨朝不保夕的劉備;
劉備可取荊州,但他不願以不仁義的方式取,哪怕棄性命,也要攜十萬百姓渡江…
諸葛亮利用司馬懿多疑的心理,一個空城計成功化解蜀漢的危機。
他們的智慧、勇氣和信念,書寫了一部壯麗的英雄史詩,讓後人敬仰不已。

可你知道嗎?真實的三國,顛覆你的認知。
三氣周瑜,周瑜並非氣量狹隘的人,相反是忠誠又英雄的人。
華雄,並非關羽所殺,二是是被孫堅所殺,根本沒有“三英戰呂布”。
貂蟬,杜撰的人物,原型是董卓的侍女,呂布私通她怕被董卓發現,才與王允合謀幹掉了董卓。
周瑜火燒赤壁,更是無稽之談,曹軍更多是感染了瘟疫而死。

因為真正的三國,都在《三國志》中。
作為中國二十四史之一,憑藉影響深遠的史學價值和卓越文筆,《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三國志》包括《魏書》《蜀書》《吳書》三部分,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陳壽取材極精審,刪去不可靠資料,對史料和人物不妄加評論和編寫。
他雖對蜀漢懷有故國之情,卻不隱諱先主劉備、奇才諸葛亮的過失,反而以史家應有之義,記下劉備以私怨殺張裕、諸葛亮錯用馬謖等事。
陳壽如實地記錄了鼎立的三國。在他筆下,三國其實是地位相同的。如此遠見卓識,非一般記史者所能比。
唐代房玄齡評價,羅貫中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家,陳壽卻是一個“良史之才”。
人要看懂三國,必須看《三國志》。
如果你想了解真實的三國曆史,想要揭開演義、傳說的遮蔽,一定要看看這套全本+全注+全譯+全導讀的——
《三國志》三全本共6冊
 裴松之注,版本權威
還原真三國,領略史海驚濤!
這套由嶽麓書社出版《三國志》,不僅將裴松之注全部收錄,還增補了《晉書》司馬氏帝紀(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
全書近280萬字,可以說是市面上講三國史至全的版本了。
北京師範大學秦漢史學者曲柄睿撰寫前言,審閱把關,註釋精準,翻譯流暢。
而且在這套書裡,每一卷,都有一篇導讀。
先為你概覽這個人物的生平和成就。
接著每一章節,全本+全注+全解+全譯。
全書左右雙欄排版,文白對照,底下是今注和裴注。無需古文基礎,也能輕鬆讀懂。
封面採用燙金工藝;書脊採用布面燙金,封面採用進口布紋特種紙,內文采用木漿純質紙;整體典雅奢華,可讀可藏。
商城優惠¥179

《三國志》作為中國紀傳體史學代表作,古代史學家、讀書人、政治家、軍事家必反覆細讀。
梁啟超贊它:“真正之最低限度的必讀國學書目之一”。
毛澤東一生多次品閱、仔細批註,並從中悟出實事求是的史觀真諦。
鄧小平通讀二十四史,特別愛看《三國志》,反覆看、觀三國、知天下。
直到現在,鄰國韓日仍非常追捧《三國志》,在企業管理、職場中運用其中策略才智。
毫不誇張地說,眾人愛讀《三國演義》,精英卻更愛讀《三國志》。
如果沒看過三國,你一定不能理解,
為什麼史書上的每一頁,都讓人熱血沸騰?
袁紹,虎踞河北,家族累世積攢的聲望、人脈,讓其兵強馬壯,威望赫赫;
曹操,深謀遠慮,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獻帝迎至許昌,開疆拓土,擴張勢力;
劉備,出身寒微,以織蓆販履為生,卻憑藉著寬厚仁慈、重情重義的品德,在這亂世中凝聚了一大批仁人志士;
孫權,繼承父兄在江東打下的基業,憑藉長江天險,建立了強大的水軍,文臣賢能,武將英勇,將東吳治理得繁榮昌盛、井井有條。
三國群雄爭霸,高手們鬥智鬥勇鬥人性。
歷經無數次慘烈的征戰兼併,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而大大小小上千場的戰役,記載了無數英雄人物的高光時刻,暗藏了沉澱數千年的權謀、智計、心機。
它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中國社會人情世故的真實寫照。
越讀你才越會發現三國這段歷史,跟我們的生活很相似。

官場、職場、生意場上,要像曹操一樣知人善用。
從一個小小保安隊長,做到叱吒風雲的CEO,曹操的軍事能力超乎想象。
劉備踞蜀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靠地勢;
孫吳踞江東,依賴長江天險,也靠地勢
唯獨曹操是陳留起兵,不靠地勢靠人才。
講求“唯才是舉”,不看門第、德行、經術,哪怕“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也都唯以重用。
做人做事,當學諸葛亮。
一篇《出師表》字字啼血,告訴後人何為忠義。
他以文臣身份領兵,驚人的軍事才能讓其在後世被稱為“武廟十哲”。
27歲時,就向劉備提出《隆中對》的戰略藍圖,準確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成為此後數十年蜀漢的基本國策。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他告誡我們,真正的成功和滿足來自於內心的平和與對目標的堅持。
如何謀己、謀人、謀事?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成大事要懂得審時度勢、決事用人。
做人,輸在計較,贏在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關羽敗走麥城慘遭殺害時,被憤怒和痛苦衝昏頭腦的劉備,不顧諸葛亮極力勸阻,憤然出兵,被陸遜火燒連營,慘敗而歸,白帝託孤,鬱鬱而終。
一個人遇到對手時,千萬不要失去理智,不一定非要置之死地而後快。
不善言辭和交際的人,一定讀讀司馬懿。
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大佬爭鬥了大半輩子的天下,最後被他奪權上位。
官場上,他先後多次被曹操、曹丕、曹睿棄用又重新請來重用,能讓幾任皇帝忌憚又不得不重用他,還全身而退。
從三國鼎立的軍事局面,學會什麼是制約和平衡。
帝王將相治國、處世的種種智慧韜略,大到治國安邦、政治經濟、文化審美,小到為人處世、職場智慧、婚姻關係,都在其中。
也只有讀懂了這些,你才會明白,為什麼楊堅、李世民…後世無數帝王、儲君,都把這段三國爭霸的歷史,當做教科書,時時翻閱,警醒自己。
為什麼錢穆9歲的時候,便把它背得滾瓜爛熟,
魯迅、胡適、金庸……中國歷史上的名家名人,超九成受過這部鉅作的影響。

《三國演義》杜撰大於史實,正史《三國志》又過於晦澀難讀。
什麼版本才合適呢?
普通人讀三國,一定不能錯過裴松之註解版。
裴松之在任中部侍郎時,宋文帝以陳壽撰寫的正史《三國志》過於簡略為由,要求他為《三國志》作注,豐富史事與資料。
於是,裴松之查閱引用《吳書》《傅子》《蜀記》《典略》等150多部相關典籍,增加了原書中沒有的內容,使字數變成了原本的三倍。

他的注,也讓三國這段歷史和其中的帝王將相英雄,立體鮮活全面地呈現給後人。
不僅是蘇軾、李白等詩詞人的靈感源泉,到了現代,眾多相關影視劇也從中找素材。
註譯也都是邀請該領域專家進行撰寫。
魏書作者黃寧寧,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從事歷史學的教學與研究。
蜀書作者劉光,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3項等;
吳書作者吳南澤,歷史學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政治文化、學術史及文獻整理研究
學者們力求嚴謹、全面,確保這套《三國志》的權威性和準確度。
你能從書中,看到與《三國演義》完全不一樣的歷史。
周瑜,三國裡的頂級男神。
根據《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的記載,周瑜集軍事家、政治家、藝術家於一身。
他不但才貌雙全,還有著極高的人格魅力。
在裴松之的註解裡,還提到周瑜精通音律,飲酒後更是喜歡彈奏古琴。
每當彈奏時,即使飲酒後,若有人出錯,他必定能察覺,並會看向出錯者,以示提醒。
因此,軍中流傳著一句話:“曲有誤,周郎顧。”
赤壁之戰是假的,諸葛亮從沒借東風,更沒用過空城計。
不單單是“借東風”,就連“草船借箭”這樣的情節也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這些歷史細節,你不僅在《三國志》上看不到,想要一睹全貌,起碼要翻閱幾百份的考古資料。
在這樣的超廣角鏡頭下,一覽三國曆史,上至諸國爭霸的血雨腥風,下至風雲人物的成敗際遇、人際關係。
它也是一部包羅永珍的“古代大百科”。
能學到不少民俗、歷史、地理、天文、藝術、節氣等知識。
我們常說的“弱冠”,在古代指的是男子二十歲;
古人以“子”為北,以“午”為南,所以長安通往漢中的路被稱為“子午道”;
古裝劇裡常看到女子有披髮盤發,這其實被稱為“既笄”;
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就要把頭髮梳上去盤上簪子,表示成人待嫁……
知識量爆棚!
這樣一套書,無論是自己讀,還是給孩子作為啟蒙書,真的都非常合適。
不僅僅是收錄全,整套書的裝幀也是非常線上。
拿到手你就會被震撼。
精裝布面硬殼,封面有燙金和燙紅底紋,彰顯貴氣。
全書左右雙欄排版,文白對照,排版舒朗,閱讀體驗極好。
鎖線工藝裝幀,確保每個對開頁都能平鋪閱讀。
隨意翻開一頁書,都能讀到歷史現場的大量文史、社科知識。
有地名、人名註解;有百科知識拓展,也有相關歷史人物、事件拓展。
擁有這套《三國志》,就擁有了
一部鮮活、真實的三國“摺疊歷史現場”;
一套通俗好讀的三國梟雄人物傳記;
一部集歷史、軍事、藝術、地理……於一體的三國大百科。
喜歡歷史的讀者,直接閉眼入,拓寬學識眼界和人生格局。
學生讀,隨手一翻,就是現成的作文素材,還能培養文史閱讀興趣。
典藏精裝版全6冊,原價368元,限時特惠179元無論是自己收藏,還是送給孩子或朋友的禮物,都非常合適。

商城優惠¥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