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各大媒體報道,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拉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接受CBS採訪時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推出一項“震撼級”稅改方案——年收入15萬美元以下的美國人將免繳聯邦所得稅!

這一訊息瞬間在網路上炸開了鍋,支持者拍手叫好,認為這是減稅大禮包,而反對者則怒批:社保和醫保的錢誰來掏?
💰 打工人狂喜:收入直漲,消費自由?
如果該計劃落實,大多數普通打工人將迎來實打實的減負:
-
省下一大筆錢:年收入15萬美元的個人,最高可少交2.4萬美元的稅!
-
加班無憂:小費、加班費統統不扣稅,願意多幹就多掙!
-
經濟刺激:錢多了,消費力上來了,商家和中小企業也能受益!
然而,經濟學家卻不買賬,他們直指一個核心問題——這筆錢的缺口怎麼補?
⚠ 磚家:社保、醫保沒著落!
美國的社保(Social Security)和醫保(Medicare)幾乎全部靠工資稅(Payroll Tax)支撐。僅2023年,工資稅收入就高達1.23萬億美元,佔社保總收入的90%。如果這項免稅計劃不僅涵蓋聯邦所得稅,還包括工資稅,那社保和醫保的資金將陷入嚴重危機。

經濟學家警告,如果這筆錢沒人交,退休金和醫保資金可能被掏空,未來領社保可能要一再延遲。
🎭 特朗普:用關稅填坑
特朗普政府認為,這筆錢的缺口可以靠提高關稅和國際稅收來填補。簡單來說,就是對外國進口商品收更多的稅,讓別的國家來“買單”。
但問題是,這真的行嗎?
-
關稅最終還是消費者承擔:進口商品貴了,最後買單的還是美國普通人。
-
歷史經驗不支援這一理論:專家指出,以往的貿易戰中,關稅收入的增長並不能完全彌補稅收損失。
-
企業或趁機壓低工資:經濟學家警告,減稅可能讓企業少顧慮加薪,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
🔍 三大可能結局:誰來背鍋?
如果政府堅持推進這項免稅計劃,最終的財政缺口可能只能透過以下方式彌補:
-
瘋狂舉債:美國政府繼續舉債,但國債已經突破34萬億美元,還能撐多久?
-
削減福利:退休金和醫保大幅縮水,甚至徹底砍掉,變成“自己養老”?
-
轉移稅負:用增值稅(VAT)、消費稅、房產稅等方式,把稅收缺口“悄悄”轉嫁給普通人?
🧐 經濟刺激還是政治策略?
儘管取消所得稅可以讓工薪階層直接受益,並可能刺激消費,但批評者認為,這項提議主要受益者仍是高收入人群和大企業。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已大幅降低了企業稅率,而該新提議可能繼續擴大稅收不平等,讓中產階級承擔更大財政負擔。
目前,該提案尚未正式提交國會討論,但已在美國政壇和經濟界引發熱議。
這場稅改到底是工薪階層的春天,還是如磚家說得那樣是一場大雷?你怎麼看?
↓↓ 冷暖器維修 ↓↓
↓↓留言評論比新聞精彩,歡迎指點江山!
↓↓留言評論比新聞精彩,歡迎指點江山!
↓↓
↓煎餅師傅波特蘭店 回味無窮↓
餐館,報稅,超市,皮膚診所,舞蹈,快遞。
↓↓↓↓↓↓






(↓美西記事公眾號 商業合作 ↓
)

(↑ 別無分號,獨此一家。商機無限,先來先發達! ↑)
這個公眾號太好了,我要關注它!
—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 更多新聞在 malldo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