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5歲農村女孩高位買房之後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買房前,我25歲,農村單身女,在城市打拼3年,存款12萬,蝸居在租金700元的10平米老破小單間。買房後,積蓄清零,揹負50萬債務,每月房貸3200元,利率5.75%。好在擁有了自己20平的臥室,未來大抵再也不用過漂泊流離的生活。
“我,好像真的透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裡有了一個家。”我在社交媒體悄悄記錄著這份小確幸,與好友分享買房的喜悅,渾身洋溢著幹勁。那時身為新媒體工作者,一心想如勤懇的老黃牛,多寫稿子換錢,讓這個小家更安穩些。
本以為日子會一直平穩過下去,生活卻開了個玩笑——去年下半年,我所在的公司解散了,我被迫離開熱愛的崗位。房價變動和突然失業將我推向無序,再回看2021年高位買房的決定,心中百感交集。
文|湯湯
編輯|王海燕
01
為何執著買房?想在城裡紮根的念頭由來已久,歸根結底,還是被幾次無奈的搬家經歷逼的。
2018年剛畢業,我與舍友租住在老舊家屬樓。房子是舍友男友幫忙找的小兩室,面積不大,乾淨且交通便利,小區環境愜意。當時我月薪2000多元,房租佔了三分之一,感覺生活安穩。

裝腔啟示錄》劇照

但不到半年,舍友與異地讀研男友分手,舍友決定斬斷一切,退房回老家,也委婉示意我也退租,免得對方覺得她餘情未了。舍友甚至是半夜搖醒我通知的,就像兩口子吵架時被掀了窩的流浪貓,我心情複雜又無奈地匆忙踏上找房之路。
後面兩次搬家不如這次抓馬,但也糟心。比如二房東因為兩個釘眼,扣了我500元押金,並半夜三更敲門;樓下廣場整日跳舞,施工噪音怎麼投訴都無法緩解。那時每次加班到深夜,回到出租屋,一身疲憊,還得躡手躡腳地開門,燈不敢開,臉不敢洗,水流開到最小,怕吵醒合租舍友。但房間隔音實在太差,老式的門咯吱咯吱的聲音,水流的嗡鳴聲,總引來室友不大不小的咳嗽聲。我只能開啟手機手電筒,賊一樣溜進房間。
這些經歷讓我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搬進自己的家。
第一次搬家的場景(作者供圖)
並且,我渴望成為“城裡人”。渴望把自己的農業戶口變成城市戶口,幻想能就此洗去身上的自卑、不適,與人交往時的膽怯。養成這種性格跟成長經歷有關。在重男輕女的農村,我父親兄弟姐妹五個,除了我爸,都有男孩兒,唯獨我家,是雙女戶家庭。父親給了我們很多愛,但村裡難免有人多嘴,小小年紀的我,曾被當著面說過,“你們家倆女孩,總得有一個要招女婿的,給你爸留個根”。
姐姐是長女,從小留短髮,內向好強。中考時,老師向我母親預言,說我姐努努力,能上縣城第二好高中,但村裡另外一個男孩,應該能考上縣城第一好高中。姐姐得知後,學習愈發拼命,成了我們村唯一上縣城第一高中的,而那個男孩上了第二好的高中。收到錄取成績書時,母親哭了。

《安家》劇照

我姐從小就對我說,我們這種沒背景沒錢的家庭,學習最公平,她不僅要去大城市,還要帶全家一起去。小時候,姐姐對我最嚴厲,也是她一直支援我,大學四年,勤工儉學,每月給我打生活費,我第一次出省,也是她帶我去的。
求學之路上,我從鄉村到小鎮,對於物質的差別和成績的高低尚不敏感,但升學到縣城,成立小孩的富足,給了我很強的衝擊。工作後,身邊大多是城市土著同事,更讓我心生嚮往。
工作後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我常想: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或許我也能驕傲地宣稱,自己是真正的城裡人。
在房地產火熱的那幾年,同事裡面,有人2016年買的房,短短兩年從8000元一平漲到了17000一元,升值速度堪比今日的金價。有人四處搖號,一年搖了14個盤,卻顆粒無收。這股熱潮,讓我心動了。
但心動不頂用,我深知僅靠自己那點存款,想買均價1.5萬至2.3萬一平的新房簡直天方夜譚。父母供我和姐姐上大學已實屬不易,早年家裡蓋房,奶奶治病,積蓄早已所剩無幾。想要買房,能靠的只有自己,頂多再從工作4年的姐姐那裡尋求點支援。
如今,姐姐在上海工作,在她影響下,工作3年我攢下10來萬,準備買房了。幾番權衡,2021年,我將目光投向老破小。畢竟相比又貴又要搖號的新房,我對房子的需求是,一個避風港,一個能讓我在城市有歸屬感的小家。相比小區、戶型等,我更在意“城裡人認同感”。

《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頻繁重新整理二手房軟體後,我找到不少首付14、15萬,面積40餘平,總價60萬左右的老房子。房齡久些的,50萬左右也有。每天下班後,我都迫不及待約中介看房,即便8月末的夏天悶熱黏膩,坐在中介的電動摩托後座,我也滿心歡喜。

02

2021年9月,我終於覓得心儀的小房子。房主是位剛退休的阿姨,要去照顧外孫,所以賣房。
交易時,阿姨說看我親切,還獨自買房,於是“好心”優惠1萬元。如今想來,那房子掛了多半年,鮮有人問津,遇到我這樣的賣家,簡直就像中了彩票。可當時,我認定這房子與我有緣。
房子房齡和我相仿,戶型方正,離地鐵口500米,還在城牆邊。雖然房子只有北向採光,但我想著,自己早出晚歸,無所謂。我沒有意識到,急切買房的心態,已埋下諸多隱患,比如入住一年後,衛生間就嚴重滲水,賠償樓下鄰居1000多元。
作者供圖
交易時的我,只滿心想著,買下這房子,就是妥妥的城裡人了,那時候我被小區門口那棵需兩人環抱的梧桐樹深深吸引。9月末,梧桐枝葉繁茂,陽光透過枝葉灑下,光影交錯。我心想,“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我就要做這老破小裡的“小鳳凰”。
這樣的“傻呆”,連中介都有點看不下去了,有點掏心窩子地勸告,這房子不好轉手,我卻義正辭嚴,“我純自住,不在乎流通。”但中介勸告歸勸告,坑人依然毫不留情。辦理貸款時,我對手續、房貸政策一竅不通,在中介“房產大熱,銀行放貸困難”的說辭下,不僅掏了3000多元貸款代辦費,還滿心感激,每次見面都給中介買可樂。
就這樣,我以5.75%的高額利率背上了房貸。
恩珠的房間》劇照
2021年9月29日,我大概會永遠記得那一天。和中介、房東在二手房交易市場分道揚鑣後,我拿著房產證,假裝淡定地走到衛生間格擋裡,把紅本本翻來覆去地檢視,看到“XX 單獨所有”幾個小字,毫不誇張,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滴滴答答掉個不停。
房本到手,我跑去火鍋店,想著這可能是未來15年吃得最好的一頓飯。晚上10點的火鍋店人已稀少,望著咕嘟嘟冒泡的牛油鍋,我猛下三份娃娃菜,辣得眼淚直流。我想著,往後要精打細算過日子了,但內心仍滿是激動與喜悅,因為在這座漂泊的城市,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收房之後,看著50平空蕩蕩的千禧年裝修風格的小窩,我決定拆除,按自己心意重灌。我計劃著換玻璃、砸牆、買書架、擺綠植、薰香,還要鋪木地板。以前租房時,捨不得丟快遞紙箱,總想著下次搬家能用,如今在自己的小屋裡,我希望有足夠櫃子,能放心扔掉紙箱。

03

有了想法,我在小紅書收集老破小改造案例,因為設計師費用(對我來說)高得離譜,我決定和父母一起動手。起初,父母不理解,覺得我一個女孩沒必要這麼累,甚至擔心以後嫁人受影響。我耐心解釋,想接他們來城裡生活,讓他們擺脫農村冬天的凍瘡。父母逐漸被說服,滿心期待與我一起打造新家。
我白天寫稿,下午和父親去建材市場淘材料。父親把在日結市場上學到的“功夫”全用上了,刷牆,砌磚,做防水……我一發工資就給家裡置辦大件,一點一點,小家終於有了模樣。

作者供圖

最後,我和家人花了大半年完成裝修。算完材料花銷,加上傢俱電器,總共花費約8萬元,比裝修公司報價省了近6萬(不帶電器的成本)。看著日漸成型的小家,我無比驕傲,畢竟它是我和父母共同築成的堅實堡壘。
我把買房和改造房子的經歷發在小紅書,帖子很火,還吸引了許多和我一樣從農村到城市工作兩三年的女孩,她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願望。短短半年,我的小紅書積累了6000多個粉絲,商務廣告找上門,我成了一名家居博主,“25歲,女,獨立買房”成了我的標籤。
收房時和改造後的對比(作者供圖)
好景不長,雖然有了廣告收入,某些時候甚至可以覆蓋房貸,但流量的焦慮也隨之而來。後來,在一次廣告,賬號被限流,我焦慮到晚上只想流眼淚,母親看見我每天焦頭爛額,有點心疼,提醒我不要那麼拼,沒有人什麼都能做好。那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原本是要記錄生活的,但在“拿人手軟”的合約中,我開始虛偽地包裝自己一地雞毛的生活,也逐漸喪失初心。思前想後,我減少了更新的頻率,將重心繼續放在工作上。
2024年年初,我結婚了,徹底搬離了自己的小房子。爸媽因村裡事務,來城裡住得少,我和房子的聯絡,幾乎只剩每月的房貸還款資訊。但從內心深處,這個房子讓我感到堅定踏實,彷彿它是我的退路。

《砂之塔~知道太多事的鄰居》劇照

本以為,日子可以平穩過下去,生活卻開了個玩笑。我在一家內容平臺做撰稿編輯5年多,因一次輿情,被迫離開熱愛的崗位。失業的第一個月,我渾渾噩噩,窩在家裡不想見人,也不想找工作,感覺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每個月固定的房貸催收簡訊,又讓我知道自己不能徹底躺平。
好在做自媒體,又有短暫的博主經歷,我算是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和人脈。翻看存款時,我意識到如果繼續消沉,可能一心建造的堡壘也要坍塌。我開始重構自己的生活,並主動擁抱外部世界,試圖透過寫作努力獲取收入,這很難,但勉強能餬口。
門鎖》劇照
關於房子,雖早聽聞房價下行,但我一直自我安慰,早買早享受。直到2024年,樓下同戶型鄰居賣房的訊息刺痛了我,售價30餘萬出。這意味著,鄰居的售價與我兩年前貸款的額度相同,我白白賠掉的是全部首付和利息。我不僅搭進了所有存款,還欠姐姐近10萬。
現在的我,刻意控制自己不刷房產資訊,解除安裝購房軟體,可仍躲不開大資料推送的降價訊息。
夜深人靜,躺在小床上,我仍會感慨。拋開外部環境,僅看當下,房貸利率從5.75%降到3.3%,每月少還600多元,這又何嘗不是新的希望呢?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稽核:小風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