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寶廠商“爆雷”,都是電芯惹的禍?

3C認證為何2024年才出?

近期,充電寶企業的焦慮情緒或許比盛夏酷暑更甚。
7月2日,國內充電寶召回風波持續升級,涉事品牌羅馬仕的法定代表人再度變更。據天眼查及多家媒體資訊,2025年4月23日,雷社杏接替雷桂斌擔任羅馬仕法定代表人;僅兩個多月後,雷社杏於7月2日卸任,由雷杏容接任。這一系列頻繁更替,正值羅馬仕因充電寶存在自燃風險遭多所高校停用、啟動大規模產品召回、3C認證被暫停的危機漩渦之際。隨著輿論持續發酵,據媒體統計,羅馬仕每月營收損失或達1億元。
7月3日午夜, 充電寶品牌羅馬仕官微發出宣告:暫時否認倒閉。雖然回應了之前倒閉的傳聞,但他們家的產品在短期內肯定是沒人會買了,如今的線上店鋪也只有資料線在賣了。
與此同時,深陷召回風波的充電寶企業正忙於處理消費者的退換需求,而多家快遞企業緊接著將召回的充電寶列入收寄禁區。另一家涉事品牌安克為此不得不投入逾10萬個專用防火安全袋,保障召回產品的安全回收。
這場充電寶行業的信任危機,源於6月媒體披露的一則緊急通知:民航局釋出公告,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無3C標識、標識不清或已被召回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這一規定出臺後,曾因便攜性備受青睞的充電寶,一夜之間成了消費者手中的“燙手山芋”。
中國企業曾憑藉規模化優勢推動充電寶成功出海,如今為何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國內還有哪些企業會捲入這場充電寶風暴?
都是電芯惹的禍?
此次引發羅馬仕和安克批次召回的核心,是兩家企業背後的電芯供應商——安普瑞斯電池製造公司。
據多家媒體報道,事件起因是安普瑞斯將兩個批次的電芯生產任務外包給江西某電池代工廠,而該代工廠在生產中違規替換了電池正負極間的隔膜原材料,導致電池正負極隔膜存在失效風險,最終造成移動電源正負極直接接觸,觸發熱失控並引發爆炸。
據稱,這批電芯於一年前流向市場,經過一年多的使用後,劣質隔膜的問題終於開始暴露。
安克在召回公告中曾提及:“我們發現供應商部分批次的行業通用電芯存在未經批准的原材料變更,這可能導致極少數產品在長期使用迴圈後出現隔膜絕緣失效。”

因此,問題並非僅出在羅馬仕和安克的充電寶上,理論上,所有使用了安普瑞斯這兩批電芯的移動電源,都存在爆炸風險。
不過,羅馬仕在此次召回風波中絕非單純的受害者。即便在沒有問題電芯的幾年前,羅馬仕充電寶引發火災的新聞也已屢見不鮮。
對充電寶行業而言,一個共性問題是生產模式難以擺脫代工和貼牌,技術安全問題難以保障。
今年6月,美國消費品安全監管機構釋出緊急通告,要求立即停用並召回超過100萬臺中國品牌安克的移動電源產品。作為成功進入美國市場的充電寶企業,安克產品長期佔據亞馬遜等平臺銷量榜首。2024年8月13日的一場線上直播中,有網友發現,“懂王”在會議中手機使用的正是安克充電寶。
但有媒體指出,安克規模化生產的背後,是龐大的代工模式。安克依賴代工廠生產,卻對上游供應商(尤其是電芯廠商)稽核不嚴。2024年召回的A1642型號使用某二線廠商電芯,其電池極耳焊接工藝未達標準。
遲到的3C認證
針對近期接連曝出的充電寶質量問題,業內人士指出,移動電源的電芯成本佔整機成本60%以上,部分廠商為節省成本採購低價電芯,這才導致質量問題頻發。
另有媒體評論,現階段充電寶質量問題的根源之一,是國內移動電源強制3C認證自2024年8月才開始施行。在此之前,充電寶市場並無固定國標,規範要求主要侷限在電芯部分,且整個移動電源市場規範建立至今尚不足一年,這造成了市場規範不統一的現狀。
對於另一個充電寶的使用場景共享充電寶領域,有媒體在商場、寫字樓等地檢視充電寶上的標識情況。其中小電、悅快閃充品牌等品牌的共享充電寶無3C標識,美團充電寶則出現 “雙軌制”——一臺機器上的共享充電寶有3C標誌,另一臺的則標註了CQC認證。但不少消費者表示,不會刻意關注是否有3C認證,手機沒電了緊急充電用,不可能掃碼借出來之後看看有沒有3C認證。
就在有關部門將3C認證作為充電寶硬門檻時,部分商家卻嗅到“歪門商機”,公然售賣廉價“3C認證貼紙”,暗示消費者可用於充電寶“貼標過檢”。事件曝光後,相關產品已經快速下架,但這場“貼紙鬧劇”暴露的監管漏洞,仍引人深思。
對於這一“遲到的規則”,一方面有人利用3C貼紙鑽制度漏洞;另一方面,有專業人士反映,“一刀切”的影響面過大,執行中面臨諸多難題。例如,外國遊客的充電寶有歐盟CE認證卻無3C認證,具體該如何執行?
還有攝影師在網上發帖質疑:單反相機電池沒有3C認證,裝在相機裡可帶上飛機,作為備用電池為何就不能攜帶?

對整個充電寶行業的規範而言,僅從產品端進行安檢顯然不是長效之策,關鍵在於行業自身的改變。有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充電寶品牌競爭激烈,紛紛在飽和市場中陷入價格戰,這容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而部分手機品牌因不以充電寶為主要利潤來源,其生產的充電寶無需壓縮成本,反而能保證質量。
另有技術類自媒體指出,一些手機品牌的部分充電寶直接使用與手機同款的電芯,多來自ATL、光宇等廠商;但在充電寶領域,即便是安普瑞斯這樣的電芯供應商已屬不錯,就連某知名手機品牌的一些快充充電寶也使用安普瑞斯電芯。可見,如果行業持續卷價格,質量問題難以避免。
中國充電寶:出海易,守質難
全球充電寶核心廠商中,中國企業安克、小米、羅馬仕等的產品已佔據全球約27%的市場份額。根據2024年上半年資料,美國是中國充電寶的最大出口市場,佔出口總量的47.95%。
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全產業鏈支撐的成本與效率護城河——從寧德時代的電芯到深圳華強北的組裝工廠,形成“24小時物料圈”。
2025年最新行業動態顯示,中國共享充電寶市場呈現“頭部集中、多元競爭”格局:美團充電寶依託美團7.7億使用者和1450萬商戶生態,長期穩居行業龍頭;怪獸充電、小電科技、來電科技等也佔據一定市場份額。

企業上市方面,怪獸充電於2021年美股上市,但因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2025年1月啟動私有化程式,較發行價縮水85%,正進入退市程式;捲入此次電芯安全問題的安克科技為創業板上市企業;小電曾嘗試港股IPO但未成功。
中國充電寶能成功走向世界、被“懂王”擺上書桌,卻未能徹底解決基礎質量問題,令人唏噓。有媒體呼籲,應加強移動電源供應鏈深度管控,例如建立電芯供應商黑名單制度,定期開展第三方飛行檢查,保障行業性安全。

此外,技術類自媒體建議,充電寶設計需進行冗餘最佳化,預留20%以上散熱空間,採用高等級阻燃材料,從設計上降低事故風險。
從安克、羅馬仕在國內外手忙腳亂的召回來看,中國品牌還應建立主動召回機制,頭部品牌需搭建產品風險監測體系,透過消費者反饋、第三方檢測等渠道及時發現隱患,避免問題積累。
此次充電寶風波反映了中國消費電子行業在電池安全上的共性挑戰。這將加速行業長期洗牌,推動市場份額向合規能力強的頭部企業集中。充電寶企業若想重塑信任,需在提升電芯質量、最佳化生產模式、強化監管合規上持續發力,才能在市場浪潮中穩健前行。
參考資料
1、為何釋出緊急通知?如何處理被攔下的充電寶?人民日報
2、充電寶廠商因何爆雷?虎嗅
3、從安克到羅馬仕,充電寶為何頻陷“召回門”?派代電商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歡迎關注“首席商業評論”影片號留言討論!

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