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神壇?最新Science揭秘|“長壽神藥”牛磺酸真的能抗衰老嗎?

在人類對長壽的無盡探索中,牛磺酸(Taurine)成為近年備受矚目的“抗衰明星”。從古代長生不老藥的傳說,到如今保健品市場的繁榮,人類從未停止尋找抗衰秘訣。牛磺酸,這種條件必需氨基酸,因動物實驗中展現的抗衰潛力而備受期待,甚至被認為可能是延緩衰老的關鍵。
然而,近期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的一篇題為“Is taurine an aging biomarker?”的研究,為我們揭示了牛磺酸與衰老之間更為複雜的關係。
牛磺酸的抗衰潛力為何引發關注?
牛磺酸是一種在人體多種生理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氨基酸,如膽汁酸結合、細胞氧化還原平衡、滲透壓調節等。因其在動物實驗中展現的抗氧化、抗炎、調節血糖等作用,以及對某些疾病模型的改善效果,科學家們對其抗衰潛力充滿期待。然而,此前關於牛磺酸水平隨年齡變化的研究結果卻存在矛盾:一些研究顯示其水平隨年齡下降,另一些則顯示增加或不變。這種不一致性使得牛磺酸是否適合作為衰老生物標誌物備受質疑。
研究方法:多物種、長期縱向研究
為深入探究牛磺酸與衰老的關係,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開展了大規模、多物種的長期縱向研究。研究涵蓋了人類、恆河猴和小鼠,透過縱向和橫斷面研究設計,全面評估了牛磺酸水平隨年齡的變化以及與健康指標的關聯。
研究涉及多個地理區域的人群,包括巴爾的摩衰老縱向研究(BLSA,年齡26-100歲)、馬略卡島巴利阿里群島衰老研究(年齡20-85歲)和亞特蘭大預測醫學研究佇列(年齡20-68歲)的人類血液樣本,以及恆河猴(年齡3-32歲)和小鼠(年齡9-27個月)的樣本。

年齡對機體中迴圈的牛磺酸濃度的性別和物種特異性影響
研究發現,在人類、恆河猴和小鼠中,血液中牛磺酸水平隨年齡增長通常會增加或保持不變,而非此前一些研究所認為的下降。具體而言:
● 在人類群體中,除部分男性群體外,大多數人群的牛磺酸濃度隨年齡呈現上升趨勢。例如,在BLSA研究中,女性的平均迴圈牛磺酸濃度從26歲時的58.81 ± 2.0 μM增加到100歲時的74.47 ± 2.0 μM;在馬略卡島研究中,女性的牛磺酸濃度從20歲時的36 ± 1.05 μM增加到80歲時的62.3 ± 1.05 μM。
● 在恆河猴中,雌性牛磺酸濃度在5到30歲間增加約72%,雄性則增加約27%。
● 在小鼠中,雌性牛磺酸濃度在9到27個月期間呈約15%的線性增加,而雄性小鼠未發現顯著變化。
此外,研究還發現,牛磺酸與健康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不一致。在肌肉力量和體重方面,牛磺酸水平與這些健康指標的關聯因年齡、物種和群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在BLSA研究中,牛磺酸濃度與膝關節力量在不同性別和年齡組中的關聯存在差異;在馬略卡島研究中,年輕個體的手握力與牛磺酸濃度呈正相關,而中年和老年個體則呈負相關。
綜上,這項研究首次透過多物種、長期縱向研究,明確指出牛磺酸水平隨年齡增長並不下降,甚至在多數情況下會增加。這直接挑戰了牛磺酸作為衰老生物標誌物的觀點。研究還強調,單純依靠血液中牛磺酸水平的變化來判斷生物衰老是不可靠的,其與健康結果的關聯具有高度的背景依賴性。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尋找可靠的衰老生物標誌物以預測衰老程序並制定個性化健康策略成為科學研究的熱點。然而,牛磺酸的複雜性提醒我們,科學探索的道路充滿挑戰,不能僅憑單一研究或指標就得出結論。
儘管牛磺酸未能成為理想的衰老生物標誌物,但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經驗,推動了對衰老複雜性的理解。未來,隨著更多研究的開展和新技術的應用,科學家們有望找到更可靠的衰老生物標誌物,開發更有效的抗衰策略,幫助人們在老年時期保持健康和活力。
參考文獻:
MARIA EMILIA FERNANDEZ,MICHEL BERNIER,NATHAN L. PRICE, et al. Is taurine an aging biomarker?, Science (2025). DOI:10.1126/science.adl2116.
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絡微信:bioonSir 刪除或修改!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