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朋友這樣跟我說過:留學不是要完了,而是泡沫消失,迴歸了理性,但本該就是這樣才對,而不是跟風製造虛幻的泡影,甚至是不惜一切造假去實現這個泡影。
作者:莎莫;本文來源:公眾號“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預約,不錯過精彩分享


其一,所有州立高等教育機構不得接受任何來自中國的捐贈。
其二,限制州立高校與來自中國機構學術合作,合作需提前彙報,且滿足限制條件。
我們把官網有用的部分畫紅線標出來了,原文翻譯下——
此外,還將落實多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條款,包括:禁止任何大學或社群大學員工進行罷工、建立終身教職的定期評估機制,以及要求全面披露任何與中國相關聯機構所作出的捐贈。

綜上,這件事與普通個體留學生幾乎毫無關係,限制的是機構之間的往來。
同時,該法案還提到提到:並不禁止州立高等教育機構接受由單箇中國公民支付學費和其他教育開支,以及中國校友的捐贈。
目前,該事件更像是正在角力之中的我們,對美國深紅州俄州的一次「警示」,我們領悟意圖,不要自亂陣腳,等待後續觀察即可。

還有最令人擔心的訊息,就是留學生簽證被取消,其中不乏名校如斯坦福、哈佛、哥大,也有諸多公立學校如德州奧斯汀,佛羅里達等等。
這個新聞經由各大自媒體抄作,已經上升到了人心惶惶的程度,高讚的影片又帶來了更多吸引流量的人入局,去製作同樣內容的影片,在演算法的加持下,彷彿中國留學生的天都塌了,下一步將面臨的是全員被遣返的命運。
真相是什麼呢?
我搜了下源頭,最開始的報道來自紐約時報,最開始釋出的新聞顯示是150人被取消,最新訊息顯示有300名國際學生的簽證被取消。

金融時報1天前的訊息,將這個數字更新到了500人。

BBC1個小時前新鮮出爐的訊息,分析了為什麼這些人的簽證會被取消?美國國務院魯比歐表示,目前這些被取消或被警告的人,都是因為曾經參與了一些「破壞性行動」,包括參與一些抗/議,有過出庭記錄等。
原文如下:
「Rubio has said that student visas are for studying and warned they would be revoked if foreigners were seen as engaging in "destabilizing" acts.
Those affected have predominantly been involved in pro-Palestinian protests, he said, but have also included some who have prior criminal charges.」

我在斯坦福官方還發現了一個「搞笑」的訊息。
上週4月4號,斯坦福校報也發了一個突發新聞:4名斯坦福學生和2名畢業生的簽證被凍結。
其中提到了一段話:一個人在小紅書表示,本週五大多數中國學生的簽證將被取消。
On the anonymous social media site Fizz, one student posted that many Chinese student visas seemed to be cancelled Friday, citing a RedNote post.
The revocations come amidst investigations by Congress into Chinese national students requesting information on their previously attended universities, sources of tuition funding and current involvement in Stanford research and programs.
也就是說,說中國學生簽證大規模要被取消的訊息,是從小紅書流傳到了外媒,再經由自媒體加工回到了國內,引發了一波熱潮。

但是資訊傳播的背後,一定反應了我們內心的焦慮和悲觀的預期。
BBC的報道里,有一位中國學生站出來表示自己根本沒有過相關記錄,也被波及了。
這位來自達特茅斯劉博士,目前在科技部門做研究助理,他表示自己沒有任何犯罪或出庭記錄,也已經找了律師起訴中。
達特茅斯官方也採訪了劉博士,詳述了始末。校方還提到,目前有兩位學生遭到了同樣的情況,但未披露另一名學生的身份。
目前也有一些學生在小紅書表述自己遇到了相關問題,也在尋求對策中。

在這場中美的角力中,背後的邏輯也一看便知,赴美的中國留學生是美國大學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美國學生留學最喜歡的四大國家是義大利、英國、西班牙、法國,且同比上年上漲3000-1萬人。中國排在美國留學生最愛的留學地第55名,相比去年提升4名。
今年年初,教育/部發布了強/國計劃,關於留學的部分著重提到:要建設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鼓勵留學,也鼓勵「留學中國」的品牌和能力建設,擴大中外青少年交流,鼓勵國際暑期學校等專案等等。

插一句話,很多人擔心留學生就業的,這不正是一個全新的方向嗎?
隨我們影響力的上升,勢必需要吸引更多外國孩子和海外華人來到中國。現在的假期中國孩子去英美加澳上夏令營,未來這樣的盛況也有不低的機率在我們這裡上演。
最後,在這段時間裡,種種或真或假虛實結合的訊息瀰漫。
最挑動人心的從不是那些一看就假的訊息,而是那些那些摻和了放大真訊息的新黃色新聞。尤其是在演算法的推動下,你刷到一條類似的訊息停留了,就會收到更多的類似訊息,沒多久就會被同類資訊包圍。
我們的每一次點選、點贊、停留,都決定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為自己製造什麼樣的資訊繭房。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又成為做出決策的重要依據。
我們走出了全球化蒸蒸日上的黃金時代,我們熟悉的世界正在消失,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裡,每個人都難免被焦慮裹挾,宏觀的,微觀的,都讓人感到無所適從。

黃色新聞(Yellow Journalism)得名源於19-20世紀之交的美國新聞界之爭,主要特徵是為了賣報紙而煽動情緒,渲染誇張報道,內容空洞,大標題黨等。
是否仍要去美國?
有個朋友這樣跟我說過:留學不是要完了,而是泡沫消失,迴歸了理性,但本該就是這樣才對,而不是跟風製造虛幻的泡影,甚至是不惜一切造假去實現這個泡影。
親歷多箇中美關係的週期人都告訴我,留學的價值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但站在更長的歷史長河來看,中國的留學黃金期也不過短短10年,或許曾經的繁華才是非常態。
好在,跟以往相比,我們有更了更多選擇。
科學家早就發現,人的大腦天生就更喜歡悲情故事。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批次式生產焦慮的訊息會越來越多,抱著各式各樣的目的,侵佔我們的心智和注意力,從而拿走我們的選擇和思考權。
但我仍然相信一件事:
就算焦慮,看再多碎片化同質的社交媒體的資訊也無法提高判斷力,那些用流量迎合、勾起負面情緒的人,用大字報一樣的標題來製造焦慮獲取流量的人,只會讓我們這一艘艘行駛在時代小船搖搖欲墜。

本文授權轉載自“穀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