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珠峰散發’惡臭’,已成一座’屎山’!官方:每個人必須把自己的便便帶下山!

珠穆朗瑪峰,這個名字自古就讓無數登山愛好者魂牽夢繞。
但如今,隨著珠峰攀登商業化的日趨成熟,不乏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有錢人,花費高價來到珠峰,進入4-6月旅遊旺季更是如此。
這也造就了攀珠峰的嚴重擁堵:等待登山的長長隊伍裡,商業登山者們冒著高海拔、失溫、體力耗竭、缺氧、極端天氣等重重挑戰,追求著自己心中的極限。
可隨著越來越多人向這座世界之巔發起挑戰,珠峰上的環境也開始出現了嚴重問題……
本神聖不可褻瀆的高地,如今卻處處留有人類殘留的痕跡:尼泊爾媒體發出警示,被無數人歌頌的世界第一高峰,除了垃圾多,已經越來越臭,變成了一座屎山!
現在就連官方都不得不出面做出制止,讓大家自行將大便帶走。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商業化的登山: 
珠峰引發人潮擁堵

攀登世界之巔向來是登山愛好者心之所向。"我夢想有一天能親眼目睹珠峰的壯闊景象。"
對於無數熱愛戶外運動的人來說,征服珠峰一直是心中最熾熱的夙願。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登山運動日益走向商業化,人們對登頂珠峰的渴望也與日俱增。
2024年,尼泊爾一側就發放了419張珠峰登山許可證,每張許可證需要高達1.1萬美元的費用。
可即便如此高昂的價格,依舊難擋那些對征服世界之巔虔誠執著的登山愛好者前仆後繼。
他們對登頂珠峰的渴望似乎早已超越了金錢的阻礙,這份虔誠的決心驅使著他們不惜重金,只為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能夠留下親臨那高山頂峰的身影。
然而,隨著登山熱潮的與日俱增,珠峰地區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人滿為患局面。僅2024年,就有超過1000人次在珠峰進行了登山活動。
終年被白雪覆蓋的珠峰,不斷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可登山道路的有限和登山者數量的激增,導致珠峰登山路線擁堵嚴重,山上人潮洶湧。
曾有媒體記者在現場拍攝到驚心動魄的一幕:數百名登山者被迫在陡峭的冰崖上橫行,忍受著嚴寒和疲憊緩慢前行,場面壯觀卻又讓人揪心。
這恐怖的畫面宛如一場人祭,令人觸目驚心。大家彷彿可以想象,在珠峰的頂端,究竟會有多少人頭攢動,場景將會是何等壯觀。
  登山者  
汙染破壞珠峰生態

除了擁擠之外,大量湧入的登山者對珠峰的生態環境也帶來了巨大破壞。曾經乾淨整潔的雪域高峰,如今卻被各種垃圾和汙染所覆蓋。
到處都是失去用途的氧氣罐、破舊不堪的帳篷、五顏六色的食品包裝袋,以及最可怕的、那一坨坨已經凍結的人體排洩物……
這些汙染物在珠峰這種極端環境下無法自然降解,只能長期存留在雪地之中,時刻威脅著當地的生態環境。
一旦春暖花開,汙染物就會隨著融雪而流入下游的村鎮和水系。那些依山而居的村民們的生活用水將首當其衝,他們的健康安全也將受到極大威脅……
據報道,今年,尼泊爾軍方出動,清理了珠峰登頂路線上幾個營地的11噸垃圾,還找到了4具屍體和1具白骨。
過去五年,尼泊爾軍方在珠峰商業探險活動中兼職清理垃圾,累計清理了119噸垃圾,14具遺體和一些白骨;今年登頂營地預計產生50噸垃圾,山上還有200多具屍體待尋找和移除。
為什麼垃圾會有這麼多?主要就是因為登山者太多。同時這些商業登山者攜帶大量一次性用品,包括強制裝備,極寒環境中難以清洗衣物,因此襪子、內衣褲等用完即棄。

在珠峰這種嚴苛環境中,人類需要的所有裝備、食物、飲水、住宿用品、燃料和氧氣,登山者都必須全部帶上。
不難想象,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會給當地的生態系統和民眾生活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更令人痛心的是,珠峰上的土壤檢測結果顯示,人類的排洩物中含有大量細菌和病毒,已經滲透到了山體表層。
據報道,這些人體排洩物因為其中含有的細菌和病毒,給當地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汙染。
更重要的是,商業登山者的到來,其實就是“引入細菌病毒”的過程:報道顯示,登山者們的咳嗽和打噴嚏傳出的細菌和病毒,都有在珠峰的土壤裡檢測出。
一旦環境條件允許,引發爆發性流行也是有可能的。如此一來,不但會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更將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巨大隱患。
可以說,這片曾經令人敬畏的高山淨土,正在被人類的貪婪和肆意踐踏所一點點蠶食和玷汙。
  尼泊爾新規:
每個人攜帶自己的便便下山!

針對日益嚴重的珠峰環境汙染,2024年,尼泊爾政府終於下定決心,出臺了一項嚴厲的新規定。
BBC報道,行政區涵蓋珠穆朗瑪峰大部分地區的帕桑拉姆自治市主席明馬雪巴說:我們的山開始發臭了。我們收到投訴,在岩石上看到人類糞便,一些登山者患病。這是不可接受的,有損我們的形象。”
所有前往珠峰登山的人員,在整個攀登過程中,務必隨身攜帶兩個專門設計的"便便收納袋",用於收集登山途中產生的排洩物,在山上大號後將自己的糞便裝入!
一旦完成下山,所有人將接受嚴格檢查,只要被發現有違規行為,定將受到處罰。
這無疑是尼泊爾為保護珠峰環境而採取的一項積極舉措,目的就是讓每一位登山者為自己的汙染買單。

每逢登山季時,登山客通常會待在基地營一段時間適應高海拔,基地營有單獨的帳篷作為簡易廁所,裡頭埋了桶子可盛裝排洩物。
但登山客出發攀登珠穆朗瑪峰後,就沒有這樣的設施,因此多數登山者傾向挖個洞就地解決,但爬到一定高度後,不是每個地點都有足夠的雪層能挖洞,這種情況下就只能使用“露天廁所”。

根據估算,平均而言,一名登山者每天會產生400-500克的排洩物,而他們通常會在較高處的營地花上大約2周時間嘗試登頂,以此為計算基礎,有關當局打算給他們2個袋子,每一個能讓他們使用5到6次。
該便便袋經過專業設計,專門適用於這種極限登山的環境保護,原理類似貓砂,且除臭效果良好,一個袋子就可以使用數次,兩個袋子足夠整個衝頂過程使用。
然而,這一規定卻引發了登山愛好者的極大不滿和質疑……他們認為,尼泊爾每年從珠峰登山活動中獲益巨大,單單2024年就收取了高達3400多萬人民幣的登山費用。
作為舉辦方,尼泊爾政府完全有能力聘請專業人員來處理垃圾和汙染問題,而不是將這一責任硬生生推給了登山者。
"我們花費數萬甚至數十萬美元才有機會登上珠峰,現在卻被要求自己揹著排洩物下山,這太傷尊嚴了!"一位登山者憤怒地說。
多數人的觀點是,尼泊爾政府靠著珠峰登山業賺得盆滿缽滿,現在應該主動為環境汙染買單,而不是推卸責任給登山者。
  世界屋脊  
珠峰的環境危機有多可怕?
事實上,尼泊爾新規的出臺雖然目的正當,但在執行過程中也的確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規定中並未對違規者的處罰做出明確說明,這就給了一些有錢人可乘之機。一旦處罰力度不夠,這些人完全有能力獅子大開口,對付這一規定。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登山活動給珠峰生態帶來的壓力早已突破了臨界點。僅依靠單一的行政手段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多年的汙染積累已經讓珠峰像一個瀕臨崩潰的巨人,她曾經的神聖輝煌正在一點點消失。
有人開始質疑:人類是否真正有資格在這片高殿之地肆意妄為?
登山固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運動,但我們是否在對待珠峰這個問題上,過於唯利是圖,將眼光只盯在了經濟利益上,而忽視了對這一人類共同遺產的保護?
珠峰的價值不應僅僅體現在經濟上,她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作為世界之巔,攀登她是人類向自我極限發起的永恆挑戰。
但如果我們為了私慾而肆意破壞了她,那挑戰的意義又在哪裡?我們是否會留下無比深重的遺憾。
面對世界屋脊的環境危機,人類沒有再等待的時間了。保護珠峰的生態環境刻不容緩,這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如果維護珠峰的有效方式不能儘快出臺,這個寶貴的文化遺產有可能未來就會就消失在人類的貪婪之中。
想要維護她,或許離不開政府、登山者和全社會公眾的共同幫助。
政府需要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登山管理政策,嚴格控制登山人數,規範登山行為,加大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
同時也要投入更多資金用於珠峰環境的保護與修復,確保這座高峰的永續發展。
登山愛好者們,在追求自我挑戰、保護個人安全的同時,也要儘可能自覺愛護環境,對自己在登山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和汙染負起應盡的責任。
畢竟,珠峰不僅屬於登山者,更屬於全人類,是全人類寶貴的精神家園。
珠峰之所以讓人神往,正是因為她的純淨與不可侵犯。但如今,部分人類的貪婪已經腐蝕了這一文化符號,讓其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曾幾何時,珠峰被稱為世界上的最後一塊淨土,但如今,它已經再也回不到以前了吧。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和我們交流!
好文推薦

圖片及資訊來源非註明原創均來自網路,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絡留言,會立即刪除。
宣告:本公眾號釋出的文章和圖片等出於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完全真實性,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其他媒體、網路或個人非獲授權不可使用本公眾號的內容,違者需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本公眾號不對文中出現的所有第三方廣告,以及釋出的所有廣告負有任何責任。
Sources of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ll non-watermarked or specified are from the Internet
Disclaimer: The articles and pictures published on this official account are for the purpose of disseminating beneficial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and do not mean agreeing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ing the complet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 and do not make any guarantees about their scientificity and seriousness. Other media, networks or individuals are not allowed to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official account without authorisation, and those who violate it shall bear legal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copyright. This official accoun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ll third-party advertisements appearing in the article, as well as all advertisements publish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