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80後鉅富,成了華強北的“夢魘”

文/謝澤鋒 編輯/楊旭然
來源/巨潮WAVE
當北大學霸、谷歌高階工程師下海創業,從事的還是消費電子周邊產品的跨境電商生意,“華強北們”迎來了終極夢魘。
憑藉搜尋演算法、技術微創新和流量打法,安克對曾經魚龍混雜的手機配件市場進行了一場降維打擊
而這些看起來十分“高階”的手段,在10萬家華強北商戶眼中,完全不是一個次元。以2022年營收計算,安克一家的收入就超過了華強北(批零業規上企業)的十分之一,而隨著手機市場回暖,安克在2023年迎來業績的新一輪爆發。
2011年7月,從谷歌辭職的80後陽萌,決定回到湖南老家創業,起初從事跨境電商的生意,他利用自己的專業撰寫軟體,幫助中國賣家把貨物在亞馬遜上架,賺取了第一桶金。
此後,他對這種“中間商賺差價”的生意產生了質疑,並開始自研產品,做品牌。
靠著專攻願意為高品質付出溢價的蘋果使用者,其Anker品牌獲得了蘋果官方認可,首次將氮化鎵應用到消費充電領域,陽萌在這個看似門檻不太高的行業裡做成了佼佼者。
類似房地產後週期時代的物業管理,汽車售後的服務市場,手機配件市場基於全球數量極為龐大的消費電子規模,同時具有必需品和高耗品屬性,消費者又會因手機等產品的效能提升而產生更換需求。可以說,此前其規模被忽視和低估了。
尤其是,看似不太賺錢的行當,被技術重塑之後,可以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盈利能力。
01告別華強北
安克和華強北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畫風”。
創業初期,陽萌也曾依賴華強北。
還在谷歌任職時期,偶然有一天,他因筆記型電腦電池損壞想要更換電池,在亞馬遜瀏覽一番後,發現原裝電池價格高達七八十美元,而普通電池價格僅為20美元左右,但評分通常為三星半左右,這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陽萌認為兩者的質量差距並沒有評分所體現的那麼大,他敏銳地察覺出其中的商機。2011年,他聯合Google同事趙東平回國創業,靠著自己的技術,撰寫電商軟體,賺取了第一桶金。此後,他們定製華強北的精品國貨,再貼上自己的品牌,上架到亞馬遜。
這種“倒爺”生意在出海的紅利期賺取了一大筆快錢,但陽萌覺這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因為貨物直接由廠家發貨,除非買家退貨,他們根本不知道產品長啥樣。
一年之後,陽萌帶領團隊來到長沙,開啟自研之路,並於當年推出自研產品,到2016年,公司所有產品均為自研。目前,安克長期問鼎全球消費充電類第一品牌。
無論是創始人的經歷,產品設計和品質,安克和華強北都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畫風”。
華強北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市場,被稱作“中國電子第一街”,這裡曾經聚集著密密麻麻的櫃檯,你能從這裡淘到三星、蘋果、華為等品牌的最新產品,購買到各種零部件。 
關於華強北,有許多映襯其“強大”的段子——“在矽谷找齊400個元器件需要兩個月,在華強北一天你就能全部找到。”“從一座數碼城的樓上走到樓下,就能組裝出一部iPhone。”
每一天,成百上千的人在日夜忙碌,實現他們心中“衝破小櫃檯 成就大夢想”的願景。如今在電商的衝擊下,華強北也在開始轉型,從線下到線上,從山寨到精品,走出瞭如綠聯、品勝等一眾品牌,誕生了50多位億萬富豪。
但和安克創新相比,它們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嚴格來講,安克並非一家外貿企業,而是一家技術型公司。
華強北基本是個體戶或小微企業,創業時的辦公區域就是一個“一米櫃檯”,創始人基本是草莽出身,比如綠聯創始人張清森原是一名打工仔。
能在華強北群雄的高強度擠壓下,於湖南創業的安可創新晉級為“跨境電商第一股”,這背後離不開創始人團隊的能力基因。
除了陽萌,安克的二把手趙東平也曾在Google工作,在谷歌比陽萌還要高兩級,他曾任 Google(中國)線上銷售與運營總經理,Dell大中華區及韓國營銷總監,可以說是深諳跨境電商的經營之道。
這是華強北成千上萬的個體戶們夢寐以求都難以企及的能力,有網友戲稱,“這樣高配置的團隊去做充電裝置,是殺雞用加特林”。
憑藉各種演算法和流量支援,安克從使用者反饋中迭代產品,甚至一度讓亞馬遜感到詫異。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華強北轄區商事主體已突破10萬戶,批零業規上企業營收約1340億元,而安克創新去年的營收為142.51億元,也就是說安克一家就超過了華強北十分之一的收入。
  提升認知價效比最高,請掃碼加入我們:
02出海天地寬
直接從需求出發。
從襯衫換飛機,到如今的跨境電商,無論是產品附加值還是出海手段,中國企業都在進一步升級。
而且,在海外只需弄懂亞馬遜基本吃遍天,不像國內既要覆蓋阿里、京東,還要研究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與此同時,安克在海外市場又有先發者紅利,也不會像在國內那麼卷。
全球智慧手機使用者已達65.7億人, 5G使用者突破10億人,2023年可能上升到了17.3億,物聯網裝置數量預計達到144億臺(2022年)。
而且,隨著智慧裝置效能的提升,耗電量隨之增大,頭部手機廠商還取消附屬充電器,因此,僅在充電器市場,就足夠催生出一個巨大的市場。
即便在消費電子錶現低迷的2022年,安克創新也在逆勢成長。當年,公司收入達到142.51億元,實現淨利潤11.43億元,同比增長16.43%。
進入2023年,隨著消費逐步回暖,前三季度就收穫12.13億元的利潤,同比大增46.09%;而營收增速為13.33%,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安克前三季度毛利率為43.29%,而蘋果最新一個財季的硬體毛利率為36.6%,比蘋果還要高;淨利率方面雖不及蘋果,但11%的數字也遠高於小米。
消費電子周邊並不如智慧手機、電腦等擁有太高的門檻,關鍵在於效能、品質、效率等維度的再提升。
為了發現並解決使用者痛點問題,陽萌專門開發了一套系統,透過抓取和分析使用者評價,判斷使用者的痛點需求。
例如,由於蘋果14系列及此前的產品選用Lightning 介面,並內建MFi認證晶片。早期超過78%的使用者反饋充電協議不相容是最大的煩惱,安克首創PowerIQ 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並且透過MFi 認證,成為蘋果官方唯一合作的中國充電品牌。不但打造了一個爆款,還增加了公司的宣傳噱頭和美譽度。
此外,針對資料線易破損的問題,安克採用了防彈衣中的凱夫拉縴維材料,還首次將原本應用於軍工領域的氮化鎵應用到消費充電領域,同等功率下體積最多可減少53%。
與其他企業的市場調研不同,陽萌“不希望用收入水平、社會階層等標籤來框定消費者。直接從需求出發,比描述這個人群是什麼樣,再根據他的特質來定義產品要快很多。”
正是靠著持續的微迭代、微創新,不斷滿足使用者需求,安克成長為這一賽道的頭部企業。
對比來看,安克的產品價格低於官方,但高於雜牌。因此,安克的淨利率雖不如蘋果,但卻超過了一眾各類硬體產品公司。
03淺海有對手
“淺海戰略”選品方式面臨對手。
消費電子行業有點像醫療器械,產品品類和細分市場浩如煙海,如何從中進行權衡和取捨,考驗著企業執掌者的智慧。
安克提出了一種“淺海戰略”選品方式,把細分品類比作大海的不同區域,以深度衡量各自的市場規模,安克則避開技術成熟且格局相對穩定的深海賽道(手機、PC等),選擇紅利期或成長期的細分領域,並遴選具備較高成長空間的淺海區域。
除了起家的充電類產品,安克聚焦於安防、掃地機器人和無線耳機共四大項,對其他品類的拓展選擇淺嘗輒止,機會不大就進行精簡,降低投入成本,把精力放在繼續挖掘增量上。
目前,安克品牌充電類位居全球第一;得益於安克品牌的品牌背書,流量和口碑的爆發,帶動Eufy掃地機器人和安防產品、Soundcore耳機,在海外迅速開啟市場。
陽萌經常提到“能力自洽”,安克的產品佈局,均來源於自身強大的市場需求捕捉能力,所以其品類拓展不是無序的盲目擴張,而是基於當地市場的真實需求,反推出的產品供給。
Eufy品牌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安克的第一大市場是北美,而美國以獨棟住宅居多,且地廣人稀,犯罪案件層出不窮, “安全隱患+注重隱私”推動智慧安防需求增長。
安克主打超長待機、精確識別警報系統等技術,加上移除了安裝所需的電源線、牆壁插座及鑽孔流程,透過吸鐵或螺絲支架直接貼上,簡化安裝流程,獲得了美國市場的喜愛。
另外,北美居住面積較大,房間較為空曠,在地面鋪地毯幾乎是標配。中美居住環境的差異帶來不同的使用者需求,美國人偏愛吸力大、價效比高的產品,對清潔毛髮和吸力尤其重視,而對所謂的雷射導航就不太感冒。
Eufy旗下的掃地機器人,早期憑藉吸力大和價效比,一度在北美市場斬獲22.6%的市場份額,遠高於科沃斯與石頭科技。但Eufy的產品更新過於緩慢,隨著視覺、雷射導航產品滲透率不斷提升,石頭科技在亞馬遜的份額目前已經超過Eufy。
掃地機器人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消費類電器,在這一細分品類,安克還需及時調整戰術打法。
總的來說,安克從單一品類向多品類開拓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就像醫療器械行業一樣,子行業極多但每個小賽道都有天花板。
安克必須持續找到富有潛力的“淺海區域”,並透過自身的創新和迭代將“淺海”挖深。
04寫在最後
消費電子周邊產品並不如手機擁有那麼高的技術壁壘,這意味著,企業間的產品差異不會那麼大,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目前看,安克的產品競爭優勢並非無出其右,一些技術層面的微創新也不是一枝獨秀,比如綠聯、品勝、倍思等當前也有氮化鎵產品,那麼安克持續盈利的空間在哪裡呢?
安克的成功源於搶先發現使用者需求痛點,並率先推出相關產品,獲取流量和美譽度的加持;同時,採用淺海戰略,延伸至具有潛力的細分市場,並仰仗強悍的工程師團隊,在廣闊的海外市場遨遊。
只是,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實力不俗的競爭者,安克需要被迫在不同的小賽道上快速行動——類似已經在做的投影儀和3D列印裝置等等。不然,當國產品牌紛紛加速出海,加上超強的複製水平,安克的既有優勢也會被慢慢蠶食。畢竟,這個行業的壁壘實在不高,而且“華強北大佬”們的學習能力,也不是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