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
但是蘇敏是個例外,她56歲的時候“拋夫棄女”,開著自己的小汽車看世界。
58歲的時候,回家跟丈夫談離婚,得到了幾乎全網路的祝福。


為了離婚,她付給了丈夫16萬的財產。幾經波折,終於換回了自由身。
如今她60歲了,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事業也跟著風生水起。當網紅、接代言、她的故事被改編成了電影《出走的決心》,由詠梅、姜武主演。她還跟著電影導演一起,走上了法國戛納紅毯。

她的一切,都在變好。她的故事,也特別值得跟姐妹們分享一下。
在人生的前56年,蘇敏都是很普通的家庭婦女。長達30多年的婚姻生活、照顧全家老小的日子,讓她覺得壓抑。
她萌生了自己開車自駕遊,看看祖國大好河山的想法,並且一點點做準備,最終踏上旅途。

她的故事中有勇氣、有無奈、有掙扎、有抗爭。而深入瞭解她的經歷,又會發現她的婚姻,就是一本養女兒的反面教科書。

婚姻中的各種不幸,她幾乎都經歷了。

把婚姻當救命稻草
最終發現還是牢籠
很多傳統觀念中,會把婚姻當做是一個避風港。
如果一個男孩不思進取,長輩可能會說:
“將來結了婚、娶了媳婦,有人管著就好了”。
如果一個女孩過得不太順利,長輩也可能會說:
“將來結了婚,有人照顧你了,我們也就放心了”、“女孩不用太拼,將來成家了,能相夫教子就挺好。”
但是真正能透過婚姻改變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婚姻的前提不是愛、平等和尊重,那就更難得到幸福。
蘇敏在年少時倉促步入婚姻,其實是為了擺脫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是家中的長女,父母重男輕女且身體不好。
從小就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還被迫承擔起照顧三個弟弟的重任。即使工作了,也被勒令工資上繳,貼補弟弟們。

後來有人給蘇敏介紹相親物件,為了逃離那個壓抑的家,她決定跟只見過2面的相親物件結婚。
那個相親物件,也就是蘇敏現在的丈夫。
她當時並不知道,這樣盲目選擇帶給自己的,是後半生更為持久的痛苦。
丈夫的種種行為和表現,都是女孩子擇偶必須要避開的雷區。
01.
打擊貶損你的配偶,會讓你失去自信
蘇敏的丈夫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喜歡打擊挖苦她的人。
這次蘇敏自駕游出行2年,丈夫只給她打過2個電話,2個電話都是質問和責罵。
第一個電話,是罵蘇敏亂停車。
第二個電話,是逼著蘇敏還錢。
因為蘇敏開的車,ETC卡繫結的是他的銀行卡,一旦刷過路費超過100塊,他就會打電話來罵。

但是車子明明是蘇敏自己攢錢買的,之前丈夫把持著鑰匙,想開就開,現在反倒是因為幾十幾百的過路費,就破口大罵。
而蘇敏最近回到家,丈夫也是沒有一句好話,見面就劈頭蓋臉質問:
“你還知道回來嘞?”“混不下去了是不是?”

最後還當著全家的面摔起了碗。


而且這種對蘇敏的打壓和嘲諷,是從結婚初就開始持續至今的。
無論大事小事,丈夫總要找理由訓斥她一番。
蘇敏說,自己在丈夫眼裡,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之前在家裡,只有聽到丈夫關門離開的聲音,她才擁有沙發和電視的使用權,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
到後來,她在家裡不敢多說話,因為無論說什麼都會被丈夫挑刺。
她不再擁有自信,甚至後來一直失眠、經常不自覺的流淚。

02.
斤斤計較的配偶,會讓你失去體面
在丈夫眼裡,蘇敏一無是處。但實際上,家裡卻是靠蘇敏在支撐。
結婚之初,丈夫會給她一些生活費。但是每個月都會像審犯人一樣盤問。
要她明確說出上個月的每一分錢花在哪兒,還動不動就懷疑她拿錢補貼了孃家。

有一次蘇敏媽媽生病了,用丈夫的醫保卡買了點藥,丈夫就爆發了,直接改了密碼,還徹底跟她AA制,不再給她一分錢。
可是家裡的家務還是蘇敏一個人做、飯菜也是蘇敏準備。

為了貼補家用,蘇敏打過各種零工,做過裁縫,掃過大街,當過服務員,送過報紙,可是丈夫依然不聞不問。

她徹底成為了這個家免費的保姆和傭人,每天還要備受苛責。

夫妻夫妻,本該相互扶持相互理解,但是斤斤計較的配偶,卻讓夫妻關係失去了最後的體面。
兩個人成了相互防備的敵人,家裡也沒有了本該有的溫馨和歡樂。
03.
缺乏擔當的配偶,會讓你失去支援
丈夫的貶低和計較只是一部分,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缺乏擔當。
蘇敏在採訪中曾經提到一個細節,當時她的母親來家中做客,正好做飯的時候沒有面粉了。
她跟丈夫說,家裡沒有面了,你去買一袋面吧。
丈夫最開始說“行”,但是轉而又說:
“我有點事,你要不先買,買了回來,我把它弄上來。”
可是等蘇敏買好了麵粉,丈夫又說:
“好,你等著啊,我上個廁所”。
之後丈夫就在廁所裡面不肯出來了。
蘇敏左等右等也不見丈夫,只好自己把50斤的麵粉,一點一點扛上7樓。
蘇敏媽媽非常心疼,感嘆說:
“孩子,你過得這是啥生活啊?我在這兒,都這樣子,我不在的時候,你過得是什麼日子?”

在一起生活的這些年,大事小情丈夫總是在逃避,甚至女兒的學費也是蘇敏承擔。
30多年的婚姻生活,兩人分居有20多年,幾乎沒有什麼交流。
最悲哀的婚姻,就是這種雖然名義上有配偶有家庭,可是背後卻空無一人。
04.
冷漠暴力的配偶,會讓你失去尊嚴
婚姻最後的底線,就是對配偶的暴力。
蘇敏的丈夫,就曾多次對蘇敏動過手。發起火來會摔東西,打人,“一拳頭把她懟到一邊”都是經常的。
其中有一次是她叫正在打牌的丈夫吃飯,讓丈夫覺得丟了面子,於是蘇敏被拖進房間猛踹,丈夫扇她耳光,揪她頭髮。

在媒體採訪中,蘇敏提到被家暴的經歷時說:
“不想流眼淚,因為眼淚已經流完了。”

在痛苦的婚姻中忍耐已久的蘇敏,終於在幫女兒把小外孫女帶大一點之後,決定自駕遊。
她自己努力攢下2萬塊錢,上網查了一些攻略做了計劃,然後出發旅行。

如今她決心離開,結束這段傷痕累累的婚姻,得到了無數網友的支援和祝福。


養女兒
一定要給她正向引導
蘇敏用了30多年的時間,才有了逃離一段感情的行動和勇氣。
但是像類似這樣冷漠、自私、喜歡貶損對方、缺乏擔當、又斤斤計較的人卻依然在生活中很常見。
父母如果希望女兒有健康、幸福、美滿的婚姻,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教會她們擇偶、識人,並且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01.
爸爸愛媽媽
讓女孩從小擁有正確的擇友觀
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K博士說:8個月的嬰兒可以分辨出與他互動人的性別,這時他已經開始學習兩性相處了。
最初的依戀模式,會影響她未來的親密關係。
潛移默化中,父母教會孩子如何表達愛,接受愛,如何處理分歧和矛盾,如何與另一半日常互動。
無論對與錯,孩子只能默默接受和效仿。
如果爸爸尊重愛護自己的妻子,在潛意識中給女兒設立了一個好丈夫的標準。
女兒長大後找到的伴侶,一般不會對女性不尊重、不愛護。
即便她被暫時吸引,也會很快離開,及時止損。
榮格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你卻稱其為命運。”
父親能為女兒做的事情,不是給她買幾套房子,攢多少嫁妝,而是做個疼愛妻子,對家庭負責的好丈夫。
因為父親對待母親的態度,就是女兒在婚姻方面學到的第一課。
02.
寧教女兒滿身刺
不可教她綿如羊
蘇敏在婚姻中一直希望透過隱忍,來獲得丈夫的尊重,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養女兒,一定不要讓她習慣於那種委曲求全式的聽話和懂事。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跳蚤效應”。
跳蚤有兩條強而有力的後腿,善於跳躍,輕輕鬆鬆就能跳到一米來高。
按自身比例,相當於一個人跳起80層樓那麼高!
實驗人員先是把跳蚤關進玻璃罐子裡,它輕輕鬆鬆就跳出來了。
而後觀察者給罐子加上一個透明玻璃蓋,跳蚤跳起後重重地撞到蓋子上。
在一次次撞擊後,跳蚤學聰明瞭,它可以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節跳躍高度。
大約過了一週,當實驗人員把蓋子拿掉,跳蚤卻還維持在原來的高度跳躍,之後就再也沒跳出過玻璃罐。
由跳蚤的境遇,可以聯想到我們自身。
在教育孩子中,你說出的每一個“乖”字就彷彿壓得更低的玻璃蓋。
讓孩子在思維上形成一種定勢,行為上也會逐漸形成這種習慣。
時間久了,她會被“隱忍”、“付出”、“懂事”的標籤束縛住手腳,不敢反抗,甚至從沒想過再次嘗試“跳躍”。
她真的就會被這個“標籤”的蓋子扣住一輩子。
如果不打破思維定勢,她就永遠不會知道,玻璃杯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甚至忘記自己曾擁有“跳躍”的能力。
想要培養一個好女孩,我們不該只用“聽話懂事”的標準來培養她,而是讓她懂得如何愛自己,如何變得獨立自信。

最後,想祝願每個女孩,都能在愛與尊重下健康成長,無論是否邁入婚姻,都有能力讓自己活得自信、漂亮、有主見。

這周的免費贈書活動正在進行中。只要掃碼入群,就可以參加抽獎(已經在群裡的姐妹不用重複新增)持續參與,中獎率更高哈。


🔔客廳板凳已擺好!
速速點選關注樹媽影片號
謝謝你們的小愛心

往期精選
01
02
03
04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
往期精選
01
|
02
|
03
|
04
|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