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3個真相後,我開始給孩子過低配週末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這些簡單的小事裡。當我們放下"必須給孩子最好的"這種焦慮,反而能發現更多觸手可及的幸福。
——薩姐
作者:瑞秋
來源:瑞秋三思(Racheland3kids)
之前有段時間,臨近週末前我就會陷入一種莫名的焦慮,孩子們放假了,我必須給他們安排些"有意義"的活動才行。
那時的我,會提前好幾天就開始在網上瘋狂搜索:
"週末溜娃勝地"
"親子活動推薦"
"網紅打卡地攻略"
我像完成KPI一樣,執著地要給孩子安排"高大上"的週末體驗,彷彿不這樣做,就是虧欠了孩子們的童年。
反觀隊友,他總是出奇地淡定,用他的話說:
"週末嘛,不就是用來休息的嗎?就應該怎麼舒服怎麼來。"
起初我對這種"佛系"態度很不以為然,覺得這是浪費週末的大好時光。
但漸漸地,我開始反思:為什麼我一定要把週末過得像完成任務一樣?關鍵是過完之後,我好像更累了,孩子們也並沒有更開心。
於是,我試著放下執念,以更隨意的心態對待週末。
有興致的話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遊玩,不想出門就自由自在地待在家裡,享受一家人的時光。
所謂的"低配週末",其實才是最珍貴的親子時光。
01

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

作為父母,總是想要提供給孩子更多更好的東西,希望給孩子創造豐富多彩的童年記憶,讓他們有更豐富的生活體驗,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他們的見識。
為此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規劃各種精彩活動:長途旅行、遊學團、主題樂園、動物園、網紅打卡地……
並不是說這些體驗不好,如果有機會當然應該多帶孩子去體驗;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在追逐"精彩"的過程中,忘記了教會孩子欣賞平凡的美好?
或許很多家長已經發現,我們給孩子提供的越多,他們反而越難滿足。
遊樂場的刺激需要不斷升級,玩具需要越來越高大上,旅行的目的地要越來越遠。
孩子們漸漸形成了一種錯覺:
快樂必須來自新奇、昂貴和新鮮的體驗,而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則變得索然無味。
但生活本就是由無數平淡的日常組成的,平凡才是生活常態。
如果孩子無法學會為平凡的小事而歡喜,不懂得為自己所擁有的而感恩,他們註定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智慧的父母懂得在"精彩"與"平凡"間找到平衡。
我們既要帶孩子看世界,也要教會他們欣賞眼前的美好;既要創造特別回憶,也要珍惜如今已經擁有的一切。
02
與孩子真正建立連線
上個週末,我們全家選擇了一個最放鬆方式,就是什麼都不安排
週末的早上,我和隊友睡了個懶覺,三個孩子起床之後自己在房間裡玩,沒有來打擾我們。
早餐之後,我們窩在沙發上看書,看著看著,安靜的閱讀時光不知何時變成了追逐嬉戲。
那會兒我坐在餐桌前,看著隊友完全放下“大人的架子”,跟孩子們玩成一團。
小傢伙們歡笑著、叫嚷著,在爸爸身上爬上爬下,時而組隊追逐,時而一起打鬧。
看著這一幕我就覺得很幸福,我相信孩子們在那一刻也是幸福的。
其實這樣的陪伴才是最“貴”的,這需要我們放下手機、放下工作、放下所有雜念,純粹地和孩子在一起;
全心全意地陪伴他們,跟他們打成一片,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天氣好的時候,我們也會心血來潮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出行,去森林,大湖邊或者海邊徒步,或者在家附近的遊樂場和農場玩一玩。
不需要精心規劃,也不用花多少錢,只是簡簡單單地散步、欣賞路邊的花和草,觀察雲朵的變化、聆聽自然的聲音。
孩子們會興奮地指著天空飛過的鳥,蹲在地上觀察螞蟻搬家,或者赤著腳在沙灘上奔跑。
這些看似微小的快樂,反而能帶來最持久的心靈滿足。
我們學會放慢腳步,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個平凡時刻,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陪伴中,自然而然地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這份在平凡中感受幸福的能力,或許是我們能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03
低成本高質量的親子時光
生活中處處都有簡單而美好的小確幸,它們不需要高昂的花費,卻能讓孩子收穫豐富的體驗和見識。
真正的成長往往就藏在這些平凡的日常裡,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擁有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
以下分享我們家最愛的幾件小事,它們看似普通,卻能讓孩子開啟認識世界的大門。
1. 親近大自然
孩子天生就喜歡大自然,大自然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大寶庫。
不需要昂貴的門票,只要帶著孩子去附近的公園、森林、湖邊或草地,就能開啟一場奇妙的探索之旅。
搭個簡易帳篷露營,或是簡單地鋪個野餐墊,孩子們就會興奮不已。
抬頭看看參天大樹和搖曳的綠葉,低頭觀察忙碌的螞蟻和蹦跳的螞蚱,欣賞五顏六色的野花,收集形態各異的樹葉。
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不僅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更培養了觀察力和好奇心。 
2. 看紀錄片和電影
高質量的動畫片、紀錄片和電影是開拓孩子眼界的絕佳視窗。
和孩子一起觀看《地球脈動》,瞭解我們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透過《如果國寶會說話》認識中華文明的瑰寶;
在《小小世界》裡探索微觀生物的奇妙生活;
跟著《如果我是一隻動物》認識各種野生動物的習性。
看完後,和孩子一起討論、分享感悟,這樣的親子時光既溫馨又有意義。
現在網路資源如此豐富,合理利用這些資源,完全可以在家裡就帶孩子"環遊世界"。
3. 瞭解各行各業
職業啟蒙可以從身邊開始,先帶孩子參觀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讓他們瞭解大人們每天都在做什麼。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發動親朋好友的資源,帶孩子見識更多不同的職業。
警察局、消防站的開放日是最佳時機,讓孩子親眼看看這些職業的日常工作,理解每個職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孩子接觸的職業種類越多,對自己未來的想象空間就越廣闊,也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
4. 參觀博物館
博物館是濃縮的知識寶庫。
過去一年,我們參觀了近百個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從火車博物館、飛機博物館到史前博物館,從童書博物館到麵包博物館、拍賣博物館。
每個博物館都像一個知識宇宙,用最直觀的方式向孩子展示某個領域的全貌。
孩子在真實的展品前駐足觀察,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是書本無法替代的。
5. 找個山村小住一段時間
去年暑假,我們自駕到德國和奧地利邊境的一個小村子住了幾天。
這個不知名的小鎮有著完全不同的風貌和生活節奏,孩子們在那裡摘玉米、採蘋果,爬山玩水,體驗最質樸的鄉村生活。
帶孩子去不同的山村小住,看看農作物是怎麼生長的,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瞭解地域文化的差異。
這樣的經歷不僅能開闊眼界,更能讓孩子明白:世界如此多元,生活可以有很多種可能。
6. 帶孩子逛超市
超市是最生動的經濟學課堂。
和孩子一起討論:我們家每週需要消耗多少食物?日常用品大概是什麼價格?家庭的預算是如何分配的?
然後一起制定購物清單,比較商品價格,做出購買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學會了理財的基本概念,更理解了家庭運作的細節。
這些生活技能的培養,對他們未來的獨立生活至關重要。
7. 參與手工製作
任何手工活動都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好機會。
一起烤餅乾、包餃子、做一道簡單的菜;嘗試織毛衣、做針線、扎染布料;或是做個風箏、搭建一個小木屋。
這些活動不僅能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更能培養他們的耐心和創造力。
當孩子親手完成一件作品時,那種成就感是任何玩具都無法替代的。
04
寫在最後
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這些簡單的小事裡。
當我們放下"必須給孩子最好的"這種焦慮,反而能發現更多觸手可及的幸福。
這些平凡的體驗,終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珍貴的養分,讓他們學會在簡單中發現快樂,在平凡中創造精彩。
-END-
本文轉載自“瑞秋三思”(Racheland3kids),作者“瑞秋”。座標荷蘭,家有3寶(8歲/5歲/4歲)。分享與隊友獨立帶3娃的日常,探索簡單又實用的極簡育兒法,陪伴3娃成長的同時為自我賦能。歡迎關注。公眾號:瑞秋三思(Racheland3kids)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