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坐美國飛機的人,全憑八字夠硬

15天七次航空事故,美國怕是想重新整理去年4個月20起事故的記錄。
從F-35A戰機在阿拉斯加雪原折翼,到華盛頓上空支線客機與黑鷹直升機的血色相撞;從賓州小飛機詭異墜毀帶走26條生命,到白令海峽吞噬的十具冰冷軀體,美國在用魔幻現實主義的筆觸,一點點改寫航空安全史。
當殘骸碎片散落北美各地,華盛頓權力劇場卻上演著比頻繁空難更荒誕的戲碼。
1月29日的空難發生後,特朗普第一時間在社媒上發出靈魂拷問,對軍方和聯邦航空局(FAA)連續輸出。
他作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二位三權合一的總統,對麾下部門怒懟無疑自打嘴巴。
當美國百姓為其謎之操作摸不著頭腦時,懂王教科書式的連招來了。
白宮簡報會上,特朗普給人們示範什麼叫精分式悼念——前三十秒擦拭並不存在的眼淚,後三十分鐘,直接將矛頭刺向民主黨的"多元化政策(DEI)"。
他認為,奧巴馬和拜登推行的DEI多樣性招聘政策,汙染了空管局,使其任用許多不合格的人員,最終導致事故發生,另外黑鷹直升機違規飛行,則由於"少數族裔空管員數學不及格"。
事故調查尚在進行,特朗普就先提前下結論,因為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常識,“不幸的是,很多人(民主黨)沒有。”
特朗普隨後對1.0任期制定的嚴格航空標準一通誇獎,順帶拉踩拜登政府,說他們把標準給降回去了。
大統領致辭完畢,幾名國級下屬緊隨其後發表講話。
如果大家有看影片,應該能發現,與其說新聞釋出會,不如說是馬屁大會,從新任交通部長、美國防長到最後出場的副總統萬斯,大半發言都在誇讚懂王領導有方。
剩餘另一半自然是拉踩民主黨,領導定下的基調可不能亂。
神奇的地方來了,明明是針對事故召開的釋出會,卻沒有一人做自我檢討,更別說承擔責任。看得出來,現在美國在搞將軍恩情那一套,川大統領恩情還不完。
民主黨雖然不再執政,也不能放任共和黨政府潑髒水不管。
前交通部長布蒂吉格被特朗普多次點名批評,於是率先反擊,說他擔任交通部長期間,美國沒有發生過一起商業航班撞擊事故,而特朗普上任不到一個月便接二連三出現,高下立判。
民主黨人把原因歸咎於MAGA聯盟的裁員政策,正是特朗普裁撤了航空安全委員會,及相關安全關鍵崗位,才發生飛機相撞離譜事故,沒得說,裁員裁到大動脈了。
甩鍋大賽的魔幻程度,甚至超越機場排程員看到兩架波音客機親吻時的錯愕。
先不說驢象兩黨的扯皮,我們回到事件本質。
拿黑鷹直升機撞客機事例來說,這是自2001年587航班空難以來,美國最嚴重的一起空難,給特朗普再次上臺的聲勢,造成當頭暴擊。
最讓人質疑的一點,為什麼黑鷹直升機會出現在商業航班飛行路線上?還有直升機飛行員明明都看到客機了,直接懸停就好,為什麼還會從後方撞上客機?
種種疑點,不是一個“視線盲點”就能推脫的。
與前一天發生的F-35墜毀事故聯絡一起,很難不讓人懷疑美軍的軍事素養,究竟還剩多少,因為有關軍方的醜聞,這些年已多得麻木。
從官方公佈的證據來看,這次災難本來可以避免,正如2024年發生的一連串離奇事故一樣。
特朗普的裁員計劃或許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鍋全推給他,也不合適,去年全美髮生了這麼多起事故,總不能都與他有關。
不論怎麼說,FAA是洗白不了的。首先是機場管控排程出了大問題。
FAA空管人員一直都很緊缺,總缺口高達3000人,越是發達地區,情況越嚴重,73個關鍵管制中心缺員超25%,像華盛頓塔臺的空管人員,經常要加班加點,一週連續工作六個晝夜,每天指揮航班高達2000架次。
他們正經歷著比911時期更嚴重的職業危機,航空安全崗位不比IT業,使勁壓榨出不了奇蹟,反而使風險係數飆升。
國會沒去想辦法,解決空管系統青黃不接的問題,反而有部分議員為滿足一己私慾,透過法案給家鄉機場塞進更多航班,華盛頓發生事故的航班就是去年1月新增的。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撞機事故前3年時間內,里根機場發生過多起客機與直升機相撞的險情。
不得不說,布蒂吉格還挺幸運的,災難硬是拖到他卸任才發生。
另一個問題,由於FAA遲遲不更新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很多機場用的還是30多年前的雷達系統,有時飛行員呼叫塔臺,值班空管眼前甚至同時閃爍十數架飛機的訊號燈。
至於什麼時候更新,預算不夠,至少得10年後。
華盛頓墜機事件之所以民怨滔天,是因為原本可以大幅減少遇難人數
事故地點就在天子腳下,皇城邊上,只要救援及時,不說重現2009年1549號航班全員生還的神蹟,至少挽救大部分人生命還是可以的。
然而救援現場堪比韓國世越號場面,岸上圍滿消防員和救護人員,愣是沒有一個人願意主動下水救援,眼睜睜看著墜機倖存者泡在冰冷的水裡,慢慢失去生命體徵。
殘酷的背後充滿著無奈,自打美國政府拒絕911事件救援人員的賠償和醫保後,美國消防員的信念就此崩塌,誰都不敢拿自己的生命白白奉獻。
2025開年的幾次事故,不過是這兩年美國航空業人禍的一個縮影。
從2024年至今,名場面不絕於耳:輕則飛行途中往外爆裝備,掉輪子、掉面板、掉逃生滑梯;或是發動機起火、機翼受損、降落突然側翻等離奇事故;
最嚴重當屬年前的韓國客機事故,機上181人僅2人生還,失事飛機是波音737-800,有關方面說因為撞鳥導致起落架伸不出來,從來只聽說撞鳥導致引擎故障,起落架在飛機腹部下方,伸不出來關鳥什麼事?
根據飛行安全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存在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飛機墜毀是能看到的災難,而看不到的,是美國航空業的系統性崩潰。
偶爾出現一次,還能各種掩飾,半個月內連續不斷,就是摔機大王印度都幹不出來這場面,說明整個制度爛透了。
根本原因在於工業空心化。
美國飛機這麼不抗造,除了地勤系統,還有各航空公司對後勤維護人員的大動砍刀。
其中固然有特殊時期的因素,很多航空公司為了減少損失,在過去幾年裁掉大部分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專業維修工人,使得後面大規模招聘的都是新手,無法給機務提供保障。
但美國航空工業潰爛不是這兩三年才開始的,以波音為例,這位合眾國長子的頹廢,早在21世紀初見端倪。
自從兼併麥道,成為本土唯一的巨無霸以後,波音新任高層認為公司運營成本太高了,全因製造鏈條產生的費用過高。
於是波音痛定思痛,決定大幅降本增效,波音引以為傲的工程師團隊就此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毫無專業技能的特殊族裔,既匹配了美國的政治正確,還省下海量成本。
同時波音把大部分訂單外包出去,誰競價低給誰做,不管質量如何,只要組裝起來不散架就行。
一來二往,波音的投資回報率蹭蹭上漲。
副作用是飛機變得十分脆皮,不過波音背後有美國軍工複合體站臺,迫使FAA把安全監管責任下放給它,使波音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稽核流程幾近於無。
哪怕出事機率飆升,也有美國政壇為其兜底,只需賠錢就能解決問題,賠的這點錢絲毫不影響金融收益。
慢慢的,風氣擴瀰漫整個行業,美國航空業能否健康發展,全憑企業自律,但大部分企業已沉迷金融爛錢不能自拔。
波音技工一邊飛葉子,一邊給脫落艙門打補丁時,西南航空正把機務人員的時薪壓到外賣騎手水平;當被裁的老工程師在uber方向盤上懷念扳手觸感,那些花68美元網購"飛機維修證書"的新手,正用TikTok教程學習檢查起落架。
最後,美國航空業成功印度化。
懂王當然知道,鍋不在於他,也不在於DEI,罪魁禍首是以軍工複合體為首的利益集團,可無論民主還是共和,都不敢往背後金主身上靠,只能互踢皮球,把場面搞熱鬧點,糊弄過去算了。
有一則新聞沒有多少人留意,從1月7日開始,美國航空同一架波音787客機,在25天內四次起飛不久後返航,並有兩次航班被取消。
只能說,搭乘這架飛機的人,膽子挺大的,同時印證中美對賬的結論依然靠譜,美國百姓能活這麼久,全憑鋼鐵般的意志。
—— END ——
往期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