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中國傳統“坐月子”傳到加拿大!月子中心$1300/晚

[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
這可以有
本文授權轉載自:加拿大約克論壇

微訊號:

yorkbbs2002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產婦“坐月子”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剛生過寶寶的媽媽們需要一段時間來充分休息,調理身體,並在他人悉心的呵護下渡過生理和心理上的轉折期。
演員盧靖姍就曾分享了自己坐月子的心得:
“坐月子是東方女性獨有的傳統。我們這個時代的女性特別幸運,可以享受到更科學、更愉悅的產後休養之旅。我身邊很多外國朋友是不坐月子的,這對身體恢復來說並不是個好選擇。”
西方醫院觀點仍然認為,分娩是人類的本能,恢復要靠自身的調節,許多西方女性生完孩子後,很快便回到原有的生活節奏之中,繼續上班工作,不會特意找時間休息。
當這股風吹到了加拿大,竟然讓不少西人媽媽感到了真香!
此前,一位來自加拿大的模特Taylor Richard火遍全網,她拍攝了一段“坐月子”影片在外網引發近300萬人圍觀。甚至被CNN報道,稱她“將東方的傳統產後習慣帶到了西方”。
在Taylor的描述下,“坐月子”這項在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變成了一種“東方魔法”,讓西方成千上萬的媽媽們羨慕到咬手指。
連伺候她月子生活的來自中國香港的月嫂,也成了西方產婦眼中的“魔法師”,因為她對產婦及嬰兒的護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甚至重新整理了西方人對產後護理的認知。
月嫂剛到的第一天,Taylor也被她立下的規矩重新整理了三觀:
不能提重物、多睡覺、不能出門、不能工作、不能吃冷食、不能哭、不能直吹空調、不能用普通的水洗澡……
“有人照顧我的身體,並溫柔指導我過渡成為母親,這為我家寶寶的生活創造了一個非常積極的開始。我永遠感謝Chan!”Taylor激動地說道。
而最近,加拿大也開始流行起來類似的月子中心。
據 CBC 報道,Ashley Thomassen 生下第一個孩子兩天後,她和丈夫入住了多倫多的一家“特殊”的酒店。
接下來的兩週裡,他們得到了24/7的幫助,適應新生兒父母的生活。當他們需要餵奶時,工作人員會在幾分鐘內出現。當他們需要休息時,他們可以把寶寶送到保育室,然後他們可以小憩一下。
"其中一名護理工作人員朱莉婭(Julia)在門口迎接我,帶我去房間,當她向我展示一切可用的東西時……我突然淚流滿面," 湯馬森回憶道,當她第一次到達時的情景。
"我只是感到如釋重負,因為我知道我步入的地方會給我提供我真正需要的支援。"
位於多倫多金普敦聖喬治酒店內的Alma Care自稱是加拿大的第一個產後療養中心。類似的療養中心在中國和韓國等國家已經很常見,但這種模式最近才傳入北美,紐約市、舊金山和加利福尼亞州的丹那角等地也相繼出現了這樣的中心。
Alma Care的聯合創始人哈娜·麥康維爾(Hana McConville)表示,這個模式受到中國的"坐月子"傳統的啟發,新媽媽在產後恢復期間花30天時間,家人或保姆幫助照顧她們和嬰兒。
"如果母親休息得更好,得到適當的營養,她將茁壯成長,她的寶寶也會如此," McConville說道。
在Alma Care,療養中心的費用每晚在850加元至1300加元之間,取決於房間的大小和家庭逗留的時間(至少要住三晚)。該公司還提供家庭護理套餐,價格從2250加元起,提供50小時的幫助。
儘管對於有財力的人來說,額外的幫助一直存在,但一些醫生表示,這種商業模式的出現凸顯了對更好、更可及的產後護理的需求,而不是奢侈的價格標籤。
Alma Care並非發明了豪華的產後酒店住宿概念。
據報道,在韓國,一個療養中心,或稱為"坐月子院",費用從幾千美元到數萬美元不等,取決於女性逗留的時間長短。在中國,有經濟能力的母親可能會每月花費約11000美元。在臺灣,產後酒店住宿相對便宜,每晚約220美元,但平均工資約為22000美元,家庭會像"買鑽戒一樣存錢"。
考慮到所包含的內容,價格點是合理的,麥康維爾說。
Alma Care僱傭了大約40名承包商——從護士和助產士到哺乳專家和個人支援工作人員——這些人全天候都可以提供服務。
住在療養中心的媽媽每天可以獲得三餐由營養師批准的餐點。媽媽可以選擇西式或亞洲風味的選單,並享用被認為促進哺乳的草藥骨湯和烘烤的稻米茶。
客房內備有產後用品,從尿布到哺乳枕頭再到頂級哺乳器具一應俱全。家長還可以額外付費預約按摩或美甲服務。
麥康維爾說,最受歡迎的福利是配備鑰匙卡保護的監護嬰兒室,家長可以在那裡將寶寶送去照顧,自己則可以補充睡眠。
"家長可以放心,他們的寶寶會得到照顧,他們實際上可以整夜睡眠," 麥康維爾說道。
麥康維爾表示,她希望她的生意可以"改變產後護理的敘事"。
"我認為很多家庭認為他們需要獨自應對,比如,'我現在是一個母親了,所以我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她說道。
"實際情況是,很多新父母不知道該怎麼做,這可能會讓人感到非常孤獨和壓抑。"
卡爾加里家庭醫生伊芙琳·馬(Evelyn Ma)博士聽到了她與之合作的新父母的這些不安。家庭通常從醫院回家時會因為照顧嬰兒而感到焦慮,他們不確定去哪裡尋求支援,她說道。
"將一切都集中在一處,現場並且易於訪問——我可以理解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 馬說道。
她指出,可能最需要在一個地方提供一系列服務的人——例如一些單身家長——可能會因為價格而被排除在外。
"我對這些療養中心提供的服務的交付方式感到困惑,因為我覺得照護應該對每個人都可獲得,無論你能付多少錢。"
客房備有豐富的產後用品,從尿布到哺乳枕頭再到頂級的哺乳器具一應俱全。家長還可以額外付費預約按摩或美甲服務。
麥康維爾說,最受歡迎的福利是配備鑰匙卡保護的監護嬰兒室,家長可以在那裡將寶寶送去照顧,自己則可以補充睡眠。
"(家長們)可以放心,他們的寶寶會得到照顧,他們實際上可以整夜睡眠," 麥康維爾說道。
加拿大在提供產前護理和分娩期間照顧婦女和嬰兒方面做得很好,但加拿大婦產科醫師學會主席阿曼達·布萊克博士表示,“我們在產後期間可能對婦女的照顧稍有疏忽。”
她說,可獲得的護理水平可能會因新媽媽所居住的地方而大不相同。一些城市有產後護理診所或公共衛生護士進行上門服務,但也有一些地方沒有。
與此同時,女性通常在分娩後僅住院一兩個晚上,而且通常住得遠離可能會傳統上提供支援網路的朋友和家人。
布萊克表示,加拿大的公共醫療保健系統不太可能複製產後療養中心的模式,但她建議這種業務可以作為一個更廣泛討論的起點。
“我們可以從其他文化中汲取什麼經驗,以試圖找出更好地支援女性在產後期間的方法?”她說。
麥康維爾表示,她理解這種療養中心並不廣泛可及,但她表示,該業務正在努力提供免費的資源。
目前,該業務主要專注於其多倫多的運營,但已經開放了溫哥華、卡爾加里、渥太華和蒙特利爾等未來位置的等候名單。
湯馬森的女兒萊娜現在大約三個月大,她說她和丈夫為他們的住宿省了錢,將原本考慮用於"寶寶月假"度假的錢轉而用於療養中心。即便那時候,她說她感到很幸運他們能夠負擔得起。
但對她來說,這次經歷是值得付出代價的。如果她再生一個孩子,她計劃再次入住。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以某種形式獲得它,因為它確實在我自己的康復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湯馬森說道。
“這也對我的寶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為有人在照顧我,我就能夠更好地照顧她。”
 2017年,一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萊絲特萊斯利(Leslie Hsu Oh)體驗了“坐月子”,之後她公開表示,“坐月子有助於女性免受痔瘡、子宮脫垂、尿失禁、體重增加、早衰和身體疼痛帶來的困擾,對女性的健康至關重要。
很多外國人在生育後急於迴歸原有生活,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身體和心理的問題。
現代醫學認為,產後有42天的產褥期,這期間產婦的身體需要慢慢復原。而自然分娩的產婦,在經歷過骨盆開10指後,需要一個恢復期。
近些年,國內的“坐月子”也在與時俱進,已經從傳統方式,升級到2.0、3.0版本,“月子生活”變得越來越人性化。
像一些“古老”的習慣,比如月子裡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調等,都在悄然改變。
國內專家建議,一般產後3-7天可以在28-30℃的溫水中洗頭或洗澡。專業的月子中心或月嫂也會支援產婦洗澡。
特別是有了吹風機的幫助,可以在沐浴後儘快吹乾頭髮。有條件的話,產婦也可以洗姜水澡,進一步疏通氣血。
對於吹空調,通常是避免直吹,可以開隔壁房間的空調,或者對空調風進行引流,避開產婦。
來源: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having-a-newborn-can-be-tough-this-business-will-help-for-850-a-night-1.7193232
歡迎關注北美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注:為了及時收到我們的推送,請至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來源:加拿大約克論壇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

Vancouverheadline


請點“贊”和“在看”,賞小編一朵小黃花~

有話隨便說,長短隨意:[email protected]
↓ 點選“閱讀原文” 更多精彩盡在加拿大樂活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