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中國最適合避暑的城市排行,誰是第一?
作者:小芒很忙,資料:樂樂
設計:竹子 白氣泡兒
來源: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

今年夏天剛開始,就“水深火熱”,河南“高燒不退”、出門燙腳;而南方一個月下一次雨,一次下足 28 天。
河南、湖北剛送走“60 年來最熱的六月”,四川、陝西就將打破 7 月最高氣溫的紀錄 [1][2]。高溫預警成家常便飯,只能靠冰飲、西瓜和空調續命。
但也有人,定居在天然的空調房城市,晝不淌汗、夜蓋薄被。
不過,就像國內高校 Top 3 有 10 所一樣,如果票選最涼快的城市 Top 10,榜上有名的一定不止 10 座城市。究竟誰才是名副其實的涼都?
01 中國夏天,最熱和最冷城市是誰
世界一大未解之謎是,為什麼天氣預報裡的氣溫總是和實際感受到的溫度不一樣?同樣是 36℃ 的天氣,鄭州、石家莊、濟南是燒烤模式,廣州、南寧和海口卻是清蒸狀態 [3]。
人體所感受到的體感溫度不僅受氣溫影響,也同時受溼度和風速等作用[4]。因此“清蒸”派由於相對溼度大,體感溫度也要遠遠高於“燒烤”派。
綜合考慮之下,室外體感均溫更能還原個體對天氣的感知程度。
如果對全國已有資料的 300 個城市的室外體感均溫進行排名,那麼結果將毫無懸念——最熱的會是熱極新疆吐魯番,最冷的則是“生命禁區”青海五道梁。
因為,我們選取了全國 36 個主要大中城市,基於新浪微博使用者@ 王_曉磊根據美國國家氣候資料中心資料整理更新的中國氣象歷史資料(https://quotsoft.net/air/),我們得出了一份室外體感均溫排名。

從室外體感均溫來看,拉薩最為涼快,並且斷層第一。
前四強都被西北地區包攬,例如“天選避暑地”西寧,暑期遊客數全國前十,7 月份的酒店幾乎天天爆滿 [5]。十五六度的體感溫度確實很涼快,但只穿短袖的話也難免有點冷。
南方地區在清涼程度排名上只有昆明、成都、貴陽這三員大將,但在“火氣”上是說一不二的大佬。海口以 31.39℃ 略微領先於廣州,在火辣的海口面前,“四大火爐”都得跪下高呼一句“你是我的神”。
儘管海口的室外體感均溫佔據榜首,卻從未成為火爐城市的熱門候選。
一直以來,“四大火爐”的稱號都屬於長江中下游城市,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城市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悶熱難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城市受關注度高 [6]。
令人驚訝的是,北京在清涼排名中下了一招妙手,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熱,以 23.09℃ 的成績排名第十,連號稱“夏無酷熱”的貴陽都被甩在了後面。
難道每年夏天,北京的乾熱都是錯覺嗎?這是因為北京的氣象觀測站分佈並不一致,多山林的郊區要比城區涼爽得多,拉低了整個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平均值。
但是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酷熱才是它們的代名詞。

“酷熱城市”前十把交椅,常年被南昌、深圳、海口、廈門、南寧、廣州、武漢、長沙、杭州、福州把控。
唯一的意外出現在 1973-1980 年間,合肥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闖入了前十,此後均被福州取代。雖然福州的室外體感均溫在 40 年間上升了 1.53℃,但鑑於炎熱城市的內卷程度,也只混了個壓線入圍。
廣州、海口、深圳、南昌在四十九年間體感均溫始終大於 30℃,其中南昌炎熱程度不斷升高,在 2011-2021 年間排行第一,高達 31.61℃,“火爐”頭銜實至名歸。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城市是廈門,在 1981-1990 年間掉尾之後,“力爭”上游,終於當了一回第四。
02 全年無夏,是種什麼體驗
城市的悲歡並不相通,讓火熱城市傷心的是,同在一個國家,同樣是夏天,有的城市卻能清涼宜人。
弗萊堡大學氣象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最為舒適的體感溫度為 18-23 ℃,體感溫度在 23-28 ℃之間就會有熱的感覺 [7]。
所以論舒適度,1973-2021 年,36 個重點城市裡,只有昆明、呼和浩特、哈爾濱、銀川和長春這 5 所城市夏天室外體感均溫處於舒適範圍。
在這五所城市避暑,比想象的還要更加舒適——因為它們實際夏天的時長很短。
不同領域對於立夏的標準不一樣,節氣上以立夏為標準,天文上以夏至為標準,而氣象學的標準則是:每年第一次出現連續 5 天日平均氣溫都在 22 度以上,則這 5 天的第一天就是入夏日[8]。
這五所城市裡夏天最長的銀川,每年平均夏天時長也不過 66 天。

拉薩、西寧和昆明是無夏區,常年都達不到連續五天 22℃ 的入夏標準。根據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自 1955 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拉薩在 2019 年 6 月 25 日“首次成功入夏” [9]。
而對於有些城市,一年裡沒有夏天是不完整的,畢竟去掉夏天之後,這一年就沒剩多少天了。
一年 365 天,海口平均有 271 天都是夏天,每年超過七成的時間都在夏天中度過。至於冬天?冬什麼?什麼天?就像大爺口中的馬冬梅三個字,從來沒完整出現過。
有時候還極早入夏——海南史上最早的入夏記錄在 1973 年, 2 月 16 日這天,當北方還享受著暖氣和羽絨服裹身時,海口人民已經可以穿著大褲衩、奔向海灘了 [10]。

至於長沙、杭州、重慶等網紅城市不僅旅遊指數“熱”,夏天也熱。平均每年的實際夏天時長都超過了 4 個月——旅遊可以,但避暑還是算了吧。
蒸籠一般的環境裡,空調房的吸引力要遠遠大於臭豆腐和茶顏悅色。
同樣是處於長江中下游的上海,在酷熱程度排名裡默默無聞,實際夏天時長卻驚豔了一把。春秋短,冬夏長,夏天足足平均有 126 天 [11]。
北上廣深裡,只有北京沒有上榜,深圳和廣州則分別以 228 和 206 的天數榮登前四。
雖然鄭州在室外體感均溫和實際夏天時長排行榜上算不上尖子生,但是根據我們之前的統計,在極端高溫方面,鄭州及其所在的河南城市不容小覷[12]。
鄭州作為今年全國首個超 40℃ 的省會級城市,螞蟻落地三秒暴斃、玻璃熱炸了、戶外煎雞蛋焦了……活生生把河南熱成了“可南” [13]。
在這個時候,大家就會發現,住在一個涼爽舒適、出門不燙腳的城市是多麼幸福。
03 夏天最舒適的省會,非它莫屬
央視財經發布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顯示,昆明連續三次榮登“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14]。對很多昆明人來說,生活在昆明的幸福感指數能夠和一線城市比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舒適的宜居環境。
我們統計了 1973-2021 年全國 36 個重點城市 6-8 月室外體感均溫處於 18-23℃ (人體最為舒適的體感溫度區間)的天數,發現昆明是當之無愧的“春城”。

“六邊形戰士”昆明發揮穩定,雖然位於西南地區,但在 1973-2021 年,昆明夏季有 84.96% 的時日氣候如春,力壓長春和哈爾濱,給普遍高溫的南方掙足了面子。
呼和浩特、蘭州、哈爾濱、長春、銀川、太原的夏季舒適天數也超過了 1/3,不用靠物理降溫也能輕鬆度過夏天。
而海口、廣州、南寧、深圳的舒適天數佔夏季總體的比例在 0.1% 上下浮動, 連上述城市的零頭都不到。
對於溫度的感受,呈現一定時間段內溫度變化大小的指標——室外體感均溫的標準差也十分重要。標準差越小,表明資料越聚集,代表大部分日子的室外體感均溫和整個夏天的平均值差異小。
這就好比兩個平均分一樣的學生,標準差越小的平時發揮更穩定。
昆明、海口和深圳的室外體感均溫標準差最小,分別是 1.81、1.77 和 1.92。
但它們的命運卻天差地別。昆明大部分日子的室外體感均溫都會處在 18℃-23℃ 的區間,即使有日子不在這個範圍,差距也不會太大。海口和深圳則恰恰相反,每日的體感溫度都向 29℃-35℃ 靠攏。

那為什麼杭州的標準差這麼大,達到了 3.91?
這可能是因為,杭州更容易出現氣溫在 35℃ 以上的極端酷熱天氣,才拉大了標準差。根據我們之前的統計,在一眾城市裡,杭州和廣州極端高溫出現的天數最多,均為 32 天 [12]。
如果只看 36 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如上所述,那麼滿足舒適條件(室外體感均溫在 18-23℃ 區間)的城市並不多,只有 5 個。
將視野擴充套件到全國中小城市,則有 69 個城市能滿足條件,任君挑選,六盤水、麗江、攀枝花、承德等都是既有實力又有顏值的避暑好去處。
六盤水向來有“中國涼都”之稱,宜人的氣候使遊客在 7 月份也能暢快地渡江、露營。值得一提的是,畢節、曲靖等避暑佳處也來自烏蒙山地區,和六盤水毗鄰而居。
69 個城市裡還有 15.94% 都來自黑龍江,比如齊齊哈爾、鶴崗、綏化和牡丹江。
春節的海南是東北人過冬的首選,但是到了夏天,就得輪到海南人去東北體驗一下東北人的快樂了。不僅可以納涼,還不必擔心被雪糕刺客暗殺。
不過,如果沒有前往避暑勝地的機會,只能安慰自己——待在屋子裡開啟空調,也算得上是涼快城市的平替了。
參考文獻
[1] 湖北日報. (2022). 多地預警!大雨+雷暴+大風要來了. Retrieved 2 July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8IWOmDbl6joInKw4SqucpQ.
[2] 西安氣象. (2022). 重要天氣報告發布 我市氣溫將衝破40℃. Retrieved 4 July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bE5beYAlDwguKACUkTLJ8w.
[3] 中國天氣網. (2019). 高溫也有流派 你家的六月是燒烤派還是清蒸派?. Retrieved 14 June 2019 from http://news.weather.com.cn/2019/06/3203184.shtml.
[4] 中國氣象科普. (2020). 什麼!氣溫預報常常“不靠譜”?. Retrieved 21 August 2020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EwbkbpBfCT60LjU_kol8hg.
[5] 攜程. (2021). 2021暑期旅遊大資料報告.
[6] 北京日報. (2012). “火爐”城市為何越來越多. Retrieved 22 August 2012 from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0822/c70731-18800068.html.
[7] Matzarakis, A., Mayer, H., & Iziomon, M. G. (1999). Applications of a universal thermal index: 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43(2), 76-84.
[8] 中國氣象科普網 .(2019). 立夏就是夏天嗎?立夏≠入夏. Retrieved 11 July 2019 from http://www.qxkp.net/qxbk/qt/202103/t20210301_2787492.html.
[9] 新華社. (2019). 拉薩自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入夏. Retrieved 4 July 2019 from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4/content_5406314.htm.
[10] 海南省氣象局. (2021). 海南是否已入夏?氣象專家告訴你…..Retrieved 30 March 2021 from http://hi.cma.gov.cn/xwzx/gzdt/202103/t20210330_3034738.html.
[11] 新民晚報. (2020). 天涼好個秋,四季秋最短…珍惜上海的秋天吧!. Retrieved 17 October 2020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ip8NZVh_AONtZB4HwrodfQ.
[12] 網易數讀. (2019). 哪裡才是中國最熱的火爐城市?. Retrieved 27 July 2019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TWiwMpvopptk02-ENusdig.
[13] 中國天氣網. (2022). 四問河南今年來最強高溫:為何熱得一騎絕塵 高溫還要持續多久. Retrieved 17 June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3cMcyIryt8-_Hfya5mbNiw.
[14] 昆明日報. (2021). 昆明連續三年上榜“中國美好生活城市”榜單. Retrieved 25 April 2021 from https://www.km.gov.cn/c/2021-04-25/3908380.shtml.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一本書讀懂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