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萬,用不起五級能效空調

如無意外,這個夏天,恐怕又雙叒叕將在大家的記憶裡留下史上最熱的頭銜。
南方的朋友都在用“大火收汁”戲稱,梅雨一結束,高溫就像開了輛沒帶剎車的跑車,從“水深”絲滑轉場“火熱”;開始適應溼熱天氣的北方朋友,則感覺像進了蒸籠一般,調侃自己就像個肉包子。
能拯救每個“恨夏一族”性命的,恐怕只有空調了,面對熱到模糊的高溫天,可以說半條命都是它給的。
只不過,五級能效空調除外。因為它是夏天電費賬單飆升的罪魁禍首,更是打工人與租房黨最大的敵人。
五級能效,空調屆的電費屠夫
當代年輕人,哪怕只是想租到一間勉強及格的房間,都要狠費一番力氣。
避坑清單上早已寫得滿滿當當——要提防隔斷房、串串房、爆雷公寓;也要小心黑中介、二房東、奇怪室友……
快被租房逼崩潰的年輕人,這兩年又多了一項要留心的糟心事兒,那就是“小心房東五級能效的破空調”。
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網友都在發帖抱怨,高溫預警越來越多,家裡交的電費也變得愈來愈貴。
空調一開,冷氣一吹,等到月底一看賬單也格外美麗,從平時的一兩百塊錢飆升到六七百,這才意識到電費每天蹭蹭上漲的速度都快趕上空調風機的轉速。
仔細探究原因,才發現,罪魁禍首正是家裡以五級能效為代表的低能效空調們。
我們蒐集整理了小紅書平臺上與之有關的筆記評論,發現“非常耗電”和“電費高昂”,正是被大家提及最多的低能效空調槽點。
深受其害的,自然是家電不由自己說得算的租房黨們。
如果說還有什麼比吹了一個月五級能效空調,交完電費更讓人心涼的存在,那註定是黑心房東拿假一級能效貼紙蓋住的五級能效空調,比蜂窩煤還多的心眼子讓租客防不勝防。
房東為什麼喜歡安裝五級能效空調?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省錢,秉持“能用就行”的原則,避免在家電上投入過多資金,甚至不少房東還會在二手舊貨市場批次採購。
除此之外,像廣州、深圳的一些城中村的房東和二房東,還自有一套電費標準。
他們不按市場定價來,加價收電費,幾乎成了預設的行規,其電費價格普遍超過 1 元/度,有的甚至按 1.5 元/度收取 [1]。這也就不難理解,五級能效空調對房東來說不僅能省錢,甚至還能賺錢
我們還從小紅書上關於三四五級能效空調耗電的筆記評論中,統計涉及用電量和電費的吐槽,結果發現 53.03% 的家庭在夏天每個月電費都要超過 200 塊,更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月電費超過 400 塊。
出租屋裡的低能效空調太過費電,以至於有網友戲稱,“月薪過萬,不敢開空調”。
畢竟,糟糕的裝修早已見怪不怪,和低效級的家電作伴也快成了生活的常態:
都說五級能效的空調厲害,你看看我這個房東,五級空調,四級能效熱水器,三級水效沖水馬桶,他可真會找啊,我的天啊,最高的都全給他找到了。
不同能效等級,區別有多大
讓打工人怨聲載道的低能效空調,難道就沒有人管管嗎?其實是有的。
根據 2020 年正式實施的《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國家標準(後簡稱為“新國標”),目前市場銷售的新空調,分為熱泵型和單冷式兩類。通俗來說就是前者既可以製冷也可以取暖,後者則只能製冷 [2]。
以製冷功能為例,我們購買空調時最關注的兩個指標,其一是“額定製冷量”,用來區分空調製冷能力的大小,數字越大製冷能力越大。
日常生活中,大家更習慣用 1 匹、1.5 匹、2 匹等老式單位來稱呼額定製冷量。往往房間面積越大,越需要大匹數空調。
另外出於省電的考慮,我們還要關心能源利用效率(後簡稱為“能效”),它體現的是在相同執行狀態下,空調產出同等冷量或者熱量,所消耗的電能的效率。
目前,新國標將能效分為了五個等級,一級代表空調製冷(或制熱)在產生同樣冷量或者熱量下,效率最高、能耗最低,最節能,二到四級象徵普通到偏差。
在選購空調時,大家只需掃一眼中國能效標識上的等級數字,便能一眼識別它是“電費刺客”還是“電費護衛”。
新國標還指出,熱泵型和單冷型空調的能源消耗效率應大於等於能效三級指標值,換言之,四、五級能效的空調已是過去式,無法在市面銷售流通 [2]。
這也是為何今天無論是線下電器店還是電商平臺,都只能買到一到三級能效的空調。而目前大家能看到的五級能效空調,大多屬於家裡捨不得更換的“包漿古董”,又或是房東淘來的“翻新古著”。
根據央視《財經調查》節目,不少二手市場透過化學試劑,對舊空調清洗,將顏色發黃的舊空調漂白到看著像新機器的程度,想要一臺價格低、成色賣相好甚至指定品牌的假空調,都不是難事兒 [3]。
喪心病狂的程度不禁讓人想問,買一臺新的高能效空調有這麼貴?
我們也調查了電商平臺上主要空調品牌廠商的價格,結果發現同一品牌下的 1.5 匹掛式空調,一級能效和三級能效的均價差距在 540 元到 910 元之間。
但這不意味著一級能效空調高不可攀。因為一級能效是目前各品牌銷售的主戰場,款式更多,涵蓋的價位段更廣,選擇也更多,而三級能效僅有寥寥幾款可選。
也因為價格戰的存在,有廠商一級能效空調的價格已經下探到了 1699 元,比某些品牌三級能效的價格還要低個幾百塊。
當然了,如果比最便宜,那以上各位都要輸給閒魚上僅需 400 塊就能買到的五級能效空調。
電費飆升,掏空錢包
如果要評選中國家庭最深入人心的廣告詞,想必“一晚低至一度電”必須榜上有名。
省電也一直是中國家長最關心的事情,社交媒體上也不乏諸如此類的吐槽:
爸媽半夜偷偷關空調,還把遙控器藏起來,醒來臉頰上淌下的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為了省電,一家人擠在一個房間睡覺,結果還老半夜關空調。
這也不難理解,想要省電,自然是得先從源頭——空調使用時長開刀。
根據艾媒諮詢調研 2023 年中國消費者夏天六月至八月的空調日均使用時間,44.6% 的人選擇了 6-8 小時,還有  37.6% 的人則在 8 小時以上 [4]。
而隨著不斷有新的“火爐城市”出道,極端高溫天氣愈發頻繁,需要開空調的月份也在被拉長,更別提空調有時 24 小時連軸轉也是常事。
所以,買空調時別看一級能效的空調價格相應高一些,但比三級能效的空調更節能,細水長流,節省下來的電費也是實打實的。
值得注意的是,現實情況下,空調實際耗電遠遠比想象中複雜。
無論是房間面積、建築材料的保暖效能,還有室外即時溫度變化、室內外溫差,都將影響空調實際的製冷量,進而決定耗電。我們在選購空調時參考的“額定製冷量”,僅是實驗室標準測試環境下的參考值。
基於此,我們試著在理想情況下做一個計算。同等使用情況下,一個 15 平米的房間,假設製冷需求在 3500W,一臺能效比為 5 的一級能效空調的功率約為 700 瓦,一個小時差不多 0.7 度電;而一臺能效比為 3.3 的五級能效空調,一小時差不多 1.06 度電。
如果是換算成電費,同樣是在相同執行狀態下,一級能效空調花費 100 元電費,五級能效則要 151.52 元,足足貴了一半多。
更別提如果是在廣東的城中村生活,每天開著一臺五級能效空調,房東收取的電費又是市場價格的兩到三倍,那真的是整個夏天都在給房東打工,甚至出現電費快趕上房租的情況。
再有像有一些出租屋,配備的空調年紀大、沒保養、零部件老化,又或者是雜牌無牌空調,製冷效果不達標,沒辦法實現預設的 26 度甚至更低的溫度,於是一直在運轉,耗電量遠比標註的要多。
等到交電費的那天,一看天價賬單,人都要破防。
這麼一看,對打工人來說,上班做牛馬也不是不能忍了。最起碼,白天可以在辦公室蹭一天空調不是?
[1] 陳緒厚, & 鄧榮. (2019). 廣州整治城中村電費亂象,有加收電費房東被立案調查. 澎湃新聞. Retrieved 16 August 2024 from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141672.
[2]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019). 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3] CCTV. (2023). 《財經調查》 20240602 起底二手“翻新”空調. Retrieved 16 August 2024 from  https://tv.cctv.com/2024/06/02/VIDEi1XpOoqyLH393YmUTVlu240602.shtml.
[4] 艾媒網. (2023). 中國家庭夏季用電情況洞察:44.6%消費者夏季空調日均使用時間6-8小時. Retrieved 16 August 2024 from https://www.iimedia.cn/c1061/94443.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