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小微企業融資隱形壁壘

2025.03.04
本文字數:1465,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在民營企業這個數量龐大的群體中,小微企業佔到很大比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屢屢被強調。
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5部門聯合召開的金融支援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要求,要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強化監管引領,引導金融機構“一視同仁”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增加對民營和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2月25日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的支援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進會要求,要深刻認識到支援小微企業就是支援民營企業,堅決消除阻礙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各種隱形壁壘,全力支援民營和小微企業克服困難、健康發展。
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一直在加強並取得顯著效果。上月下旬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釋出的資料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為81.4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3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
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情況依然存在。
下一步,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援還需要在以下兩個具體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要解決“資訊孤島”問題,使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和銀行金融機構的放貸需求充分融合。
資訊不對稱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癥結之一。很多小微企業有自己的“拿手絕活”而不為銀行金融機構所知;銀行金融機構有放貸需求而又“拔劍四顧心茫然”。兩者之間有一個暢達的資訊交流渠道就可以相得益彰,互相滿足對方的需求併產生效益。
上海市率先打造的“統一資料出口”融資信用平臺,就為小微企業和銀行金融機構資訊溝通提供了很大方便。具體做法是:整合稅務、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資料,為企業精準“畫像”,透過區塊鏈技術確保資料安全共享,讓信用“可見”成為貸款“可及”的基石。
二是要有強有力的機制保證相關政策落實,防止政策“空轉”。
拿上述支援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來說,就是為引導信貸資金快速直達基層小微企業,由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的工作機制。
上述推進會介紹說,自2024年10月該工作機制建立以來,在各地黨委、政府的高效統籌下,在相關部門、銀行機構的密切配合下,四級工作機制迅速搭建、有序執行,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地累計走訪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超過5000萬戶,授信超過10萬億元,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餘額近7萬億元。
推進會同時要求,要加強互學互鑑,總結推廣各地積累的寶貴經驗,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緊密圍繞“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目標,推動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發揮更大效能。
在去年10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針對小微企業信貸方面的“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進行過詮釋:低成本信貸資金要直達基層,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後一公里”;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銀行要開闢綠色通道,最佳化流程,加快辦理速度,銀行原則上要在1個月內作出是否授信的決定;透過節約資訊收整合本、壓減中間環節,減少放貸成本和附加費用,總體上降低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
在政策要求已經明確的情況下,透過強有力的工作協調機制加以推進落實十分重要。各地也可以嘗試組建類似的工作機制,從供需兩端發力,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的問題。
總之,小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是擴大就業、繁榮市場、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當前,消除阻礙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各種壁壘,全力支援民營和小微企業克服困難、健康發展是一項重要任務,實現資訊的充分溝通、加強政策落實機制建設是有效途徑。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非常強勁”!中國霸榜,取代韓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