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金觀平:“一增一減”做好民企融資服務

|金觀平 編輯|朱雙健
來源|經濟日報(ID:jjrbwx)
頭圖來源|AI生成
金融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要求。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全國工商聯近日釋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援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倡議書》,號召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護航民營企業發展,進一步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這為金融業紮實做好支援民營企業服務指明瞭方向。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數量佔企業總數的92%以上,佔小微企業的比重更高。乘著改革開放東風,我國民營小微企業在金融活水的持續潤澤下茁壯成長,在繁榮市場經濟、擴大就業、推動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也要看到,民營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由於規模小、缺少信用記錄和抗風險能力弱,民營小微企業在傳統金融機構參照綜合評估授信的模型下,很難得到充分的信貸支援。個別小微企業為填補資金空缺,選用民間高息過橋借貸,雖然資金週轉問題暫時緩解,但新增融資成本為後續發展增添了不確定性。
在我國社會融資總額中,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仍然佔據主體地位,銀行貸款仍然是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在這種背景下,只有減輕民營小微企業融資負擔,才能助推其輕裝前行。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必要在“一增一減”兩個方面下功夫,破解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
“一增”,即在相關機制和政策的引導下,使增量信貸資金一視同仁惠及各類所有制企業,努力做到應貸盡貸、應續盡續。自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去年啟動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走訪企業超5000萬戶,授信總額超10萬億元,對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拉動作用十分顯著。但金融支援民營小微企業仍不能鬆懈,相較於首次借貸,續貸更是其資金週轉的生命線。針對不同企業經營情況,金融機構應考慮企業面對的具體困難,綜合評估企業的還款能力,完善續貸產品功能,並建立健全相關管理機制,統籌好不良容忍、績效考核和盡職免責的關係,切實為信貸人員鬆綁減負。
“一減”,即減少信貸的中間環節,努力使民營企業得到更多實惠。實踐中,由於銀企溝通渠道不暢,小微企業的“短小頻急”用款需求無法及時滿足。針對這類情況,金融機構要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加快信貸服務精準觸達企業。在貸前,透過大資料探勘企業信用記錄、借款人資產負債結構等資訊,為授信額度提供參考。在貸中和貸後風險管理環節,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賦能作用,推動銀行降本增效。
此外,還要繼續完善財政獎補、保險保障等配套政策,打造民營企業股、債、貸等多元化融資渠道,助力民營小微企業強韌性、添活力。要看到,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將反哺金融市場,為銀行機構創造巨大的展業空間。二者相互促進、雙向賦能,將更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張格格  製作:袁茂麗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