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之曙:如何透過IPO加速企業創新

創新是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隨著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在全球創新中地位的提升,企業創新方式由模仿創新向原始創新轉變,這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資金的持續投入是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證。2000年以來我國研發投入佔GDP比例保持持續增長,中國已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研發投入上的差距,為實現技術趕超打下基礎。
但企業創新需要進入更前沿的未知區域,過程中面臨較大的風險,創新失敗可能導致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損失,而IPO作為股權融資體系中重要一環,為企業創新提供了融資支援,同時在專案甄別、企業估值、投資退出、公司治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融資方式決定了融資結果
表格中展示了1980年、2000年、2020年與2023年市值排名前十的全球企業變化。可以看出,科技型企業的高成長性是市值排名更替的重要原因。1980年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多家為石油行業及相關企業,2023年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科技型企業佔據主導地位。新產業從技術到產品需要經歷培養期、成長期、成熟期的,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使其科技企業得以快速成長,在全球具有很強競爭力。
產業趕超階段,後發國家需要在前沿技術上投入,而融資方式的選擇決定了專案融資可得性。假設存在某一風險投資專案需要投入總資金2單位,企業創始人只有1單位資金,需要外部融資1單位,若專案成功,可以獲得10單位的總收益,若專案失敗,投資人將損失所有投資。
對於投資者而言,只有當獲得的預期支付高於投資額時,投資專案才是可行的選擇。於是我們可以計算出不同融資方式下,投資人能夠接受的專案最低成功率。簡單來看,債務融資條件下,投資人對專案成功率要求更高,使得部分高風險專案無法獲得投資,而這些高風險專案在股權融資下能夠獲得投資,並能夠給專案投資人帶來收益。可見高效的股權融資市場為高風險、高收益專案提供了融資支援。
目前我國大量企業正在透過股權融資方式推動創新的發生。
比如芯聯整合在2023年上市。相較於傳統代工廠只提供晶圓製造環節的代工服務,芯聯整合在業務模式上積極推動創新:以晶圓代工為起點,分別向上延伸到設計服務,向下延伸到模組封裝、應用驗證和可靠性測試,可提供一站式晶片和模組的代工製造服務。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聯整合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將用於MEMS(微機電系統)和功率器件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技術改造專案,二期晶圓製造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IPO融資助力芯聯整合加速技術創新,開啟更廣闊的成長空間。芯聯整合聚焦新能源汽車、工業控制等的泛工業市場。面向新能源汽車、風光儲、電網、工業 控制領域等門檻較高的泛工業需求,公司產能持續擴張,為業務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而專注於電子特種氣體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中船特氣在2023年上市。在積體電路行業和顯示面板行業的驅動下,電子特氣需求不斷增長,而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中船特氣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將用於擴大與提升產能的諸多專案。另外,IPO融資將助力中船特氣打破海外的技術壁壘和專利壁壘,加速實現國產替代。
支撐科技創新的IPO體系
我國正在形成支援創新的IPO體系。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對募集資金用途做出了規定,要求發行人披露募集資金對發行人主營業務發展的貢獻、未來經營戰略的影響。在科創板上市的,應當披露募集資金重點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具體安排;在創業板上市的,應當披露募集資金對發行人業務創新、創造、創意性的支援作用。
2024年4月19日,證監會制定併發布了《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簡稱《措施》),也從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私募投資等方面提出了各項支援性舉措,促進科技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時確保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措施》指出,要集中力量支援重大科技攻關,加強與有關部門政策協同,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優先支援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健全全鏈條“綠色通道”機制。同時,完善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支援科技型企業上市前設立股權激勵計劃,上市後持續實施激勵,鼓勵把核心技術人員納入激勵範圍。特別提出將最佳化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環境,依法依規支援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
《措施》也再一次明確各個板塊定位,科創板堅持“硬科技”定位,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和全國股轉公司共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另外,2023年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正式啟動。註冊制下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檔案的全面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做形式審查,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稽核和價值判斷。也就是說,註冊制下對企業價值判斷是由市場做出的,證券監管部門不對企業價值做出實質性判斷。這對企業創新能力給出了更合理的定價:創新能力強、確定性高的上市公司帶來穩定、持續的投資回報,從而獲得更高定價;而差異化程度低、產業鏈中地位不高的企業估值下降。
政策體系的設定正在引導資本向科技創新領域傾斜的積極影響。隨著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不斷增強,資本市場對於科技企業的投資也日益活躍。這種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不僅促進了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壯大,同時也推動了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促進了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和經濟增長的質量提升。資本市場透過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援,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為整個經濟的穩定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推動了經濟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
總體而言,高效IPO吸引創新能力強、成長性高的企業上市,企業的成長推動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提高投資者回報率,在融資企業與投資者之間形成正向反饋,從而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並壯大資本市場;高效率的IPO融資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支援,並構建起良好的制度環境,建立科技型企業持續發展所需的軟環境;高效的IPO市場不僅能夠緩解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而且能夠構建系統性創新生態系統,包括創新友好型制度、高素質的投資人、健全的監管制度體系,這些都為企業創新提供了基礎條件。
本文摘錄自《公司上市指導手冊》(2024)
楊之曙、王文召 | 著
楊之曙是清華大學全球證券市場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王文召是經濟學博士,任職於清華大學全球證券市場研究院
推薦閱讀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哈評中文網,閱讀更多精品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