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日下午12點半左右,紐約法拉盛三福大道132-35號的一棟公寓樓內,一位69歲的華裔獨居老人Annie Chu被發現死在自己的公寓中已經多日。
大樓管理員Sam表示是他發現異常後報的警,估計老人離世差不多有一週了。醫護人員趕到現場後,發現老人倒在床邊的地板上,已經去世多日,被確認為自然死亡。

正在附近送信的郵差表示,老人在家生病或去世但無人知曉這類情況在法拉盛並非孤例。
他在送信時,如果發現有些相熟的長者長期未取郵件,且未告知過他有旅行計劃時,他就會選擇報警或通知相關方,提醒他們探查究竟。他已經成功幫助過幾個老人擺脫困境。
州眾議員Ron Kim與紐約州老齡辦公室以及運用人工智慧(AI)開展“長者護理服務”的LISMA公司合作,在紐約州開展采用AI技術對獨居老人進行安全監控及提供照護服務的試點。

示意圖
但目前為止,該機器僅提供英文和韓文的應答服務,而法拉盛大量的華裔獨居老人中,不諳英文者佔大多數,他們未能從這一專案中受惠。
有記者在法拉盛三福大道的幾棟公寓樓中採訪了幾位獨居老人,發現這些獨居老人因無人探訪,在突發健康問題時得不到及時救助。
位於法拉盛三福大道132-03號公寓的一位80多歲的張姓獨居老人,來美50多年,年輕時生意做很大,也曾叱吒風雲,在步入老年階段後選擇了獨居。曾經有一次不慎跌倒後在地板上躺了一夜無人知曉。
據《紐約時報》統計,每年紐約市超過300名獨居老人因無人關注而錯失搶救機會。而語言和文化障礙使得老人難以融入主流社會,也缺乏主動尋求幫助的意識和能力。
根據紐約市府老齡部門2023年的報告,紐約60歲以上的人口說中文的佔7%。法拉盛作為紐約市華裔人口最集中的區域之一,許多老年人因語言障礙、文化隔閡以及移民身份的不穩定,使得這一群體更容易被邊緣化。
根據報道,超過40%的獨居老人有抑鬱和焦慮的症狀。尤其在華裔文化中,心理健康問題常被視為羞恥,進一步阻礙了老人尋求專業幫助的可能。需要社會、家庭共同努力為他們提供更安全、更有尊嚴的生活。
來源:僑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