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在競爭的韓國人,正在面對孤獨

今年十月,韓國首爾市政府宣佈推出一個名為“無孤獨的首爾”(The 'Loneliness-Free Seoul' Plan)計劃。此項計劃的目的只有一個:打造一個沒有孤獨的首爾,來全面應對當下城市中日益嚴重的孤獨問題。
原本,孤獨是一種個人經歷。如今,它變成了政府試圖干預的社會現狀。孤獨不同於其它情感體驗,它更加難以向外尋求幫助:正因為沒有人在身邊,所以才無法排解,從而使人陷入孤獨的黑洞。

孤獨雖然難以被量化,但從未來首爾市政府計劃投入451.3億韓元(約23.3億人民幣)在此專案上的數額來看,這不是一個會被忽視的問題,因為和孤獨相關的,還有日益增高的失業率和孤獨死的數量。
正如首爾市長吳世勳所說:“孤獨和孤立不僅是個人的挑戰,也是我們都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當孤獨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後,社會將發生什麼?人們的生活又會有什麼改變?我們根據當今韓國社會的孤獨現狀,從人口、政府和社會等層面整理出了10個觀察
01.
“你會因為什麼而感到孤獨?” 
不夠優秀、沒有目標、害怕失敗……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曾提出一個關於人類需求的心理學理論:即人類的社交和歸屬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感到孤獨。
孤獨感並不總是與社交活動的多少有關,而是與人際關係的質量和深度有關。即使一個人有很多朋友和社交活動,但如果缺乏深度的溝通和理解,人們也可能感到孤獨。
而在韓國,大家感到孤獨的原因則更基於本國文化。比如,當個體認為自己不夠優秀或缺少目標時,孤獨感尤為強烈。有專家認為:許多韓國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人對批評極為敏感,傾向於過度自責,並對失敗感到恐懼。
另外,許多人感到孤獨是因為“過於重視與周圍人的關係”,進而將自我認同依附於其中。有研究指出,如果韓國人感覺自己對他人或社會沒有顯著貢獻,他們可能會體驗到深刻的孤獨感或失敗感。
02.
一生都在競爭的韓國人
在“考試院”中感受孤獨
競爭似乎貫穿了韓國人的一生。
在韓國,應試教育催生了成熟的課外輔導行業。2023年,韓國小學、初中和高中生的課外輔導支出總額達到27.1萬億韓元(約1480億人民幣)。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接受更好的課外輔導,一些家庭經濟條件普通的孩子則容易感到無助。
韓國也擁有獨特的“考試院”文化。考試院最早是為準備公務員考試、資格證考試的學生提供住宿的地方。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一種低廉的租房形式。
因為考試院不需要交保證金,房租遠低於普通單間,許多人因為遲遲無法“上岸”而長期居住於此。考試院的一個房間面積在4至6平米左右,並且沒有窗戶。住在這裡的人通常吃著考試院提供的簡單餐食或泡麵,日復一日地過著壓抑的生活。
這些,都不免讓人感到孤獨。

03.
韓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隱居者
他們的活動範圍不超過100米
出門最遠是去便利店
在韓國,如果半年以上幾乎不出門又沒有社交活動,就被定義為“隱居”。韓國政府也把部分19歲至34歲的人劃分成“孤立和隱居青年”,這一人群長期生活在密閉空間中、有嚴重的社交回避問題、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生活。
根據首爾研究院2021年的資料統計,有5%(53.8萬)的人在成年後成為了隱居者。他們日常所去最遠的地方是樓下的便利店或去拿外賣,活動半徑不超過住處100米。
年輕人選擇隱居,是被動還是主動選擇?在這些隱居的青年中,有44%的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非常不滿”和“不滿”,覺得“有些滿足”和“非常滿足”的僅為16.3%。
除了“因為找不到工作,進而與家人關係不好”等常見因素之外,年輕人日益增加的精神壓力也是讓他們選擇隱居的原因之一。韓國未滿30週歲的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已從2019年的24萬人增長到2022年的36萬人,增幅達50%。2023年,有40.2萬沒有重大疾病或身體殘疾的韓國年輕人拒絕找工作。因這些隱居青年放棄經濟活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約為6.7萬億韓元(約369億元人民幣)
04.
“一人戶”成為新家庭形式
年輕人和老人都是“一人戶”的主要群體
除了隱居之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婚或者晚婚,同時選擇獨居。據韓國統計廳資料顯示,2021年韓國“一人戶”家庭有716.6萬戶,佔家庭總數的33.4%。
這些獨自生活的人更需要有更堅固的支援系統,比如:寵物、朋友、一項喜歡的愛好或運動等。雖然許多人的獨居生活也可以很豐富快樂,但他們更容易與外界斷絕聯絡,產生心理問題,進而發展成隱居。
除了年輕人,老年人也是“一人戶”家庭的主要人群。在“一人戶”的年齡分佈中,60-69歲的人群最多。這些“一人戶”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44.4平方米,只有30.9%的人持有住房,大多數則是靠租房生活。
05.
韓國的老齡化速度即將超過日本
202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韓國人口的老齡化是另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2023年,韓國70歲以上人口首次超過20至29歲人口,並在今年進入了65歲以上人口超20%的超高齡社會。
這些老人不論是獨居還是與後代同住,孤獨成為了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同時在養老金不足的情況下,他們被迫需要和年輕人一同競爭工作機會,來維持生計。
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大泉啟一郎表示,韓國的出生率多年一直低於日本,未來老齡化速度會迅速上升,估計會在2050年超過日本。到2044年,韓國65歲及以上人群佔總人口比例預計達到36.7%,為世界最高,預計將取代日本成為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06.
孤獨死的案例中,男性佔84%
孤獨死的人的遺體,平均要26.6天才被人發現。
「孤獨死」一詞源自日本,指的是死者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死亡,並且死後很久也沒被發現,也沒有人來認領遺體。
2017年至2021年,韓國共發生超過1.5萬起孤獨死案例。其中,50歲至69歲的男性佔孤獨死總人數的 53.8%,孤獨死後遺體被發現的平均時間需要26.6天。此外,許多孤獨死的人在生前有酗酒傾向,63%的孤獨死案例的遺體中血液酒精含量平均達到0.074%(0.03%為韓國的酒駕標準)
07.
年輕人也在經歷孤獨死
二三十歲人群經歷孤獨死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工作
在年輕人就業日益艱難的形勢下,人們很容易因自我價值感的缺失而感到孤獨,進而走上隱居甚至孤獨死的道路。
韓國僱傭勞動部的福利官員盧正勳說:“20和30多歲的人中,孤獨死是由於找不到工作或被裁員造成的。”
在韓國20-29歲和30-39歲孤獨死的人群中,自殺者佔比分別為56.6%和40.2%。根據韓國《孤獨死預防法》,孤獨死被定義為“與家人、親戚等斷絕來往的獨居者悄悄自殺或病死多日後才被發現的死亡”。也就是說在韓國法律中,自殺是被算作孤獨死的。
08.
傳統家庭結構在變化
離婚率走高、家人之間關係疏遠,進而導致孤獨死的案例增加。
在韓國,傳統家庭結構的變遷對不同年齡的人們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因為與家人的關係疏遠,感到在社會中孤立無援,遠離社交圈從而選擇隱居生活。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可能在經歷了離婚或者人生重大變故之後,不得不選擇獨自生活。
當這些獨自生活的人離世時,他們的身邊往往沒有任何親人或朋友的陪伴。他們的去世可能長時間不為人所知,直到因為長時間未支付房租,或因屍體腐爛而散發出的氣味從而引起房東或鄰居的注意。
09.
政府將為市民開通排解孤獨熱線
24小時的線上陪伴
在10月公布的“無孤獨的首爾”計劃中,將會設立一個名為“Smart 24 Platform”的平臺,為感到孤獨的人們提供線上諮詢。
人們可以透過一個名叫“Goodbye Loneliness 120”的電話熱線尋求幫助。這是一條24小時可以打通的熱線電話,當人們在任何時刻感到孤獨時可以和經過專業訓練的顧問對話傾訴自己的煩惱,需要時也會有專業人員進行後續線下訪問和諮詢。
如果你擔憂自己身邊認識的人有陷入孤獨的趨勢,也可以撥打這條熱線,為自己的家人、朋友、鄰居尋求專業的幫助。
首爾市政府也決定將心理健康服務計劃的範圍擴大至全市市民。在“首爾心理支援平臺”專案中,市民將能夠方便地在公立和私立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中進行搜尋和預約服務。首爾市計劃在2026年之前將地區性的心理健康諮詢中心增加至27個,以及在城市花園和樹林中提供療愈活動等。
10.
便利店和外賣平臺將和政府合作對抗孤獨
外賣員進行顧客孤獨風險評估
隱居的人或許可以不和外界進行任何接觸,但他們的生活唯一離不開的是外賣和便利店。首爾市政府決定打造名為Seoul Heart的社群便利店,為孤獨的人們提供一個共享的空間,大家在這裡可以吃到一款名為Seoul Ramyeon的泡麵的同時,會有輔導員和他們進行交流。
獨居人群通常會透過外賣來維持生活,於是政府決定與外賣平臺合作,在外賣軟體上設定評估消費者的孤獨風險的彈窗,進而能提早發現長期不出門的隱居人群。同時,政府發放堂食就餐的折扣劵,以鼓勵人們外出就餐。

🧍‍♀️🧍🧍‍♂️
根據韓國衛生福利部發布的資料,2023年韓國有3,661人因孤獨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也宣佈,孤獨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除了韓國之外,日本、英國和德國等國家也在探索如何減少孤獨死的案例和影響。
或許,當我們選擇一起面對孤獨時,每個人感受到的孤獨就減輕了許多。

編輯:yidan  運營:小石  監製:Algae
資料來源: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sia/southeast-asia/seoul-loneliness-lonely-deaths-campaign-b2633422.html
https://www.koreaherald.com/view.php?ud=20241021050510
https://review.qianlong.com/2023/0526/8037253.shtml
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24-01/24/nw.D110000wzb_20240124_6-07.htm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030436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24A05MV700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25A09CVX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