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的 iPhone 會是什麼?據 The Information 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OpenAI 近幾周曾討論以不低於 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36.41 億元),收購由 OpenAI CEO Sam Altman 與前蘋果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合作成立的 AI 公司。此前,媒體已報道稱,他們計劃聯手開發一款由 AI 驅動的個人裝置,也被外界冠以「AI 時代的 iPhone」的頭銜。訊息人士表示,這款 AI 裝置的設計仍處於早期階段,具體形態還未敲定。可能的方案包括一種沒有螢幕的「手機」和具備 AI 功能的家用裝置。不過,專案相關人員強調,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手機。
實際上,早在去年,就有訊息稱,該專案已從 Laurene Powell Jobs 的 Emerson Collective 以及其他公司獲得了未披露金額的融資,當時,其中一位參與談判的人士表示,Ive 希望籌集高達 10 億美元的資金。Emerson 的創始人 Laurene Powell Jobs ,與 Altman 和 Ive 都有著很久的交情 。Emerson Collective 既是一個慈善組織,也是一家風投公司,其投資專案包括支付服務提供商 Stripe、金融科技公司 Chime 以及人力資源軟體銷售商 Gusto。據悉,自該公司成立之初,包括軟銀 CEO 孫正義也一直與 Altman 和 Ive 進行交流,只是他的具體參與情況目前也依舊尚不明確。有趣的是,紐約時報曾在去年曝出了 Ive 和 Altman 相識的經過。Ive 在 2019 年離開蘋果後,成立了一個名為 LoveFrom 的設計工作室,也曾為蘋果提供服務。Airbnb CEO Brian Chesky 是 LoveFrom 的早期客戶之一。
Brian Chesky 同時也是 Altman 的好友。去年,Chesky 安排 Jony Ive 和 Sam Altman 共進晚餐。報道稱,在米其林餐廳裡,Altman 和 Ive 探討了生成式 AI 如何推動新型計算裝置的發展。這種技術能提供超越傳統軟體的功能,例如總結和優先處理訊息、識別植物等物體,甚至處理預訂旅行等複雜任務。在接下來的幾次晚餐中,Ive 和 Altman 達成共識,決定合作製造一款產品,由 Ive 的 LoveFrom 工作室主導設計。《紐約時報》的報道里,提到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據悉,在 LoveFrom 工作室裡,椅子上擺放著紙張和紙板箱,上面記錄著他們對產品的初步設想:這款產品將利用 AI 技術,營造一種比 iPhone 更少打擾社交環境的使用體驗。
2007 年 1 月,蘋果公司 CEO 喬布斯正式向外界展示了首款 iPhone。今天,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在最新一期 Power On 裡表示,蘋果正準備為 iPhone 20 週年推出重大改版,包括推出可摺疊版本和更廣泛使用玻璃的大膽新款 Pro 機型。Jony Ive 曾表示希望 iPhone 看起來像一片玻璃,而這款 Pro 新機型也正迴歸這一設計理念。只是,生成式 AI 的到來,讓各家廠商在取代 iPhone 這個命題上摩拳擦掌。包括 Ive 和 Altman 聯手打造的 AI 裝置預計將使 OpenAI 與蘋果公司在市場上展開更直接的較量。去年六月,OpenAI 和蘋果宣佈,iPhone 上的 Siri 助手將整合 ChatGPT 來處理部分使用者查詢,並藉助 OpenAI 的模型協助完成寫作和影像生成等任務。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公司並沒有為使用 OpenAI 的模型支付費用。
與此同時,Mark Gurman 今天也透露,雖然蘋果和 Google 之間的合作協議尚未敲定,但他預計雙方最早將在 WWDC 大會上正式達成並宣佈合作,同時會有更多 AI 合作伙伴加入蘋果生態。他表示:「我敢打賭 Meta Llama 模型將進入 iOS 系統,而其他 AI 產品——如 Anthropic 的 Claude 或 Perplexity——也很可能已經在談判桌上了。」此外,據彭博社報道,Meta 計劃最早在今年年底向市場推出第一副帶螢幕的眼鏡,售價將超過 1000 美元,最高在 1300-1400 美元左右,也就是說人民幣可能將突破萬元。而這款即將向市場推出,代號為「Hypernova」的 AR 眼鏡,雖然還不能脫離 iPhone 使用,卻有望真正取代 iPhone,其核心原因在於智慧眼鏡的互動機制。
Meta 準備了兩種方案:眼鏡鏡框側面的電容式觸控,使用者可以滑動、點選眼鏡腿來滾動和選取應用或照片「神經腕帶」,使用手勢來控制眼鏡,可以轉手、捏合來滾動和選取專案,代號為「Ceres」的配件將在包裝盒內隨眼鏡一起提供,這個方案也作為 Orion 的互動在去年進行過演示。並且,第一代的 Hypernova 在右鏡片的右下象限也帶有螢幕,內容會顯示在使用者的右眼,並且顯示效果在向下看時最清晰,至少避免了面對他人時「翻白眼」看眼鏡螢幕的問題。此外,Hypernova 預計將採用高度定製 Android 系統,而不是自家去年推出的 Meta Horizon OS 系統,Meta 也暫時不打算為 Hypernova 配備一個應用商店。開啟眼鏡,顯示完「啟動螢幕」後,圓形應用圖示將水平排布在 Hypernova 的主螢幕,類似 iPhone 和 Mac 的底部「dock」欄,接近當下 Meta Quest 的介面。和 Ray-Ban Meta 類似,第一款 Hypernova 也專注於影像拍攝和語音 AI 功能。
在 Meta 眼中,這款還不能脫離 iPhone 使用的 Hypernova,恰恰是取代 iPhone 的關鍵一步,開始嘗試從智慧手機中搶奪使用者的注意力,讓更多消費者習慣去用眼鏡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不過,當下的消費者已然習慣了智慧手機的多功能性和成熟生態,而無論是 Meta 智慧眼鏡還是無螢幕 AI 裝置,要他們花同樣甚至更多的錢去購買一款 AI 原生硬體,它們都需要證明自己能夠提供更多 iPhone 無法企及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