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不到錢?知名模組企業u-blox宣佈將淘汰蜂窩物聯網業務

作者:Sophia
物聯網智庫 原創
在最新發布的新聞稿中,瑞士知名物聯網模組製造商 u-blox 宣佈,將逐步淘汰其虧損的蜂窩物聯網業務。u-blox 的蜂窩物聯網業務目前有 200 多名員工,預計隨著該部門的關閉,相關崗位也會隨之減少。該公司表示,蜂窩業務的“逐步淘汰”將使其能夠專注於車輛和其他裝置的衛星定位產品,以及利潤更高的 Wi-Fi 和藍牙模組業務。
這個訊息顯得有些突然,畢竟,u-blox 在 2024 年釋出了數款重磅蜂窩物聯網模組產品,甚至就在前幾天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召開的《智慧財產權和與中國的戰略競爭:第四部分—專利、標準和法律戰》聽證會上,來自 U-blox 美國公司的智慧財產權主管還作為代表出席聽證會並進行發言,大談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的“安全威脅”。
所以,本文就來聊聊——u-blox 為什麼要放棄其蜂窩物聯網業務?以及這將對全球物聯網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為什麼要退出蜂窩物聯網市場?

論及 u-blox 淘汰蜂窩物聯網業務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不賺錢”。
2024 年上半年,公司該部門收入為 2700 萬瑞士法郎(2960 萬美元),而同期(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虧損超過 1500 萬瑞士法郎(1645 萬美元)。
雖然和移遠、廣和通、Telit Cinterion 等擁有的市場份額相比, U-blox 算不上蜂窩物聯網模組巨頭,但該公司在業界一直頗負盛名。U-blox 的模組支援廣泛的蜂窩物聯網標準,包括 NB-IoT、LTE-M、LTE Cat 1、3G 和 2G,為警報、聯網汽車、公用設施和其他物聯網裝置提供低速連線。
過去十多年中, U-blox 做出了幾次戰略賭注,以提高其蜂窩物聯網業務的利潤率,但從財務結果來看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一方面,該公司的蜂窩物聯網產品專注於吞吐量較低的 Cat-1 和 LPWA(Cat-M 和 NB-IoT)市場,這些市場面臨著來自中國供應商的激烈價格競爭,使得原本就很薄弱的利潤率更加微薄。Cat-1 因 Cat-1 bis 的出現而提升了相關性,但其價值卻受到嚴重衝擊。Cat-1 bis 模組的價格僅為 Cat-1 模組的一半——因此,為了維持相同的營收,需要銷售雙倍的數量,然而利潤卻更低。為了在未來 eRedCap 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對 Cat-1 bis 的投資是一種必要的“惡行”。然而,對於 u-blox 來說,eRedCap 的商機距離現實太過遙遠,使得其繼續從事蜂窩物聯網業務變得無利可圖。
另一方面,此前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中美關係的緊張,以及其他因素導致的晶片短缺,讓蜂窩物聯網模組客戶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出現了過度訂購的行為,形成較高庫存。時間來到 2023 年以後,終端使用者在作支出決策時較以前更加謹慎,許多公司開始實施“去庫存”策略,導致模組供應商在 2024 年的銷售額下降。簡而言之,前幾年的需求高峰導致了隨後的需求低谷,而這一低谷至今尚未擺脫。對於那些沒有更高價值的市場作為支撐的供應商而言,再等下去已經不可為繼。
當然,u-blox 也嘗試過出售其蜂窩物聯網部門,但並未找到合適的潛在“買家,因此最終才下定決心淘汰這項業務。
未來,透過進一步專注於定位業務,u-blox 將能夠更好地推動創新,利用其獨特的技術資產,並抓住全球定位市場中不斷擴大的機遇,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工業物聯網和跟蹤應用。公司領導層認為,這一戰略決策有望鞏固 u-blox 作為世界一流定位解決方案主要供應商的地位。
u-blox 將與受影響的利益相關者密切合作,儘量減少干擾,並確保逐步淘汰過程平穩、負責。大部分成本削減措施將在 2025 年實施,預計會產生以下財務影響:
  • 消除每年至少 3000 萬瑞士法郎的息稅前利潤損失;
  • 重組對 2025 年第一季度的息稅前利潤造成一次性負面影響,約為 6500 萬瑞士法郎,其中約 40% 為現金;
  • 2024 年第四季度無形資產減值(資本化研發)對息稅前利潤造成一次性非現金負影響,為 3100 萬瑞士法郎。
ABI Research 研究總監 Jamie Moss 用“悲劇感”來形容這一事件,他直言:“u-blox 是首批透過 Cat-M 獲得真正成功的蜂窩模組供應商之一,尤其是在北美,儘管公司規模較小,但仍在 2022 年擊敗了大多數競爭對手。它的蜂窩產品受到客戶的高度評價,其蜂窩業務的任何縮減都不是因產品缺乏競爭力或質量低劣而導致的。對一些人來說,市場經濟不再有意義了。”

“動盪”的全球蜂窩物聯網市場

回顧過去幾年全球蜂窩物聯網市場的表現,整體可以用“動盪不安”來形容。
2024 年 4 月,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釋出的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和晶片追蹤報告顯示——2023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同比下降 2%,這是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首次出現年度下滑。無獨有偶,雖然存在調研範圍、統計口徑的差異,另一家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 也給出了類似的結論,認為 2023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及其相應晶片的出貨量預計將同比下降約 18%,出貨量的下降導致模組和器件廠商的收入同比下降 11%。
市場的低迷和出貨量的放緩和整個蜂窩物聯網行業的“併購潮”相吻合。
  • 2022 年 7 月,Telit 宣佈將收購法國防務、航空、軌道交通和安全供應商 Thales 旗下的蜂窩物聯網模組業務,並組建新的公司Telit Cinterion,從而打造“西方領先的物聯網方案商(a leading Western provider of IoT solutions);
  • 2022 年 8 月,Semtech 宣佈以 12 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加拿大蜂窩物聯網硬體專業公司 Sierra Wireless;
  • 2022 年 12 月,愛立信宣佈將其包括 IoT Accelerator和 Connected Vehicle Cloud 的物聯網業務出售給美國物聯網方案商 Aeris 公司;
  • 2023 年 3 月,物聯網虛擬行動網路運營商 (MVNO) KORE Wireless Group 宣佈已簽署協議,收購客戶參與平臺公司 Twilio 的物聯網部門;
  • 2023 年 7 月,Telit Cinterion宣佈將其車聯網模組業務出售給歐洲物聯網和 IT 服務商 Kontron;
  • 2024 年 2 月,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宣佈取消對法國半導體企業Sequans Communications 所提出的收購案,中止對Sequans 實施的TOB(股票公開買賣);
  • 2024 年 11 月, AT&T 宣佈將停止發展 NB-IoT(窄帶物聯網)業務,並表示希望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之前完成 NB-IoT 網路退役工作,轉向 LTE-M 網路

    …….
探究這些動盪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蜂窩物聯網市場依賴廉價模組和低速連線,這使得快速整合幾乎不可避免。
如今,全球蜂窩模組行業正在成為一場規模遊戲,低成本的中國供應商正在吞噬物聯網模組市場份額,而中國的運營商則主導了全球大部分的蜂窩物聯網連線,領先的中國供應商或許能從其主導的本土市場地位中獲益。不過,隨著中國物聯網產品在海外的擴張,歐美多個國家及其盟友市場的監管和政策環境預計會發生很大變化,尤其是“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威脅論”的盛行,或許會對未來的市場格局產生不小影響。
不過,短期的低迷和動盪並不會影響長期的增長。Mobile Experts 分析師喬·馬登 (Joe Madden) 預測,蜂窩物聯網裝置出貨量將從 2024 年的 5 億臺左右增長到 2034 年的 40 億臺以上。
同時,多家研究機構也都對蜂窩物聯網市場未來的復甦和增長充滿信心。比如,Counterpoint Research 釋出的資料顯示,雖然出模組貨量下降,但 2023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線數同比增長 24%,達到 33 億,預計 2030 年連線數將超過 62 億;2023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線市場收入同比增長 17%,達到 137 億美元,預計 2030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市場收入將超過 260 億美元。
未來,隨著 AI和 IoT 的進一步深入融合,更多潛在的機會和增長尚待挖掘。
參考資料:
《Module maker u-blox quits cellular IoT– ‘the writing was on the wall’》RCRWirelessNews
《u-blox Announces Strategic Decision to Increase Focus on Locate Business and Phase Out Cellular as well as an Impairment》IoT.Business.News
《U-blox to kill cellular biz in latest IoT calamity》lightreading
《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年度出貨首次下滑!RedCap來拯救?》物聯網智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