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紀有話說:
下一代年輕人——注意,這裡說的是 10 後、15 後——擁有的第一件電子裝置會是什麼?既有通訊功能、又不會讓學校老師沒收、還不會讓孩子沉迷、同時又得足夠智慧的電子產品,是什麼?
沒錯,智慧手錶。
根據 IDC《中國可穿戴裝置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4 年第一季度,兒童智慧手錶出貨量達到 404 萬臺。
要知道,IDC 統計出來,同期成年人的智慧手錶,出貨量也就是 505 萬,二者的距離很小。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釋出的最新報告指出,2024 年第二季度全球兒童智慧手錶市場較去年同期增長 4%,成為當季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智慧手錶型別。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現在的兒童手錶,比成年人戴的智慧手錶,功能絲毫不遜色——帶來的麻煩也不少。
來源 | 愛範兒(ID:ifanr)
如需轉載請聯絡原出處

兒童手錶還是太全面了
功能上,通話、拍照、社交、定位、電子寵物、健康監測,一個不少。而且功能齊全得恰到好處:剛剛好能在手錶上使用。
比如手錶也可以聽歌、移動支付、公交卡,包括查英語單詞、播放有聲書,真正做到不用開啟手機,我一個大齡人士也瘋狂心動。
外觀上,也各種卷出新高度。小天才前陣子推出了柯南聯名定製款。你別說,這個翻立式的手錶設計,跟柯南戴的神奇手錶簡直如出一轍。

不過,孩子的需求跟大人總是有不同的。總體來講,兒童手錶廠商會在幾個方面著手:
1. 定位
兒童手錶的首要功能,就是讓家長能找到孩子。
不是能看到孩子大概在什麼位置的那種找到,而是能在一座人聲鼎沸的商城裡、準確定位到具體樓層和所處方位的那種找到,所以兒童手機的定位功能都很強悍。

小米旗下米兔 7 定位功能介紹 圖片來自:官方演示
3D 立體定位、北斗導航、重力感應、14 重定位、關機定位……黑科技往上猛猛堆。

相比之下,常規智慧手錶的定位,更多的是軌跡記錄,用於健身運動的資料收集,對於精度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兒童手錶需要實現家長對於孩子位置的控制,對精度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2. 系統
跟成人產品不同,很多兒童手錶的廠商都會設計一套激勵系統。雖然細節、設計各有不同,不過都從一個理念出發:保證使用的趣味性,能持續地吸引小朋友。
Google 五月時,釋出了新的兒童手錶產品 Fitbit Ace LTE,整個產品融入了大量的遊戲元素,包括內部系統,也做成了遊戲活動,讓孩子邊玩邊運動。

Gabb 兒童智慧手錶是由 Gabb Wireless 公司推出的,專注於兒童的產品。Gabb 的系統是每日步數,達到目標會獲得硬幣獎勵,用來投餵小朋友養的數字寵物。

小天才則有一套比較複雜的積分系統。
加好友、簽到、運動步數達標,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可以用來買新錶盤、徽章、聊天皮膚、暱稱等等。

不要小看這東西,小紅書上有不少用貨真價實的人民幣,買賣小天才積分的。在孩子眼中,這才是真正的虛擬資產啊。
3. 攝像頭
跟普通智慧手錶頗有不同的是,兒童手錶上攝像頭快要成標配了。這個需求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可以和家長自由視訊通話,另外也可以用來自拍、識圖、查單詞等等。
國內品牌的兒童手錶,攝像頭平均畫素在五百萬,超過一千萬畫素會明顯抬高價格。對於孩子的日常需求,五百萬-八百萬的畫素也就差不多了。

國外的品牌就比較參差不齊,有的玩具機畫質相當糊弄。

滑著滑著還看到一款翻蓋設計的手錶,前後雙攝。再一看,這個橙色的 logo 怎麼有點眼熟——好傢伙,原來就是小天才的海外版。

放眼海內外,兒童手錶這個賽道上真正的大玩家,只有一個:小天才。

小天才的「天才」手筆
兒童手錶是一個遠遠被低估了的市場。在這樣一個市場裡,小天才的市佔率在 2020 年前就已經處於領先位置。
曾經有這樣一個說法:最讓微信恐懼的產品,是小天才電話手錶。
國內的兒童手錶品牌,基本上都支援微信聊天。很好理解:除了打電話,通訊軟體也就是微信了。
但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小天才,恰恰不支援微信,只有小天才自己內部的「微聊」。

這是一個內建的封閉 SNS 軟體,加上好友之後,可以聊天、髮狀態、給別人的狀態點贊,活脫脫一個手錶上的朋友圈。

這也是得益於 2017 年 4G 網路鋪開的契機,通訊不再只侷限於文字訊息。抓住這個機會的小天才,推出了高階線產品,搭載驍龍晶片和安卓系統,進一步靠近智慧手機。
不過,小天才上有大量的應用並不是基於安卓的,而是自研封閉的。比如小天才的微聊,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社交工具。其它品牌手錶也沒辦法互動,家長在自己的手機上,也只能透過微聊跟孩子聯絡。
建設一個封閉系統只是第一步。更「天才」的一步,是開發了「碰一碰」這個功能。

「碰一碰」本身就是一個很能激勵人的動作。掃碼、搖一搖是人機互動,碰一碰是自然的人與人互動。遠遠勝於微信搖一搖的功能:兩個孩子把自己的手錶碰一碰,就能互相成為好友。
跟大人所想象的不同,研究表明,當孩子長到 4-5 歲,就會萌發強烈的自我意識,開始追尋個人興趣和關係網路。等到了幼兒園和小學,走入集體中時,則會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社交範圍。
這意味著,孩子們的生活裡,交朋友不僅重要,而且更簡單。下樓玩兩圈,出去上個補習班、興趣課、夏令營,都可以認識新的人,用手錶加好友。

圖片來自網路
社交,所有軟硬體的 killer feature,產品研發的耶路撒冷。小天才憑藉這神來一筆,成功地把孩子們圈進自己的生態裡,並且進一步透過和社交繫結的積分系統,徹底把孩子跟小天才手錶鎖死。
從 2019 年開始,小天才的銷量就一路走高。今年它的市佔率高達 48%,比華為、小米、360 等品牌加在一塊還要多,在兒童手錶賽道斷層領先。
畢竟,鎖死了孩子,父母還跑得了嗎?很快家長們就發現,無論華為、小米等品牌的功能做得如何好,也架不住孩子一哭二鬧三上吊,非要買小天才不可。

很多兒童手錶廠商們曾經走過一段彎路:拼命強化定位和通訊功能,卷攝像頭和定位系統,都是以這兩個功能為目標。
定位是家長們的剛需,《連線》雜誌針對美國的兒童手錶市場做過報道,美國心理學會首席科學官米奇·普林斯坦認為,在短短一兩代人的時間裡,父母監控孩子的方式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慧手錶有可能以某種方式變成電子臍帶,這也存在潛在的風險。」
但這個需求並不足以製造出這樣的賽道王者,畢竟要論技術力,華為小米這樣的大廠是沒在怕的。

imoo 即小天才的英文品牌名,全球市佔率已經達到 48%。圖片來自:Counterpoint Research
然而現實是,孩子的需求跟父母並不一樣,尤其是到了一定年紀的孩子,會想要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想象一下:當週圍的小夥伴紛紛亮出自己的小天才,只有你家孩子一個人,孤零零地戴著不同品牌的手錶,這時哪怕戴的是蘋果最新、最高配置的 Apple Watch,也只會顯得不合群。
更何況,好友也根本加不上。班裡的同學已經在小天才上建群了,班長通知都看不到,孩子的社交生活很難展開。


成也社交,敗也社交?
家長對這種狀況也很頭疼:兒童手錶的作用場景很明確,就是保持孩子跟家長的聯絡,其它只是錦上添花。如果像手機一樣複雜,兩千塊也可以買個手機了,何必單獨買個手錶。
好訊息是,小天才的鎖定優勢,並非牢不可破,而且漏洞,恰恰是它自己埋下的。
B 站 Up 主「砍柴的尼古拉」在一次街訪中發現,孩子們用什麼品牌的手錶,完全是從眾:班裡用小天才,就都用小天才;班裡用華為,就全都用華為。

圖片來自:B 站使用者@砍柴的尼古拉
兒童由於年齡小,缺乏獨立判斷能力,容易模仿周圍同齡人的行為。看上去他們是被「洗腦」了,但實際上只是在模仿身邊人的行為。
小天才的確是斷層領先,但它的優勢同時也是劣勢:高度年齡限定。用華為的孩子,可以在慢慢長大之後,從兒童手錶,更換其它產品線的智慧手錶,甚至用華為的手機。

這意味著,當孩子們逐漸長大,周圍的同齡人陸陸續續開始用微信的時候,他們拋棄小天才的速度,只會更果斷。
不過,只要小天才還能繼續滿足家長監控的需求,就還是繼續會有市場,不是嗎?
但恰恰是過於發達的社交功能,影響了家長對孩子的監控:行蹤監控是監控,社交監控就不是了嗎?
央視新聞曾經在 315 特別節目中,報道過兒童手錶透過社交功能,繞開監管。

節目中的家長表達的擔心,恰恰就是手錶正在讓孩子的社交生活,脫離自己的監控。
不知道孩子都在跟什麼人打交道,就跟小朋友走丟一樣,令家長萬分焦慮。甚至會比單純的走丟更可怕:孩子迷路了可以找老師、找警察幫忙。孩子人在眼前,卻抱著手錶跟陌生人聊天,誰都幫不上忙。

簡單來說,小天才的優勢在於社交,而社交就是要廣交朋友、多交朋友,但過多加好友,會反過來影響家長對孩子的管束——本末倒置了。
一切風調雨順的時候,社交是壁壘;一旦塌了,首先砸的就是自己的腳。
《連線》的報道中顯示,全球的兒童智慧手錶需求都在激增,尤其是疫情之後。這些智慧手錶不好上網、上社媒,是讓許多父母感到欣慰的事:網際網路的危險,不比現實生活中的要少。
「危險感知與實際危險之間的區別可能非常重要,」美國心理學會首席科學官普林斯坦說,「很多家長對危險的感知都比較強烈。」
這並不是說父母要全面掌控孩子的生活,而是希望孩子走進網路世界的節奏,不必太快。
*頭圖及封面圖來源於AI,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最潮酷的科技媒體「愛範兒」,歡迎關注。

溫馨提示:雖然我們每天都有推送,但最近有讀者表示因平臺推送規則調整,有時候看不到我們的文章~
歡迎大家進入公眾號頁面,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點亮⭐️,收藏我們的公眾號,新鮮內容第一時間奉上!
*文章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