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勸長輩戒菸時,他們總擺擺手說“抽了一輩子,不還是好好的?”;轉發科普文章給家人後,反而被質疑是“被洗腦”了;建議長輩別吃隔夜菜,卻被扣上“浪費”的帽子……

圖片來源:科普中國
說服別人往往並非易事。無論是和長輩溝通,還是嘗試與其他人傳達觀念,即使我們擺出事實、講道理,也常常難以改變他們的看法,甚至可能適得其反,讓對方的態度更加固執。

這其實和心理學上的“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有關。
Backfire意為發動機或車輛回火、逆火,也有“產生事與願違的不良(或危險)後果、適得其反”的引申義。
“逆火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指當人們的信念受到相反證據的挑戰時,即便這些證據具備高度的科學性、嚴謹的邏輯性以及強大的說服力,人們也並不一定據此修正自己的錯誤認知,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反而會更加堅定原有的立場。
The backfire effect is a cognitive bias that causes people who encounter evidence that challenges their beliefs to reject that evidence, and to strengthen their support of their original stance.

圖片來源:公眾號“第一心理”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便是“逆火效應”在網際網路上最直接的體現。美國疾控中心曾在官方網站試圖闢謠“流感疫苗會導致流感”的謠言,資料卻顯示,闢謠後,那些對疫苗副作用高度關注的人反而更不願意接種疫苗了。
在資訊傳播時,規避好“逆火效應”,能夠更有效地傳播真相,促進更理性的討論和決策。
當然,人們並非任何時候都蠻不講理。但當這兩種情況發生時,“逆火效應”就容易出現,溝通也因此變得困難:
許多長輩的觀念不只是關於“對”或“錯”,而是和他們的“身份”息息相關。因此,當資訊與自我價值掛鉤時,比如向長輩介紹新的育兒方式,這種新的觀點可能被解讀為對個人能力或經驗的否定,長輩會認為這是在否定他們過去十幾年的努力。

圖片來源:公眾號“每晚一卷書”
此外,當強烈負面情緒被激起時,人們往往更關注保護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理性思考。這時候,你越是講道理,他們越會反駁。
When these two situations occur, the "backfire effect" is more likely to arise:When information is tied to self-identity, new perspectives may be perceived as a denial of one's abilities or past experiences.When strong negative emotions are triggered, people tend to focus more on protecting their feelings rather than engaging in rational thinking.
想要做到“以理服人”,需要讓溝通雙方處於一個冷靜、理性且開放的交流環境,給予對方足夠時間消化資訊。

在溝通時,我們可以先用容易接受的“弱觀點”開啟對話,例如勸老人使用新電器時,不要強調舊方法落後,而是突出新產品的便利性,可以說“這個新電器操作很簡單,能讓你省不少力氣”。
同時,儘量用簡單易懂的表達,避免使用過於複雜或專業的術語,比如解釋理財知識時,不要一上來就講複利公式,而是用“錢生錢,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這樣的比喻,降低對方的理解難度,使對方更願意接受新的觀點。
To persuade through reason, establish a rational and ope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llowing time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egin with gentle approaches and use simple analogies rather than technical jargon.
另外,溝通方式也很重要。別讓對方感覺被指責或批評,這樣可以減少對方的防禦心理。比如,討論敏感話題時,多用“我覺得”“我理解”這樣的表達,而不是直接說對方不對。
Avoid accusatory language—opt for empathetic phrases like "I feel" or "I understand" to reduce defensiveness. Patience and tactful communication in a relaxed atmosphere foster smoother acceptance of new ideas.
總的來說,多一些耐心和技巧,少一些強硬和急躁,讓對方在輕鬆的氛圍裡慢慢接受新觀點,溝通就能順暢不少!
編輯:黎霈融 弓玥琪
實習生:林楚欣
來源:科普中國
參考文獻:
[1] The Backfire Effect: Why Facts Don’t Always Change Minds – Effectivology [5]Want to Win a Political Debate? Try Making a Weaker Argument – Pacific Standard
[2]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3年2月2日). 逆火效應:真相真的越辯越明嗎
推 薦 閱 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