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票房徹底瘋了!

前幾天說過《哪吒2》的票房可能最終會突破百億,後臺不少人說我做夢。結果這沒幾天,它就已經超過86億,而燈塔給它的預測票房,更是已經達到了驚人的:
145億!

因為票房過分超預期,乃至於我買的光線傳媒股票一直在漲,五天的時間漲了90%,簡直可怕。

越預測,數字越高,恐怖如斯。
可誰曾想這時候受害者也出現了,還是主要投資方的董事長。
他叫王長田,60歲了,他掌舵的光線傳媒投資了這部《哪吒2:魔童鬧海》。但現在他正遭遇“拿破崙”般的待遇。
故事的起點遠在2023年3月,當時王長田寫了一份致光線員工內部信,裡面提到《哪吒2》會在一年後上映。
不久后王長田接受採訪表示:
“希望《哪吒2》在2024年,帶動中國電影票房進入70億時代。”
看到報道後的豆瓣網友卻沒有對他表示支援,而是冷嘲熱諷,說夢裡啥都有。
於是就有了這一幕:
王長田脫離群眾大放厥詞
因為當時市場行情並不好,春節檔冠軍《熱辣滾燙》票房是34億元,屬於過去幾年的低值了。很多人還覺得中國電影要完了。
但這些冷嘲熱諷也沒有打消王董事長的信心。
到了2024年6月,一次課堂上,他自信預言《哪吒2》票房保底50億。

70億也不是不可能。
此話一齣,也讓網友對他的專業性表示懷疑,紛紛吐槽:
王長田不懂市場心比天高
今年1月的2024微博之夜他也沒消停。
王長田面對鏡頭揚言,系列作品裡第二部往往很難超過第一部,但這次“哪吒”動畫做到了。
要知道《哪吒1》取得了50.35億元的票房,但最近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信心不足,所以一開始業內人士普遍覺得《哪吒2》票房最多45億,不能再高了。
這麼一對比,大家自然要碎碎念質疑一番:
王長田眼高手低目標過高
但事與願違本就是世界的常態,就像這次,從春節檔開始起,《哪吒2》就拿出炸裂的表演。
7天50億!
而此前的冠軍們,至少要用20天才能達到50億。
這下網友們不得不調整口風,感嘆:
王長田聯手大拿預測精準
接著《哪吒2》再用不到48小時的時間,也就是總共不到9 天達成60億。
還在蜜月期的網友情緒自然起波動了,轉頭詼諧地說:
王長田過於謙虛信心不足
好戲沒完,《哪吒2》又總共用10天9時42秒突破70億大關。
此時此刻,之前王長田的預測成了烏鴉嘴,對此,網友自然可以“抱怨”:
王長田唱衰魔童居心不良
光罵也不行,還要教他做點好事。
有網友說我已經二三十歲了,你才六十歲,正是出去闖的年紀,那你怎麼不去多多應酬?
然後齊刷刷地呼籲:
不去拉動排片,晚上還睡得著嗎?
這下問題真的複雜了:
保守派覺得激進派還是太保守了。
很多網友只知道《哪吒2》票房很好,不知道究竟這票房的實現有多猛。
我們可以來看看。
首先是預測超乎想象地攀升。
一開始是45億,然後是60億,再後來是85億。
再後來是108億了。
還不夠。
前天還是120億。
僅僅一天後變成142億。根本停不下來。
其次是排片率。
春節檔7天,它以近50%的排片拿下71%的票房,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關鍵不靠密匙延期。
以前的票房冠軍,跨過40億之後或多或少需要是靠金鑰延期一點點往上蹭票房。沒有《哪吒2》這樣在檔期內直接殺進50億的。
關鍵也不靠票價。
實際上《哪吒2》的平均票價是49.0元。和之前的《長津湖之水門橋》《流浪地球2》《滿江紅》一樣。
而且,似乎隨著票房的上漲,平均票價反而在下降。
特別是,看下面兩張圖,可以看見今年春節檔平均票價明顯低於過去四年的
所以很多人吐槽今年票價上漲,這可能是身邊統計學了。
那這種情況下,《哪吒2》的票房還漲得這麼猛,足見含金量了。
為了一起見證奇蹟,貓眼也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他們做了全球票房榜,為的就是這部動畫電影能轟轟烈烈地——
爬榜。
一開始《哪吒2》處在第50位。
然後不斷攀升,升到了31位。
現在已經衝進了前三十。
按照之前預測的142億總票房,足以擠掉《蜘蛛俠:英雄無歸》爬到全球影史第7。 
值得注意,為了方便大家觀看爬榜的盛況,貓眼乾脆把貨幣單位改成了人民幣。
這時候試想一下,不斷打敗一個對手,就能讓中國網友開心一次,好像大家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這事本身就很燃。
另一邊,燈塔也沒閒著。
已經把“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拉出來排了,旨在貼合國人愛衝榜的熱情。
無論最後《哪吒2》全球票房如何,但讓人看到一個震撼現象:
單一國家市場對全世界,足以證明中國的消費力有多強。
事實上,全球票房榜裡的名作,基本都是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因為只有好萊塢的電影有全球影響力。
特別是前三十里,沒有一部美國元素以外的電影。
直到今年出現了《哪吒之魔童鬧海》。
實際上,很長時間以來,美國以外的電影也許能拿很多大獎,也許能在各大評分網站上拿到很高的分,但就是很難賺到全世界人的錢。
比如韓國電影《寄生蟲》,雖然拿了奧斯卡,但全球票房加起就是隻有2.5億美元。
這已經是非美國電影裡很好的成績了。
那《哪吒2》呢?
至少海外上映後好評如潮。
一些網友會感嘆:
“大型科技、電影、遊戲、新能源車、天啊,中國這一年裡都在引起全球轟動啊。”
有的法國媒體用一種很標題黨的方式表示:
“中國vs好萊塢:這部電影票房大爆而且成為阿凡達3和侏羅紀4的有力競爭對手”
大家都想看到了一種中國挑戰好萊塢的力量。

這不是文化輸出,什麼是呢?
說到這裡,兩種觀點就站不住腳了。
一種是不願意承認這種票房奇蹟的。
他們在上映前和上映過程中,不斷開出賭注,覺得這電影票房一般。
“高於40億我直播吃翔”
更有甚者表示:
“每多一元,就多吃一斤。”
只能說小饞貓,一句話讓自己後半輩子吃喝不愁了。
還有一種說“守住春節檔事關中國電影存亡”的言論。
他們認為年輕人不愛看電影了,電影市場寒冬已來,所以為了守住中國電影的未來,大家幫幫忙去電影院買票吧,哪怕不太好看的作品。
這種帶點道德綁架意味的觀點潛藏一個基本邏輯:
好片也救不了市場,所以觀眾要為爛片買單
事實上未必如此。
你看《隱入塵煙》在排片極少的情況下,慢慢有了起勢,獲得了文藝片的可觀收入;
同樣,《紅海行動》以10%排片的開局,再考慮這是一部血肉橫飛的現代戰爭片,被認為不適合在春節期間上映。但後來它反超《唐人街探案2》成為春節檔冠軍。
再有就是現在的《哪吒2》。
說白了,你做得好,觀眾自然會以票房大賣的形式狠狠砸你臉。

(馮小剛客串周星馳電影《功夫》)
還能說什麼呢?
最後,我會想起一部華語電影裡的臺詞:
“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好好做夢吧。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7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