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影史第一」,誰是最大贏家?

作者/凱斯 小七
編輯/章魚
電影市場很久沒有這麼沸騰過了。
沒有爭番位,沒有廝殺,公認的3歲百億大男主——
《哪吒之魔童鬧海》。
《哪吒2》的票房預測,從剛開畫的將將40億一路狂飆,預測數字每天一漲,從60億、70億,逐漸躍升甚至94億。
平臺給出的最新的預測資料,是108億。
比看股市曲線和即時賽馬還刺激。
一部“動畫片”,為什麼能火成“影史第一”?
“百億”票房背後,誰又是最大的贏家?
哪吒,為什麼這麼火?
大年初三開始,《哪吒2》的票房就開始了令人震撼的“5天連續逆跌”,單日總票房最高達到了8.6億。院線排片佔比一度達到了驚人的80%。
熱評說,這是高開瘋走
兩大專業票房資料庫,預測的資料曲線已經“脫模”,甚至跟不上票房的增速。
社交平臺上更是一片的“自來水”,打卡曬的已經不是電影票,而是“全民參與百億大專案”。
尤其在票房預測來到94億後,大家紛紛表示,“一起砍一刀,抬到一百億”,史稱“百億補貼計劃”。
就連專業的電影博主也感嘆,“作為一個長期觀察票房的人,我完全地、徹底地目瞪口呆,我真的不懂。”
而隨著票房上漲,《哪吒2》打破的紀錄越來越多。
58億的票房超過《長津湖》,登頂中國票房榜只是個開始。
隨後的資料追逐戰,已經不再侷限於本土。要打破的紀錄,也越來越多。
2月7日21時12分,《哪吒2》的中國票房達到67.93億元,正式超越好萊塢大IP《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北美票房,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耗時僅僅10天。
有電影博主統計,如果《哪吒2》的票房達到95億,將超越《復仇者聯盟2》,成為全球影史票房第20名;
當票房達到100億時,不僅成為內地首部百億電影,還將超過《超級馬里奧》,進入全球動畫前三;
當數字來到106億時,這個名次還將進一步重新整理,躍過《冰雪奇緣2》,斬獲全球動畫票房的亞軍。
那些看起來難以攀登的目標,似乎並不是遙不可及。
如此狂飆突進的勢頭,業內也未曾預料到。
就在兩年前,《哪吒》系列的總出品方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放話說《哪吒2》預計票房70億,當時業界一片譁然,這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現在看來,這個數字還是太過保守。
兩大專職票房預測平臺貓眼和燈塔,微博賬戶日常互動量原本只有零星的個位數,但這幾天的評論區,擠滿了催更新預測的網友,“今天的預測資料怎麼還沒出來?”
給出了94億預測資料的燈塔,被吐槽“太保守,隔壁貓眼都預測108億了”。
大家一邊看著即時資料一邊翹首期盼,“本來以為預測瘋了,結果每天票房都打臉,現在全信了。”
根據行業慣例,票房收入有大約55%都歸於影院與院線,幾十億的票房分成,給這幾年慘淡的實體影院回了好大的一口血。
百億票房的大盤,更是直接盤活和提振了2025年的電影市場。
畢竟,2024年內地的電影總票房僅為425.02億元,比上年減少22.7%,觀影總人次同比減少23.1%,直接跌回了2015年的水準。
不少媒體報道,“電影市場受到多重挑戰”。
在短影片的衝擊下,去年的春節檔冠軍只有30多億票房,全年都沒有太多破圈的全民爆款。
而氣勢如虹、票房一路狂飆的《哪吒2》,帶動了這個“史上最強春節檔”
這名號並非誇張,據國家電影局的統計資料,2月5日13時29分,春節檔上映新片總票房就已經突破100億元,比去年提速了13天,提振了電影市場的信心。

與其說《哪吒2》破的是票房紀錄,不如說破的是當下的觀影人次極限。
為什麼哪吒能“贏”?
自然離不開精緻的特效、好的故事、立體的人物塑造,乃至對國漫崛起的自豪。
但究其根源,還是在於“超預期”。

精細到每一根髮絲、百萬條鐵鏈不能相互穿模的建模是超預期;每一個哪怕邊緣角色都精細刻畫、給予鮮活的設定是超預期;對大主題和小主題的完整討論是超預期。

導演餃子在接受採訪時說,“觀眾給了我們做第二部的機會,不能隨隨便便‘端上桌’。”
《哪吒2》也許有不算“完美”的地方,也有人覺得劇情老套、屎尿屁笑話太多。
但不可否認,它是一部尊重觀眾的電影。
人們頂著近些年高企的電影票價,花真金白銀二刷、三刷,或許是想向市場證明:
不是大家不看電影了,而是市場上少有尊重觀眾的好電影。

百億票房,誰是贏家?

《哪吒》賺了這麼多錢,都歸誰了?
不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哪吒》的出品方都僅為五家公司——或者是光線傳媒參與,或者是導演餃子直接控股。
換句話說,與其他電影數十家公司聯合出品、分攤風險和收益不同,《哪吒》系列追求的就是光線傳媒一家的自給自足
有媒體分析稱,這種押寶式的出品結構,源自光線對《哪吒》這個IP的空前自信。
而從結果來看,兩部動畫電影也確實都用極高的票房成就了這場豪賭:
哪吒不僅是大銀幕上的英雄,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光線傳媒的英雄。
在《哪吒1》上映之前,光線其實已經深耕了國產動畫電影多年。
雖然其旗下的彩條屋也出過像《大魚海棠》、《大護法》這樣的代表作,但在商業上卻一直都不溫不火。
2018年,光線傳媒的全年營收不到15億,主業首次處於虧損狀態。
2019年暑期檔,《哪吒1》“魔童降世”,超過50億的票房將光線的股票在短期內拉高了近20%,並最終以12億元左右的投資收益,讓公司在該年的第三季度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與此同時,在6年前,由於漫威的《復聯4》席捲全球,所以當時幾乎所有的影視IP都想搞個“XX宇宙”。
而光線傳媒也藉著這個潮流,在《哪吒1》成功後的次年國慶檔,放出了“封神宇宙”的第二部動畫電影《姜子牙》。
雖然該片的導演並不是餃子,但因為《哪吒1》開了個過於漂亮的好頭,所以片子未經上映就預售票房過億,即便最後口碑譭譽參半,也斬獲了15億的優秀票房,成為當年公司財報上亮眼的一筆。
那之後,餃子開始磨他的《哪吒2》,“封神動畫宇宙”專案幾近擱淺,光線傳媒的年淨利潤也開始在正負之間搖擺。
其實每年的春節檔光線傳媒都有所參與,但其所主推的電影基本都很難在商業上成功。
譬如2023年的動畫電影《深海》,即便有著驚豔的視覺特效和《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操刀,最終也在慘烈的春節檔廝殺中敗下陣來,成為了被票房虹吸的炮灰。
在這樣的背景下,光線要想再度起飛,還得靠三太子再鬧東海。
2025的春節檔,伴隨著《哪吒2》的票房衝向百億,6年前資本市場上的一切,便以一種更誇張的方式再度重演:
根據對2月5日光線傳媒釋出的公告的解讀,公司已經從《哪吒2》現有的票房中獲得了10億左右的營收,相當於2023年公司全年營收的一半以上。
同一時間,光線的股價在節後暴漲近40%,在一片慘綠的影視股中一騎絕塵。
這還沒完。
6年前,《哪吒1》雖然在票房上創造歷史,但後續的衍生IP開發卻不盡如人意,當時網路上的盜版周邊一搜一大把。
雖然光線後續緊急搶注了超過1800個相關商標,但伴隨著院線的紅利期過去,也基本屬於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了。
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哪吒2》便在上映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卡片、潮玩、盲盒等多種“穀子”的授權佈局。
而伴隨著影片的票房屢破紀錄,《哪吒2》周邊手辦的眾籌金額一週就突破了1500萬元,與萬代南夢宮合作的潮玩預售日期排到了2025年6月之後,與集卡社聯名的收藏卡僅10天銷售額便輕鬆破億,與泡泡瑪特合作的“天生羈絆”系列盲盒不但賣到全面斷貨,還把泡泡瑪特的股價連帶著拉高了4%。
可以說這一次,魔童哪吒這個IP,算是真正實現了商業上的可持續開發。
而作為這一切的締造者,兩部《哪吒》的導演餃子自然也是電影成功的最大受益人。
有網友按照導演從片方淨利潤中獲利5%進行估算,推測如果《哪吒2》最後真能票房百億,那麼餃子至少能從片方27個億的分成中獲得1個多億的收入,這還沒有算他從出品公司裡所獲得的股權分成,以及各種影視周邊所創造的分紅……
其實在《哪吒1》創造歷史後,就有網友討論餃子是否僅靠這一部片子,就從一個需要啃老媽退休金的大齡動畫人,一步跨越進了財富自由的殿堂。

但現在回看,《哪吒1》給餃子更多的,應該是一個名叫“續作”的重壓。
雖然在製作《哪吒2》時,餃子已不會再如做第一部時那樣窘迫到像“生活在空間站”裡,片子的製作經費也比前作多出了數倍。
但因為信奉“必須傾其所有,去實現最好的效果”,這個年過40的四川人再一次拉上他的團隊,開始了和《哪吒2》長達5年的漫長死磕。
所幸,最終成片皆大歡喜——當《哪吒1》裡最難做的特效,放到《哪吒2》裡都只能算第三檔時,這電影再一次創造歷史,就真的只是時間問題了。
從商業的角度看,《哪吒》或許並不是那種最有“錢味兒”的專案:
它IP的利用率太低,製作週期太慢,影響收益的不可控風險實在過多。
但對於觀眾而言,我們則希望《哪吒》這樣的電影越多越好。
畢竟,我們希望這個市場上多一些對品質的執拗,多一些對電影的真誠,多一些對極致的追求。
而只要你做得足夠用心,觀眾就會給你超出想象的回報。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