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三寶媽呀,本文來源:公眾號“三寶媽北歐教育”
………………………………….
這幾天,
見了一位90幾歲的老人家,
一位曾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執教的教授。
我上學時,他已經不代課了,但鄉情讓我們有了交集。
這次見面,我問他,關於子女教育有什麼感想
他跟我說👇
人生只有一件事兒,
活好你自己。
至於子女,不用管,
你活好了,就是最好的教育。
然後,說了三句話。

01
放過你自己
這句話,我深有感觸。
現在各種概念越來越多,
包括“最好的父母”👇
你得工作、家庭兩手抓,打得敗生活苟且,扛得住情緒決堤,還得在孩子面前,呈現最好狀態的自己。
這碗雞湯,真歹毒啊。
有多少父母,信了,喝了。
(我能說,我剛生老大時,照做了嗎

)
無視自己的時間、精力、需求,盡職盡責地力求以最好的狀態出現在孩子面前。
可明明,
保持最好的狀態,
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畢竟,
誰能一直處於“最好的狀態”呢?
你發現沒,
就是當我們上一天班很累,狀態不咋地時,
很難好好地和孩子相處,
無數聲媽媽、媽媽、媽媽…在耳邊立體環繞,說真的,想嘆氣😮💨

後來,我發現,
那個“最好的狀態”換來了“最糟糕的自己”和“最不好的孩子”。
甚至,都怕了,
怕我對生活的疲倦和無奈,無形中成為孩子未來生活的預演。
想到他可能會走我的老路,我就會打冷顫。
心裡有一個聲音說,
我是個壞媽媽嗎?

後來,我“擺爛”了,
不再評判自己的狀態,
不再去評判自己的教育方式,
也不再去評判孩子,
自己去往好的方向努力,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想說,
如果,此刻,你累了,
請張開雙手,用力抱抱自己,
並對自己說:
“謝謝你,辛苦了,承擔了這麼多”
而且,我們是不是可以,
給孩子一個機會,看到父母的“無力”。
與其維持最好的狀態,
不如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02
搞好關係
這是老人家的第二句👆
“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啥意思呢,
直譯是父子之間不要相互求全責備,要求太多會關係疏離,可能埋下大雷。
“責善則離”,
為什麼一向親近的孩子,會變得生疏?
多半是關係出了問題。
想想也對,
不管對方多愛我,
但如果我的行為沒有得到有效回應,內心真正的東西沒有被看見,
那別想我聽對方的,聽不了一點。
憑什麼呢,對吧?
我要蘋果,你非給梨,還得我誇好吃?
所以,
不管我們多愛孩子,
當孩子的行為得不到有效回應、真正的內心不被看見,
就很容易出現對抗和拒絕父母的行為。
或者說,
想想咱小時候,真聽話嗎

至少,我不敢說“聽”。
不管是我們,還是孩子,
不會因為父母生養了自己,就自願服從父母的管教,
不會因為父母的這重身份,就自動認可父母擁有管教的權力。
孩子願意聽話、服從管教,
是因為孩子真的愛你。
可心裡還是委屈,
覺得父母在濫用這種管教權。

這個影片大家看過沒,父女倆都好委屈。
其實沒有誰錯,只是雙方都沒有看見對方內心的點。
那怎麼辦?
人類發展心理學家把教養的根基稱為“依戀”關係。
就是,
我們與孩子之間有一種聯結,
讓我們相信對方,認可和看見對方的情感。
而建議“依戀”的秘訣不是去做什麼,
而是在孩子心中擔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說句打擊士氣的,
想維繫這種關係有點難,
畢竟人世間不只存在親子這一種關係。
它會受到各種干擾,還會遭到其他關係的破壞。
那最簡單,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可能就是言傳身教。

03
你沒有的
怎麼給到別人呢?
如果前兩句,我還在思考,
那麼,
我被他的第三句話,定住了。
我要是乾枯的,我拿什麼滋養對方?
我要是活不好自己,又怎麼能要求孩子活好呢?
大道至簡,
簡單到,人生只剩下一件事——活好自己。
你可能會說,這不廢話嗎?
可老人家說👇
除了“活好”,人生沒有別的事。
為什麼?
還是關係。
每個人這輩子只有兩種關係👇
一是與父母的關係
二是與其他人的關係——伴侶、孩子、同事、朋友等。
可無論哪種,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
二是“我想不想和你一樣”。
比如,孩子。
孩子爸說過👇
他只要往公公相反的方向活,就能做個好爸爸。
公公是富不過三代的三代,一生灑脫,唯獨沒有顧及過年幼流離的孩子。
他說照著婆婆的樣子活,就能過好自己。
現在想,
這大概就是對此最好的解釋。

因為,
你活好了,別人喜歡你,願意跟你在一起,也想成為你的樣子。
同樣,
你活好了,孩子也願意跟你在一起,感覺跟你在一起很快樂,並且也想成為你的樣子。
這個時候,
你根本什麼都不用教。
孩子都是有樣學樣的,
孩子看你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
如果認同,
就會不知不覺去模仿,你往東他就往東,你往西他也往西。
反之,
如果他不想和你一樣,那麼你叫他往東,他就偏要往西。
德國教育學家福祿培爾說:
“教育之道,愛與榜樣,除此無他。”
其他關係亦然,影響是自然發生的,不必勉強。
所以,
人生除了活好,
真就沒有別的事,
忙別的事,都是庸人自擾。

看到這裡,
你難免會問我
“你自己活好了嗎?”
我的回答是“還在學”,
現在的我,
正處於人生的晌午,也即將面對人生的午後,
漫長的後半生,我慢慢學、堅持做。
就如我問他對死亡的看法👇
他說,
時時可死,步步求生。
我喜歡活著,
且每一天都要活好自己。
點亮👍和

活好自己,一路繁花

本文來源:公眾號“三寶媽北歐教育”

「牛娃成長記」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