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榜單|中美法律評論2024年度十大熱點文章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2024年,“中美法律評論”微信公眾號正式成立四週年。
斗轉星移,四季更替。
變化的是時間,是判例,是法規,是熱點。

不變的是熱愛,是堅持。

因為熱愛法律,熱愛Law Review,讀者,編輯,你和我,我們相聚在“中美法律評論”,一起陪伴走過了四年。

感謝每位讀者的關注,因為你的每一次閱讀、點贊、評論、轉發、收藏,都是我們堅持做下去的動力。

感謝每位編輯的努力,因為你的每一次寫稿、翻譯、審稿、排版以及舉辦活動,才構建起了“中美法律評論”的小小學術影響力。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讓我們用一組數字,告別2024年,迎接2025年。
206人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4年,中美法律評論招新了第九期、第十期編輯,參與人數共有206人,均來自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知名法學院校的LLB/LLM/JD/JSD/PhD等法律青年。
307篇
中美法律評論設有主編部、審稿部、運營部、評論部、新聞部、採訪部、講座部、讀書部、團建部十個部門,各部門精誠協作,在“中美法律評論”微信公眾號全年推送307篇文章。包括中文首發翻譯、判例翻譯、法規翻譯、期刊翻譯、論文翻譯、法律評論、法律新聞、科普文章、人物採訪、學術講座、讀書活動、法律資訊等文章。
81.3萬
“中美法律評論”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年度總閱讀量突破81.萬人次。
10大
其中,以下文章的閱讀量位列前十名榜單。內容涵蓋美國大選、特朗普、馬斯克、TikTok、人工智慧、OpenAI、ChatGPT、涉外律師、法律留學、法律博士、專業選擇、令人心動的offer等,展現了2024過去一年的法律熱點、行業變化。
01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6日晚,美國華盛頓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如期作出了TikTok案的判決,認定TikTok敗訴。三名法官一致認為,儘管要求強制剝離TikTok對言論自由構成重大限制,並應適用嚴格的審查標準,但考慮到TikTok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美國國會透過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影響法案》(PAFACA)仍被判定為合憲有效。根據法院裁定,TikTok需要在2025年1月19日前完成資產剝離,否則將面臨高達8,500億美元的罰款。(中文翻譯首發|TikTok在美國提起憲法第一修正案訴訟(點選連結可跳轉),該法案罰款額度計算方式為“5000美元乘以美國境內使用者規模”。以TikTok公佈的1.7億使用者量計算,罰款額度為8500億美元。)這一判決的出臺,無疑給全球數字平臺的未來發展和跨國資料治理帶來了重要的法律與政策反思。
02 
在七月的最後一天,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宣佈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稽核專家審查及評議結果公示。其中,西北政法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甘肅政法大學、上海政法學院、深圳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昌大學、煙臺大學八所高校獲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遼寧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八所高校獲批法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另外,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湘潭大學六所高校獲批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03 
在美國本次總統大選之後,鑑於美國現任總統享有被起訴及刑事檢控的豁免權,特朗普此前涉及的四件刑事案件或許都將面臨撤訴的局面,如此一來,他便有可能躲過長達 700 年的牢獄之災。“現任總統不起訴”的這一政策最早來自美國司法部於1973和2000分別公佈的兩份備忘錄。本次翻譯的2000年備忘錄中,美國司法部法律顧問辦公室詳細分析,考慮到憲法賦予總統的行政權不應被幹擾行使,及制憲者對適格主體的平衡,總統不應被起訴。
04 
TikTok及其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向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德(Merrick B. Garland)提起訴訟,質疑一項即將實施的法律的合憲性。該法律被稱為《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程式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它以國家安全為由,在美國全面禁止使用TikTok應用程式。2024年5月7日,TikTok和字節跳動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確認該法案因侵犯言論自由而違憲。
05 
深圳市司法局關於印發《〈深圳市律師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細則》的通知,根據《深圳市律師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深司〔2023〕158號),深圳市司法局制定了《〈深圳市律師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細則》,支援深圳律師取得境外知名法律院校的法學博士(CSSA注:JD/JSD/PhD)、法學碩士(CSSA注:LLM)學歷學位證書,按照學校世界排名分檔次給予深圳律師報銷學費50%,最高不超過25萬元。實施細則自2024年4月1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8月20日。
06 
2023年12月27日,紐約時報對OpenAI和微軟提起侵權訴訟,要求銷燬所有涉及紐約時報新聞作品的ChatGPT或其他大型語言模型和訓練集,並賠償數十億美元,該案或將成為人工智慧發展歷史分水嶺。在該案中,紐約時報指控OpenAI和微軟未經許可使用數百萬篇紐約時報文章訓練ChatGPT模型,包括開發ChatGPT和Copilot等人工智慧產品。該案備受矚目,涉及到人工智慧技術與版權法之間複雜的關係。由於大型模型的興起,行業一直未能就人工智慧侵犯版權問題進行明確的法規制定。紐約時報此舉被認為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和轟動性的案例。這一事件對整個生成式人工智慧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或將成為人工智慧以及版權法發展的歷史分水嶺。
07 
2024年2月29日,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於舊金山高等法院(Superior Court of California in and for The County of San Francisco)起訴OpenAI方面。這場訴訟不僅牽涉可能是近期最舉世矚目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產品——ChatGPT系列及Sora——是否能夠向公眾開源,也關乎不同AI發展路線與理念之爭,因此也受到美國乃至世界媒體及公眾的廣泛關注。可以發現,在OpenAI推進“先進的”人工智慧高歌猛進的同時,以合同法、組織法、信義法與競爭法等為基礎的商事法律代表著“古老的”人類智慧偕行始終。為方便各位讀者更好更全面地瞭解本次訴訟的情況,《中美法律評論》專門組織編輯翻譯馬斯克方面提交的起訴書。
08 
9月,朱綽盈Kimberlie在其社交媒體正式官宣考上了北大。Kimberlie因為參加騰訊職場類真人秀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5》,而受到廣泛關注。Kimberlie所選擇就讀的是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STL)的LLM學位,該學位面向外國人以及港澳臺學生招生,學制兩年。
09 
英國法院和審裁處司法機構(Courts and Tribunals Judiciary)釋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 Judicial Guidance》,旨在指引法官與法院工作人員適當使用人工智慧。作為資料法翻譯系列的一部分,中美法律評論組織了對於本法案的翻譯工作。願讀者生思由文,進一步關注人工智慧對於法律行業的影響。
10 
蘇力,2001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本文原標題“這裡是北大法學院”,是時任蘇力教授在北大法學院2004年開學典禮上的迎新致辭,後收錄於著作《走不出的風景·大學裡的致辭以及修辭》。近期恰逢新一年的開學季,時隔二十年,重讀此文,與諸君共勉。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2024年,是外部世界充滿焦慮,變化,不確定性的一年。
2025年,不出意外的話,依然會是外部世界充滿焦慮,變化,不確定性的一年。
站在年終歲末,我們要如何迎接新的一年?
或許讓我們可以保持一顆好奇心,用眼裡的光,去照亮前行的路,去開拓外部世界的邊界,去探尋內心世界的平和,重建相對確定、自洽、全新的自己。
最後,祝你:
新年快樂!
新年勝舊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