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腦子裡滿是塑膠,量多到足夠做一把勺子?

我們的腦子裡可能有多達0.5%都是塑膠,而且這個數字未來還會繼續上升——這是最近《自然-醫學》上一項新研究的驚人發現[1]
研究再一次表明,微塑膠汙染已經廣泛佔據了人類的身體。研究者呼籲,人們應該儘快採取行動控制塑膠垃圾,並對塑膠微粒的健康風險進行更深入的評估。
塑膠製品在降解過程中會產生細小的顆粒,其中小於5毫米的就被稱為微塑膠,而直徑小於1微米的部分則被稱為奈米塑膠 | 圖蟲創意
腦子裡的塑膠
透過對91份屍檢樣本的檢測,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者分析了人腦中的塑膠微粒含量。他們用化學方法將生物組織降解,分離出其中未降解的塑膠顆粒,並利用熱裂解氣相色譜等方法對它們進行鑑定。
結果顯示,人腦中不僅有微塑膠,而且還相當多,含量甚至遠遠超出了肝臟與腎臟中的數值。在2024年採集的腦組織樣本中,塑膠含量的中位數是4917 μg/g,也就是將近0.5%。儘管樣本量仍然較小,但這一發現確實值得警惕。
按研究資料計算,在重約1.3千克的人類大腦中,塑膠的總量可能會有6-7克。如果把這些塑膠聚集到一起,甚至足夠做出一把塑膠勺子。
一把5克重的塑膠勺 | 作者拍攝
在這些樣本中,研究者一共發現了12種不同的人造聚合物。在大腦中,最常見的塑膠成分是聚乙烯,它在全部微粒中佔了75%,這種塑膠經常用於包裝材料和容器。進入腦組織的塑膠微粒直徑通常只有數百奈米,它們小到足以穿過人體的血腦屏障。
在腦組織中發現的微塑膠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它常用於製作包裝袋和包裝瓶 |圖蟲創意圖說丨圖片來源
人腦中的塑膠含量似乎正在上升:在2016年到2024年的8年間,腦組織樣本中的微塑膠含量增加了約50%,這種增長應該與環境中微塑膠濃度的增加有關。考慮到塑膠垃圾的數量仍在快速增長,未來人們腦子裡的微塑膠含量很可能還會更多。
這項研究還發現,痴呆症患者的腦組織中含有更多塑膠微粒——不過,僅憑這一點不能證明微塑膠會導致腦部疾病。
研究者在人類腦組織樣本中發現的塑膠微粒,這些微小碎片的長度不足200奈米,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清 | A.J. Nihart et al
健康風險仍是未知數
微塑膠是塑膠製品在降解中產生的細小顆粒,這些肉眼難以分辨的汙染物已經遍佈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連馬裡亞納海溝和珠穆朗瑪峰頂都不能倖免。
在人體內,這些塑膠顆粒同樣廣泛存在。除了腦組織、肝臟與腎臟,人體的肺部、血液、胎盤和骨髓等部位也都發現了微塑膠的身影
此前的研究發現,在高山、深海和人跡罕至的南極都同樣存在微塑膠汙染。| Luca Galuzzi/Wikipedia
微塑膠可以透過食物、飲用水與人們呼吸的空氣進入人體。它們在人體內吸收、累積與清除的具體規律都還不明確。
微塑膠是否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由於研究資料不足,這個問題目前仍沒有確切的答案。不過,一些早期研究確實發現了令人擔憂的跡象。比如說,一項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沉積在動脈硬化斑塊中的微塑膠可能與更高的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有關[2]
如何減少微塑膠暴露?
儘管危害健康的證據仍不充分,但儘量減少微塑膠暴露依然是明智的選擇。
一些簡單的措施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微塑膠攝入量。例如不使用塑膠容器來加熱食物,少喝瓶裝水,經常用吸塵器清除房間灰塵,以及避免過度頻繁地清洗化纖衣物。
使用非塑膠容器加熱食物等措施可以減少微塑膠暴露量 | 圖蟲創意
不過,這些措施還遠不足以解決全部問題。只有減少塑膠垃圾,並將塑膠垃圾妥善回收,才能讓微塑膠汙染問題真正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3453-1
[2]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309822
[3]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72458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5/feb/03/levels-of-microplastics-in-human-brains-may-be-rapidly-rising-study-suggests
[5]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plastic-human-brains-microplastics
作者:窗敲雨
編輯:Luna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