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研究警示:人類大腦或含有一茶匙微塑膠

巴黎3月8日(小新)近期,一項新的研究引發了對人類大腦中微塑膠存在的嚴重擔憂。科學家們指出,我們的日常飲食和環境汙染可能導致微塑膠在大腦組織中累積,甚至影響神經健康。
【大腦中的微塑膠含量令人震驚】
2025年2月初,由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可能含有相當於一茶匙的微塑膠和奈米塑膠。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含量在患有痴呆症的人群中竟然高出3到5倍。
研究人員在《Brain Medicine》期刊上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指出,大腦組織中的微塑膠濃度比肝臟、腎臟等器官高出7到30倍。
“僅在短短8年內(2016年至2024年),大腦中的微塑膠濃度就急劇上升,這讓人感到十分震驚。”——尼古拉斯·法比亞諾博士(Nicholas Fabiano),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精神病學系表示。
【微塑膠如何進入大腦?】
研究發現,直徑小於200奈米的微塑膠顆粒(主要由聚乙烯構成)極具危險性。由於其體積微小,這些顆粒可能穿透血腦屏障,並在腦血管壁和免疫細胞中累積,進而引發神經系統疾病。
如何減少微塑膠攝入?為了減少體內微塑膠的積累,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簡單有效的生活方式改變:
  • 儘量飲用自來水,避免瓶裝水

“瓶裝水的微塑膠汙染極其嚴重,僅這一項就可能導致人體每年攝入的微塑膠顆粒數量高達90,000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布蘭登·盧博士(Brandon Luu)表示。相較之下,改喝自來水可減少約90%的微塑膠攝入,成為降低微塑膠暴露風險最簡單的方式之一。
  • 避免加熱塑膠容器,尤其是微波爐加熱

研究指出,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會釋放大量微塑膠和奈米塑膠。研究人員建議,使用玻璃容器替代塑膠容器,以減少塑膠顆粒的釋放。
  • 流汗有助於排出塑膠汙染物

團隊還在研究微塑膠的代謝及排出方式,初步發現出汗可能有助於排出體內部分塑膠汙染物。
【呼籲緊急研究,制定微塑膠安全標準】
研究團隊最後強調,目前對於人體微塑膠的長期影響仍缺乏系統研究,因此迫切需要設立明確的暴露限值,並開展深入研究,以評估微塑膠對大腦健康的長期影響。
在微塑膠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如何減少攝入、加強環境治理、以及尋找有效的排毒方式,成為科學界和公眾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