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一場100億的陽謀

導語
這場合並就是減少內耗,實現規模化的降本增效,怎麼不算是一樁划算的買賣呢?
來源:億歐汽車
作者:郝秋慧
造車28年來,李書福始終有一執念,就是打造出一個豪華、高階的中國自主品牌。
這一點從沒變過。
無論是收購沃爾沃、蓮花汽車,入股戴姆勒,還是打造領克、極氪等品牌,李書福的目的非常一致:吉利要品牌向上,要造豪車、高階車,要賺品牌溢價的錢,要把中國車賣給外國人。
1997年的李書福不服氣,為什麼外國人造的車賣到中國,動輒售價幾十萬,上百萬。他要把汽車的價格打下來,要造國人都買得起的汽車。
於是,吉利用了20年的時間,從低質低價的造車門外漢,成長為了自主品牌一哥,並蟬聯了五年之久。
2021年的李書福不服氣,為什麼美國能有特斯拉這樣改寫世界汽車歷史的智慧電動汽車企業,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加碼重倉多年,卻還沒有一家能與之匹敵?
於是,李書福派出了麾下大將安聰慧勇挑重擔,於2021年3月23日創立了極氪汽車,一家定位豪華的智慧電動汽車品牌,用了三年時間便把這家企業送進了紐交所,完成了掛牌上市。
2024年的李書福同樣不服氣,為什麼中國車企如此努力,可18家中國上市車企的利潤,不如豐田一家?為什麼中國車企之間要互相打架,加劇內卷?為什麼造車近30年,價廉質優的中國汽車還是沒能在世界市場站穩腳跟?
這回,他對吉利再次動刀。2024年9月20日,李書福釋出《台州宣言》,宣佈吉利從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個方面進入戰略轉型的全新階段。
這是繼2007年的《寧波宣言》後,吉利的又一分水嶺。
領克與極氪的合併,就是這場宣言主導下的一次會師,是吉利雙強品牌的聯手與結合,亦是李書福的一場陽謀。
他要堅定打造一個豪華、高階的中國自主品牌,要實現吉利的品牌向上,要賺品牌溢價的錢,要把中國車賣給外國人。
造車28年來,他一直在為這個目標努力。
沃爾沃,功成身退
1997年,三十五歲的李書福決定投身造車事業,那年他看著一年才幾十萬銷量的中國汽車市場,就篤通道:“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
李書福的預言在2009年就成真了。
那時,他無暇顧及這一預言的實現,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一場盛大的收購案之中。2010年,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上演了一場“農村小夥迎娶北歐公主”的逆襲戲碼。
這場收購在李書福心中醞釀了整整10年。
2000年,他跟別人談及收購沃爾沃的計劃,誓要參與全球工業的併購,改變中國汽車工業的格局時,卻被恥笑痴人說夢。
但李書福不在意。他只知道,中國車企若要造好車,成為一個擁有過硬實力和受人尊敬的全球化品牌,必須要有一個好老師、好夥伴。而併購一個世界級的技術與實力兼備的車企是最好的選擇。
沃爾沃便是這個最好的選擇。
他將沃爾沃收入囊中後,全力復興其發展與轉型。到了2024年,沃爾沃全球銷量達到76.3萬輛,新能源車型銷量佔比為46%,其中純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了54%,插混車型同比增長了16%。沃爾沃的發展與轉型皆在有序推進。
沃爾沃,確實被李書福做到了“物盡其用”。
他將沃爾沃轎車全球研發中心和全球生產基地遷到了中國,這不僅將沃爾沃的技術引進了中國,也讓李書福初步實現了將中國豪華轎車賣給外國人的心願,雖然品牌是沃爾沃的,但終究是中國製造的。
李書福滿意地說道:“我們實現了讓中國製造的豪華轎車為全世界市場提供服務。而且全球一個標準,無論是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還是全球任何地方的使用者,買到的沃爾沃轎車都是一套標準,沒有任何歧視。”
李書福對沃爾沃“物盡其用”還體現在,領克品牌的創立。
2016年10月20日,LYNK&CO品牌在德國發布,這是由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集團與沃爾沃汽車合資成立的全球新高階品牌,中文名字譯為“領克”。
出生便帶有北歐基因的領克,經過9年的發展已擁有近140萬用戶。
2025年1月3日,吉利汽車集團高階副總裁、領克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在接受億歐汽車採訪時表示,2024年領克全品類產品的加權成交價是17萬元,領克的新能源單車平均價是22萬元+,“這個價格證明了領克一直在做高階。”在吉利與沃爾沃的賦能下,領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國際汽車品牌。
如今,領克與極氪合併後成立的極氪科技集團,卻沒有了沃爾沃的身影。
天眼查資料顯示,2025年2月11日,曾持股30%的沃爾沃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從領克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中的股東中退出。
3天后,極氪智慧科技集團釋出公告,宣佈極氪已完成對領克的收購及注資事項,完成後領克51%的權益歸屬極氪,49%的權益歸屬吉利汽車。
這意味著,將領克培養長大的沃爾沃,也階段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功成身退。
領克也將從一個出身於沃爾沃與吉利聯合打造的合資貴族,搖身一變成為了血統純正的自主品牌,旗幟鮮明地與極氪一同代表中國自主品牌,征戰全球市場。
誰是老大,既重要,也不重要
領克與極氪合併組成“極氪科技集團”的訊息,在市面上被傳成了“兒子收購老子”的笑談。
因為,極氪的首款量產車001的前身,是領克的ZERO concept量產車。
目前極氪001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25萬臺,這款車是促成極氪實現三年上市,在豪華純電市場上站穩腳跟的肱股之臣。
往深了點說,沒有領克,就沒有如今的極氪。
可是,領克明明銷量更好,成立時間更早,品牌更成熟。但被合併的卻是領克,成了極氪的非全資子公司。
“兒子收購老子”的笑談裡也有替領克叫屈的成分。
要說領克被合併,一點委屈沒有,是不可能的。畢竟,極氪脫胎於領克是不爭的事實,極氪每一步成就,收穫的每一份榮譽和掌聲,都有領克的一份。
也先彆著急替領克叫屈。因為誰是老大,誰主導,誰上位,既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是因為主導者決定了極氪與領克,甚至是吉利的未來和天花板。
2025年1月5日,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慧科技CEO安聰慧在《台州宣言》解析會上立下宏願,合併後的極氪科技集團將成為年產銷百萬級的、全球領先的高階豪華新能源汽車集團,支撐吉利乘用車板塊,乃至整個控股集團,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安聰慧深知合併後的極氪與領克,將承擔集團品牌向上的重任,代表了吉利集團的天花板,是吉利以中國自主品牌的名義衝頂世界汽車市場的唯一可能。
那誰在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天花板更高?
顯然,是極氪。
因為智慧汽車才是未來和終局,而智慧汽車最好的能源形式是純電。極氪在純電路線上是吉利的先行者,也是一位較為成功的實踐者,而領克從誕生之初便專注的是燃油和混動。雖說極氪有在探索電混路線,但這只是應對市場變化的權宜之計,待插混向純電轉型之時,擁有成功純電經驗的極氪將發揮優勢,助力領克轉型升級。
林傑也表示,此次整合,可以使極氪的智慧化和電氣化技術,更好地賦能領克未來的發展,為領克擁抱未來的變化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
安聰慧在極氪科技集團成立的官宣文中寫道,“最強的純電+最強的混動,將為我們打造高階豪華的新能源汽車集團,構建巨大的創新勢能和前景。”
領克與極氪,誰是老大,也不重要。
因為這場極氪合併領克,並不是一場弱肉強食的博弈,而是吉利雙強並舉,是吉利在中國乃至世界市場中搏出豪華、高階和品牌溢價可能性的一記重拳,是李書福帶領吉利參與全球工業的併購,改變中國汽車工業格局極其重要的一步棋。
不論是《寧波宣言》,還是《台州宣言》,每次宣言背後,都是吉利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這一步跨對了,企業則生,邁錯了則死。
生死麵前,無大事。誰合併誰,還重要嗎?一點也不重要。
一樁划算的買賣
領克與極氪的合併,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是一樁划算的買賣。
這樁合併案中,涉及的吉利、極氪、領克、沃爾沃雖說都是吉利一家人,但是除了領克之外,其餘三家都是上市公司,合併操作必須合法合理,走正規程式,一切要過明面,並非是左手倒右手的私下交易。
但如何才能花更少的錢,把這樁買賣辦得更划算呢?
上市公司極氪,有明碼標價的市值,截至2月17日,極氪的市值為65.2億美金,約為473億人民幣。先不說股民的掣肘,上市公司被收購這件事對市值的影響,僅僅從極氪作價約241億人民幣的51%控股股權來算,領克都難以負擔。
顯然,領克合併極氪,從資本層面是一個得不償失的買賣。手握9個IPO的李書福更是深諳此理。
勢在必行的合併,只能從還未上市的領克公司入手。因為未上市企業的資訊無需公開,估值更好操作。
所以這樁合併案,極氪僅以約93.67億元的價格便收購了領克51%的股權,實現了絕對控股。
真可謂是一樁划算的買賣。
除了資本層面,領克與極氪的合併在吉利體系內部而言,也是一樁划算的買賣。
眾所周知,領克與極氪在吉利內部和市場上的競爭,由來已久。
領克與極氪都是吉利旗下的重要品牌,因為重要而總被拿來相互比較,每一次比較,都是在拿二者對標摩擦。雖說極氪和領克,本身是相互扶持的關係,又是業績做得都不錯的親兄弟,但總被人拿來對比,誰的心裡難免都會不舒服。
雖說疏不間親,但是讒言佞語多了,加上市場競爭是殘酷冷血的,又在同一個賽道上,難免會誤傷。
其實早在2024年吉利汽車一季度業績會上,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CEO桂生悅就曾透露過有意整合領克的想法。
桂生悅表示,領克品牌不會分拆單獨上市,公司將根據整體戰略對領克品牌進行深度整合,以期實現吉利汽車在效率、成本和規模等方面的最優組合。
接著《台州宣言》宣佈戰略整合,劍指極氪與領克合併。
2024年12月31日,李書福在新年致辭中再一次強調,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內卷式惡性競爭,不玩小聰明,不搞投機取巧,不搞大躍進式的惡性發展,不追求短期銷量目標,放眼長遠,堅持長期主義。“無論世界怎麼變,我們都永遠不能放棄這個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向更加成功的明天。”
這也是明確地昭示吉利反對內卷,也拒絕內耗。二者合併,是吉利勁往一處使的必然結果。
據吉利透露,二者合併後,極氪定位“豪華科技品牌”,聚焦30萬及以上市場,以中大型車為主,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聚焦超級電混;領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階品牌”,聚焦20萬及以上市場,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大型車聚焦混動。
在產品研發上,可以實現整體開發效率提升15%以上,在製造體系中,形成"大製造+大質量"一體化管理體系,整體組織數量可減少30%,透過組織精簡,管理扁平,整體管理效率可提升20%以上。
在智慧體系上,透過管理的智慧化、AI化,實現整體運營效率提升20%以上。在使用者運營上,可以構建"雙品牌價值金字塔" 管理體系,兩個品牌雖獨立運營,但也會建立溝通機制,充分協同。
總而言之,這場合並就是減少內耗,實現規模化的降本增效,怎麼不算是一樁划算的買賣呢?
推薦閱讀:
1、中國為什麼捧不出自己的山姆
2、代購胖東來,有人賺了幾百萬
3、上海吊牌之王,怒砸100億殺回服裝業
4、代購胖東來,有人賺了幾百萬
5、老乾媽陶華碧不敢退休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