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自拍》第453個口述故事
何爽個頭高挑,畫著精緻的妝、踩著雙恨天高,“踢踢躂躂”地走過大學生活,成為一名空姐。工作半年後,她又迴歸涼山老家,在田間地頭架起自拍杆,直播賣石榴,從此為水果奔波忙碌,至今已有七年。
何爽的家鄉涼山州會理縣是中國八大石榴主產區之一,如今年產量已佔全國四分之一。她從小在自家的石榴地除草、套袋、採摘,靠著這些石榴,她和妹妹得以進入大學、離開大山,走向大城市。然而她不願停在一眼望得到頭的空姐生活裡,不顧全家人反對,回鄉創業,投身到了農產品電商的浪潮中。
從2017年開始,何爽從零摸索,經歷了直播間被奪走,向供應鏈轉型,到建倉失誤、大量賠錢,一條道沒走到黑,就不願回頭。帶領著一支“娘子軍”,她一點點地在電商平臺上,為會理石榴開闢出一片天地,從一天賣1000單石榴,逐步成長到3000、5000、10000單。2020年,她入駐新興的抖音電商後,每月收到的訂單從30萬單迅速躍升至90萬單,銷售額達到3000萬,2023年增長至5000萬。以往名不見經傳的會理石榴,也成長為一款線上爆品。
何爽也從一個輕聲細語的文靜女生,變成了生意場上敢拼敢闖的女老闆,即使是孕期,也挺著大肚四處奔波。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裡,她常常忘記打扮,皮膚變得更黑更粗糙了,也毫不在意,如今充實比精緻更加讓她滿足。
一則新聞勾動創業夢
作為大涼山深處長大的農家孩子,我們這輩人的共同願望,就是沿著連綿的盤山公路,走出大山,去到大城市。靠著父母種的石榴,我接受完大學教育,在20歲那年,終於如願以償入職東方航空,成為一名空姐。

我當空姐時的照片。
成為空姐,過上親戚所說的工資高又輕鬆光鮮的生活,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整個大學生活,我都是在參加禮儀社團修煉體態、學習打扮、踩著高跟鞋中度過,為空姐職業做足了準備。

我參加了學校的禮儀訓練,在一些活動中擔當禮儀小姐。
畢業後,我很快過上了都市麗人的生活:月入近萬,每天妝容精緻,穿戴得光鮮亮麗,下樓扔個垃圾都打扮得漂亮得體。但空姐的職業天花板讓我失望:或許再努力,也只能成為一名乘務長。這裡的未來一眼望得到頭,而我還想憑藉自己的力量搏一片天空,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是能力有增長、生活有新鮮感,我都能夠接受。
陰差陽錯間,我刷到了一條新聞:女大學生辭職回家直播賣石榴,月收入18萬。新聞裡的女生恰好是我同學,也讓直播賣水果的商業模式在我心裡紮了根。好不容易離開大山的我去而復返,成了一名連線鄉村大地和網際網路的電商人。

曾經的我,出門在外總是打扮得精緻漂亮。
那時的直播間總是圍繞城市生活展開,主播不是展示才藝娛樂大眾,就是售賣服飾美妝。我當時想,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直播間開在田間地頭,展示城裡人不常看到的農村風光,以及果樹、水果,過慣城市生活的人們肯定也會好奇。
我的家鄉是大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這裡地處北緯26度、橫斷山脈以東,特殊的日照、雨水和土壤滋養著山坡上的石榴樹。在我小時候,石榴產量有限,十分珍貴,我和妹妹還得幫著外婆看守石榴。後來父母也開始種石榴,我們就幫忙除草、套袋、摘果。會理的軟籽石榴皮薄個大,果粒飽滿又色澤紅豔,一大口咬下去,滿口爆汁還不用吐籽,吃起來酣暢又痛快。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會理石榴的線上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涼山交通所限。2022年以前,會理一直沒有接通高速,涼山州的首府西昌也遲遲沒有高鐵。在我回鄉創業時,反而是一山之隔的雲南石榴佔領了各大電商平臺。而會理的果農們,只能被動地等待實體經銷商前來收購,遭遇壓價和好果無人問津的窘境。被收走的石榴,經由一輛輛大貨車拉出深山,走向散佈各地的批發市場,歷經層層轉手才能到達消費者手裡。

我家附近的小河,是我從前出門上學的必經之路。
基於這些現狀,推廣會理石榴並不容易,而我也對農產品電商一無所知,投身進來,更多是憑著年少的輕狂莽撞。生意場是豐富又未知的,我躍躍欲試,把辭職回鄉賣石榴的想法告訴了父母,卻遭到家人的反對。但兩天後,我還是一鼓作氣,辭職、返鄉、開通直播。
當時直播賣農產品幾乎沒有可參考的範例。在一位MCN朋友的介紹下,我進入某平臺直播,那裡清一色是服飾、化妝品直播間,在觀摩頭部主播兩場直播後,我就直接上陣,拎著手機到田間地頭直播。看我舉著一個自拍杆,在果園裡亂走亂晃,直播間的觀眾直抱怨:你把我們都晃暈了。
雖然我直播水平有限,但播出時間長,每天早上天沒亮就去果地開播,直播到11點,就去庫房打包發貨,忙到晚上9點又開播,一直到凌晨一兩點。不到半個月,我的直播間就火了,只要我上播,直播間熱度不是排在榜一就是榜二,粉絲量也漲到了20萬。
最開始我只是想把自家的石榴賣出去,大概10天后,這5萬斤果子就賣光了,我開始收購鄰居家的石榴。對比傳統線下經銷一週就能售罄的速度,當時直播銷售的速度並不算快,但是直播間每斤銷售價多出一元,一季的石榴能多賺幾萬元。線上的好成績給了我鼓勵,我雖然一睜眼就得開始工作,也絲毫不覺疲累,日日干勁十足。

我正在採購果農的石榴。
穿梭在鄉土社會里,跟鄉親們做生意,也難免有人情糾葛、理念不合。老一輩人不太能理解我設定的選果標準,總攔著工人篩選掉不合格的果子,期待我多包容、多讓利,我們也難免因此事鬧得不歡而散。但我自認選果標準和採購價十分公道,問心無愧。
朋友們看到我如今的行事風格都很驚訝。我從小給人的印象就是文弱安靜的,雖然個頭有1.69米,也不怕跟人打交道,但我話不多,朋友也常常笑話我說話小聲小氣,生怕嚇到蚊子似的。做了這個行業,我必須硬著頭皮改變,去面對問題,與人博弈,性子也就慢慢強起來。

我坐在石榴地裡。
被坑、虧損、舉債,“我就要一條道走到黑”
我創業初期,多個電商平臺橫空出世,網際網路農業正迅猛擴張,流量和訂單滾滾而來,我也多次受挫,領教到人心的複雜叵測。
我最初大獲成功的直播間在註冊上遭遇了糾紛,只得另立山頭,新的直播間卻也因此被針對,備受水軍騷擾,讓我不得不撤出這一平臺。在這之後,我幫一家新成立的網店代發石榴,無償直播了20多天,店鋪很快火了,可是在“雙十一”大促前夕,店家單方面掐斷合作,我也再次為他人做了嫁衣。
幸運的是,我也在直播過程中,依靠品質穩定的果子,贏得了很多店家的認可,開始向他們長期供貨,扮演起了供應鏈的角色。考慮到直播運營難度高,我從創業第二年開始,正式從直播帶貨向水果供應鏈轉型。
做供應鏈需要大量資金提前預訂水果、包裝箱,我和父母只好把親戚朋友都借了個遍,再以較高的利息向鄰居借錢,這才湊來40萬啟動資金。這筆欠款像顆大石壓在我心裡,我進入到創業以來壓力最大的時期,日日夜夜唯恐虧錢。買賣的體量增大了,我面對的難題也更多,每天不是擔心爆單後無法發貨,收到平臺罰款,就是怕石榴採購過多賣不出去。我因此常常失眠,好不容易入睡後,夢到虧錢,又猛然驚醒,從床上蹦起來。

我在倉庫的流水線上幫忙。
晚上睡不著,我白天仍會走進倉庫,跟著員工打包、貼快遞單,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從8月開始,三個月來我反覆給自己加油打氣,終於熬到10月石榴售罄,我還完了所有外債,還額外掙了40萬,這才真正放鬆下來。這40萬是我的第一桶金,之後我拿著這些掙來的錢做生意,有盈利很好,如果虧了我也不怕,大不了就再掙回來。
實際上,這40萬我還沒捂熱,馬上就虧掉了一大半。因為涼山水果有限,2019年,我們去到海南建倉賣芒果。由於經驗不足,加上當地電商配套還不完善,我們買到了沒有排氣孔的打包箱。被捂在紙箱裡的芒果大量散熱,空氣裡的溼氣很快就把紙箱洇溼,等到顧客收貨時,整箱芒果像被雨水澆過,已經如同一包垃圾,幾千份訂單轉眼就打了水漂。
後來,我們才學會業內的慣常操作:把海南芒果拉到廣西南寧,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完善的電商資源來建倉、發貨。
除了因粗心疏忽而虧錢,靠天吃飯的農業本身也充滿變數。石榴季結束後,我就著手銷售牛奶青棗。有一陣,產區連日下雨,等到工人把青棗收倉打包,已是深夜。快遞員對我們頗有怨氣,有一天,他們像是串通好了,同時不接電話、不回信息,任我跑遍快遞點,也無人理會。我只好在深夜11點騎車奔向20公里外的縣城,到快遞老闆的家門口敲門喊人。迎著老闆的數落,我硬著頭皮道歉和請求,快遞員才終於開車過來,拉走貨物。
當任務完成,想到這一整晚,我放下自尊心去求人、捱罵、道歉,一時間滿腔委屈無處釋放,我忍不住找了個角落哭了起來。慢慢地,我明白了,其實哭也不能解決問題,當時我的生意只做到3000單一天,對快遞員來說,其中的利潤實在有限,如果我能夠做到一天發貨上萬單,哪怕是凌晨2點發貨,快遞也不敢撂挑子。想通這一點,我就抹抹眼淚,堅定目標接著幹了。

我在果石榴地裡忙碌。
這些年做生意波折不斷,我從未想過放棄,再回到城裡做空姐,反而是一路越挫越勇。我從小性格要強,既然選擇做這件事,我就要硬著頭皮做好,把一條道走到黑,否則絕不掉頭。
拼命“娘子軍”
我一直覺得女子不比男子弱,幹起事業來,甚至女性更能吃苦。在生意擴張的過程中,我也喜歡招聘女性員工,最開始的團隊是清一色的女性,到現在,16個固定員工裡也只有4個男性。2020年在南寧建倉,就是由我和妹妹、同事三個女生完成的。
第一年建倉往往是最難的,需要租倉庫、對接新快遞、招工人,看到我們是外地來的年輕人,還是女生,大家對我們的信任感一降再降,對於付款的要求也愈發嚴格。除此之外,我們也沒有途徑找到穩定的打包工人,還得託朋友在當地群組裡釋出招工資訊,我們再逐個加上工人微信,每天晚上打一輪電話約人打包快遞。

我們在南寧的水果倉庫。
建倉工作繁雜瑣碎,為了出行方便,也為了省錢,妹妹買了一輛摺疊電瓶車,沒想到第一天騎車就摔斷了腿,不得不進醫院做手術。她的腿傷好點後,拄著柺杖就開始居家工作。而我則是在倉庫和家裡兩頭跑,到了飯點給妹妹送飯,接著又馬不停蹄趕到新建的倉庫幫忙。
我一直覺得,如果沒有我妹妹幫我撐著,我可能也做不出如今的成績。工作很忙的時候,她不完成工作就不肯睡覺,一直加班到凌晨3、4點,睡三個小時,早上七點又爬起來確認物流。

我來醫院幫妹妹拿最後的腿部複查片子。
拓展了水果品種後,我們的生意越做越大,卻也不得不像候鳥一樣,半年呆在會理買賣石榴,半年飛到南寧打理海南芒果。即使是孕期,我們一家也是兩地分隔:丈夫蹲守在海南的芒果產地,我則留在南寧帶著女兒奮戰在第一線。
2022年5月,我懷孕到32周,正好趕上芒果的銷售高峰期,員工們都在倉庫裡統貨、打包、發貨,忙得不可開交,我就每天挺著大肚子,獨自出門去市場看果子。因為還有疫情,我就用口罩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也不敢在外吃東西。有一天,為了多跑幾個水果倉,我從早上8點多吃完早飯出門,一直到下午5點都沒吃上一口飯,直到餓得撐不住了,才趕回庫房吃了點東西。
可能因為太過勞累,我的女兒險些早產。五月末的一個早上,我突然腹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我已開始宮縮,但是預產期還在7月,醫生立刻把我扣下,讓我住院保胎了一個月。因為我的團隊裡還沒有人能夠統籌產地和倉庫的情況,保胎期間,我也緊盯工作,直到進入產房,芒果季也結束了,才能放任自己休息一會兒。

女兒剛出生時。
雖然女兒出生後身體健康,我還是對她心存愧疚,不管去哪裡都把她帶在身邊照顧。在水果豐收季,我每天需要工作18個小時,跟進產地的採購、管理倉庫、接待客戶、跟進訂單和運輸,基本上除了睡覺吃飯,我其餘的時間都在幹活,等到晚上回家,還要哄女兒入睡。
在我的水果供應鏈體量逐漸穩定後,一些初高中同學也從城市回到大山,跟我一起幹。她們大多在成都工作和生活,但在外面的日子並不如意,在我能夠給他們更好的待遇後,我便邀請她們回來。在我這裡,她們也忙得不可開交,經常跟我開玩笑說,她們回來跟著我工作熬夜,頭髮已經掉了一層又一層,我得給他們買點生髮藥了。
創業七年來,我一路見證了會理石榴從在網路上名不見經傳,到走出傳統渠道,在電商平臺打出一片天下,成為如今的熱門爆品。我的石榴供應鏈也日益壯大,成為會理銷售體量最大的一支。從2017年的每日1000個訂單,逐步增長,到2020年,抖音電商崛起,我們也立刻入駐,隨即訂單猛增,從一個月有30萬單生意,躍升到90萬單。
在傳統電商時代,直播間運營需要較高的技術,需要我們懂得報名活動、投流引流。但抖音的運營相對簡單,我們找到達人合作,他在直播間新增一個連結,就能引流到我的店鋪。我們合作的首位達人一場直播就爆單了,賣出10萬單石榴,原有供應鏈跟不上,我們臨時上陣幫忙。依靠這些網紅、達人的帶貨,我們的訂單擴增非常快,也開始將供應鏈重心轉移到抖音。去年,我們所有品類的銷售額達到5000萬,其中4000萬都是會理石榴。今年,我們希望能夠做到7000萬。

坐在會理的倉庫裡,我在抖音直播賣石榴。
從2019年開始,我也成了會理的“石榴代言人”,跟隨政府一起去外地推廣會理石榴,我也有幸收到了很多家鄉人的認可和鼓勵。有時候,我走在縣城裡,從未見過的陌生人也會走過來,對我笑笑,誇我厲害,是我讓大家認識了會理石榴。我生病去趟醫院,有老鄉看到了,也會在抖音上私信詢問我身體怎麼了。
我的水果生意也在改變著家鄉留守婦女的生活。每到水果發貨季,我們就在附近的村子裡僱傭幾百名臨時女工,給果子打包發貨。在會理鄉村,男性可以做些諸如採摘、搬運之類的體力活,而女性雖然幹活更加細緻耐心,除了種地,她們找不到太多謀生方式,不僅收入十分有限,在家裡也說不上話。有的家庭,甚至沒辦法頓頓吃上肉,買日用品還得賒賬。
如今,在石榴收貨季,訂單滿天飛,參與打包的女性工人到我們倉庫的流水線工作一天,能賺三四百元,幹滿三個月,基本上家裡一年的日常開銷都給賺回來了。一些女工人也會感慨,40多歲了,她們終於掙到了錢,也可以打扮自己,穿穿漂亮衣服了。

我和當地果農、選果婦女在一起。
看到我在家鄉的石榴生意發展得不錯,很多年輕人也來向我取經,踏入這個行業。到現在,我們村已經有十多家同行。他們需要借東西,或者來我倉庫參觀學習,我也一直敞開大門。拋開工作的時候,我們就是鄰居和親戚,我相信這個市場很大,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客戶,在行業裡立足。
以前的空姐同事們看到我的創業成績,羨慕我能實現財富自由,我常說,雖然我的收入比做空姐高了很多,但我一天到晚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幹活,早就沒有時間過以前光鮮靚麗的生活了。每天早上起床後,我洗完臉刷完牙就得開始工作,不僅沒時間打扮,連基礎護膚都會忘記,買來的化妝品和麵膜,放到過期都用不完。不過如今充實的工作,倒是比精緻生活更讓我快樂和踏實。
雖然目前工作還很繁忙,但我仍然很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因為石榴生意,我結識了丈夫,成立了家庭、也有了能力贍養父母。被石榴養大的我,現在也要用它養育我的孩子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個人的抖音賬號還沒成長起來,“石榴代言人”的稱號還有些名不符實。未來,我也想重回直播間,因為雲南有個石榴哥,大家都知道了麗江的石榴,我也希望有一天,大家一提到四川的石榴姐,就能想起我們會理的石榴。
*本文由何爽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由本人授權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何 爽 | 口述
小 渡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THE END-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53個口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