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加州華人社群傳出一起令人震驚的離譜事件:華人莫女士的母親在一家果汁店消費時,竟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高達1111.77美元的小費,事發至今近三個月,店家和公司始終推諉不處理。莫女士憤而報警,並表示將繼續透過銀行追回損失。

據莫女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事情發生在今年4月16日。當時她的母親到一家果汁店購買一杯果汁和一些食物,金額共計17.28美元。付款時,店員報出價格後,將收銀螢幕面向自己操作,之後便直接使用顧客手機上的Apple Pay完成交易,隨後將小票裝入袋中,顧客本人全程未觸碰過螢幕。

直到幾天後檢視銀行對賬單時,母女倆才發現這筆高達1129.05美元的“神秘支出”。詳細核對後,才發現這是一筆“17.28美元消費 + 1111.77美元小費”的交易,小費比例高達6433.85%!

莫女士認為,這並非誤操作,而是員工蓄意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輸入鉅額小費,“我們沒有填任何數字,也未操作螢幕,這不可能是系統錯誤。”她質疑店方每日結算時不可能忽視這樣一筆異常交易,認為其為“知情不報”。
她強調,自己與母親多次嘗試透過正式途徑追討損失,但果汁店及母公司態度冷漠,毫無擔當,“這筆錢對普通人而言是巨大的損失,這種操作是對消費者的嚴重傷害。”
發現問題後,莫女士立即聯絡銀行,並親自前往涉事果汁店討說法。然而店員表示,他們不保留任何交易記錄,需上報經理,再由經理轉交總部處理。
莫女士稱,從4月追討至7月,公司始終未給予任何回覆或解決方案,“完全不作為”。
更離譜的是,銀行在初步調查後曾取消這筆交易,但在7月3日,這筆1129.05美元的款項又被原店家二次扣回。莫女士憤怒地表示,已報警處理,並再次聯絡銀行發起新一輪追回程式。
莫女士認為,這並非誤操作,而是員工蓄意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輸入鉅額小費,“我們沒有填任何數字,也未操作螢幕,這不可能是系統錯誤。”她質疑店方每日結算時不可能忽視這樣一筆異常交易,認為其為“知情不報”。
她強調,自己與母親多次嘗試透過正式途徑追討損失,但果汁店及母公司態度冷漠,毫無擔當,“這筆錢對普通人而言是巨大的損失,這種操作是對消費者的嚴重傷害。”
溫馨提示:如何防止“被付小費”?
-
自己親自操作支付螢幕,避免由店員代操作。
-
付款前務必核對金額與小費欄是否正確填寫。
-
使用Apple Pay或類似快捷支付時,注意是否直接確認了高額費用。
-
保留所有消費小票,尤其是可疑交易記錄。
-
如遇問題,立刻聯絡銀行、報警,並記錄所有溝通證據。

GO
黃石深度遊 買二送二 3-9日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