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孝濂85歲了,自他雲南的畫室望出去,
春天正在窗外勃發。
“最早開的是迎春花,
感覺它在和我打招呼:看看我吧!”
19歲進入植物研究機構開始,
曾孝濂踏進這個綠色的世界,再也沒有離開。
他為中國廣袤大地上的植物作科學畫,
用畫筆展現著自然萬物的盎然生機。
今日立春,是24節氣之首,
也是萬物起始,一切更生的日子。
古人為探索人與自然的聯絡,總結出24節氣,
而特侖蘇與曾孝濂共創,
將象徵24節氣的植物
搬上「有機純牛奶」的包裝,
希望讓更多的人走進自然,關注自然。
一條前往雲南拜訪了曾孝濂。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曾老仍醉心於自然,
在變幻的歲月和季節中,
記錄下每一個不朽的春天。

撰文:Estrella

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編寫《中國植物誌》,植物研究機構開始招募見習繪圖員,19歲的曾孝濂被錄用了。至今想起,他都覺得那是一次機緣巧合的命定,讓他從此找到了一輩子的熱愛與追求。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恰好碰上了這個機會。對我來說,這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起點,也是一個終點,因為從此就‘一條道走到黑’了。”曾孝濂這麼說。

其後40年間,他為幾千種植物作插圖繪畫,除《中國植物誌》外,還有《雲南植物誌》等50餘冊植物學專著,為中國植物分類學做出了卓越貢獻。當時,植物學家主要負責用文字表述植物特徵,定位親緣關係,而曾孝濂這樣的繪圖員,則配合著用畫筆來勾勒和表達植物各部分的具體形象。
為了畫得更準確,曾孝濂從學習植物學的基本知識開始,到根據臘葉標本來畫,再到去植物園寫生;晚上一有空,他就去圖書館臨摹學習歐洲權威的《柯蒂斯》植物學雜誌上的植物博物畫。標本室、植物園、圖書館,每天“三點一線”——回憶起那段時光,曾老這麼說:“我拼命地學習,拼命地適應工作需要,就這麼開始了我生命的春天。”

上世紀60年代,曾孝濂來到越南、寮國、緬甸邊境的原始森林工作。大約有五年的時間,每到乾季,他都獨自在雨林中寫生。遠離城市,遠離人聲,這讓他真正有機會融入自然之中。
“你會覺得人非常渺小,而大自然的造物有多麼神奇。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昆蟲,它們的生命力來自於對生命的渴望,對延續後代的渴望。那段時間是對我認知的一個昇華。過去,我的追求是準確描繪植物的形態特徵,在那之後我希望能表現它們的生命力,它們渴望生存的意識。每一種花都漂亮,但它們為什麼不同?它們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吸引昆蟲的形式也不同,它們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的生命力。”曾孝濂說。

退休後,曾孝濂也不曾放下畫筆,他開始做自己的選題:從畫花,到花鳥;從畫植物,到畫自然萬物。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禁不住“植物的誘惑”, 有時和妻子散步的路上,看到一截幹樹枝,“就認定要畫它”。
85歲的他,仍以一顆赤子之心,活在自己生命的春天。“雖然已經這麼大年紀了,我還是想要更多地去感受春天,用畫筆去表達植物的生命力。這可能是一個永遠無法達成的目標,但只要你一步一步靠近,就會覺得自己是年輕的。直到現在,每當我覺得自己前進了一小步,心裡就會閃現出那種孩童般的欣喜。生命不息,折騰不止,春天就不會停止。”

欣賞曾老的作品,無需什麼專業的藝術鑑賞力,在他筆下,每一朵花和葉都自由地伸展著、開放著,纖毫畢現又生機勃勃。不同於植物花卉相關的繪畫或攝影作品常用的俯視視角,曾老往往仰視著這些生靈,他的畫作中,植物自有拔地而起的生命力。

以曾孝濂筆下象徵春天的杏花為靈感
特侖蘇創作有機純牛奶「24節氣-雨水」
限定包裝
“花是植物界最奇特、最絢麗、最令人感嘆的”,曾孝濂總是這麼說。一提起花們獨特的“個性”,曾老如數家珍,他告訴我們,許多春天的花,譬如最常見的杏花、桃花,都有自己特殊的方式來避免自花授粉。
“它們有的靠風,有的依靠昆蟲的力量,來避免自花授粉。自花授粉在植物界等同於近親繁殖,近親繁殖就會退化,這一點花自己也知道,它們會主動選擇異花授粉來增強自己族群的遺傳多樣性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人會表述,植物不會表述,但一樣都有生存的意識,為了延續一代代的茁壯成長,在每一個春天綻放得更好。”曾老說。

汲取曾孝濂的海棠花畫作靈感
特侖蘇將“燕子海棠”作為「24節氣-春分」的代表
繪製在特侖蘇限定包裝上
與自然相處的每一刻,曾孝濂都被萬物生靈對生存和繁衍的渴望所感染,那種衝破一切的生命力,是他始終希望表達的。在他看來,每一種植物都是平等的,從不以大小或是美不美作為標準,“大樹有大樹的威風,小草有小草的尊嚴”。它們彼此競爭,又相互依存,構成了每一個生機勃發的春天。
“亞里士多德說,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其實科學同樣如此。比如人看見了蜘蛛織網,才想到要織布,看見了蜻蜓的翱翔,慢慢想到製造飛機……我觀察自然的過程中,從好奇、讚歎甚至到了一種膜拜的心情,自然本身就是我們人類智慧的啟迪,是美和科學誕生的源泉。”曾孝濂感嘆。
從植物,到自然萬物,曾孝濂一輩子活在了自然的世界裡,自然也教會了他許多。他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符合自然規律的事”:“我們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自然有它的客觀規律。並不是所有花都會在春天開,也有在冬天開放的,比如臘梅,不同的植物適應不同的季節、物候,順應四時的順序,自然就會更好。”

在曾孝濂的身上,看不到什麼“藝術家”的架子。他始終認為,在為科學著作服務之外,博物畫更是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繪畫形式,是所有人都可以欣賞和嘗試的一種藝術。
而最令他感到開心的,是近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自然博物畫感興趣:“現在我們處於一個生態迴歸的時代,大家對自然有了更多的認同感。很多年輕的朋友對自然博物畫產生興趣,願意去嘗試,無論是職業的還是業餘的,都會帶來美好豐富的體驗,大自然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正因此,當他收到特侖蘇的共創邀請,為有機純牛奶「24節氣限定」提供素材創作主題包裝時,十分爽快地同意了。他筆下那些生意盎然的花卉,這一次將跟隨著傳統節氣,盛開在特侖蘇有機純牛奶的包裝上:「立春」是開於百花之先的迎春花;「雨水」是“一汀煙雨杏花寒”的杏花;「驚蟄」春雷響,萬物生,桃花始開;「春分」時刻,燕子來時,海棠粲然;「清明」戴柳,祈福長壽;「穀雨」滋養生命,紫藤花繁而香……
代表春天的6種節氣之外,後續還將會有18種「節氣限定」包裝跟隨時令陸續釋出。曾孝濂與特侖蘇希望透過這次特殊的共創,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親近自然,從自然中汲取力量:“24節氣是我們老祖宗的傳統文化,把大自然的規律和我們人類的活動結合起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大自然週而復始的迴圈,同樣也是我們生生不息的一個象徵。”

“更好”是順應規律,讓生命的力量自然發生;更好也是主動地破土、發芽,保持生命的主動性,一步步去創造人生的春天。
85歲的曾孝濂,如今的日程安排得比退休前還滿。他說自己從19歲開始參與編寫《中國植物誌》,一干就是40多年,但直到植物誌完成後,才算練就了一些繪畫的技能。這些年,他最大的期望就是透過畫筆表達自然的生命力,直到現在也沒能做到,但他仍在、也永遠在往目標前進的路上。
“我這個年紀,已經算走到了人生的‘冬天’。但冬天裡還有春天,春天就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到了85歲,我仍然有很多願望和目標,目標達不到,卻可以爭取做得更好一點。大自然的四季迴圈往復,春天過去還會回來,但我們人的內心世界應當永遠保留春天的感覺,保留朝氣蓬勃的希望。”

今天是立春,古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新的四季輪迴將自立春起始。在曾老看來,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走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節律,也從中汲取養分,獲得力量。
“之前有人問我,說現在年輕人是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贏,怎麼辦?我建議大家更多地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遵循自然。你看再小的植物,它從春天的芽孢開始,一點點發芽,夏天生長旺盛,邁向孕育,秋天果實成熟,冬天看起來是個嚴酷的季節,葉子都掉光了,但實際上它是在蓄勢待發,迎接下一個春天。植物和我們人是一樣的,四季流轉,生生不息。”

特侖蘇與曾孝濂共創的「24節氣限定」主題包裝,藉此感受萬物之息,展現的不止是草木榮枯的韻律,更是生命永遠向上的力量。透過中國與歐盟有機雙認證的特侖蘇有機純牛奶,每100毫升牛奶含有3.8克天然優質乳蛋白及125毫克天然高鈣,從身體和精神都鼓勵著你走進自然,感受自然有機力量。
“迎春萬物生,自然會更好”。每株小草都在創造自己的春天,正如每個人都能在成長中找到自己的更好。今日立春,祝福每一個你,都向著人生的春天和更好的自己邁進。
廣告
點個在看▼
迎春萬物生,自然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