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晚機器人到AI大模型,如何讓孩子從小擁抱未來科技?

從今年春晚的機器人到AI大語言模型DeepSeek,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影響著世界。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生物科技……這些曾經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詞彙,如今正逐漸成為現實。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浪潮,我們的孩子準備好了嗎?有沒有什麼工具或方法,既能激發孩子對科技的興趣,又能把靠譜、準確的科技前沿知識教給孩子呢?
別擔心,《我是未來科學家》來了!
興趣是成功的基石,這套由國內頂尖科學家團隊傾力打造的前沿科技啟蒙繪本,專為孩子量身定製,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精美震撼的插圖,帶領孩子探索前沿科技的奧秘,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與追求。
點選購買
參與購物金活動,購買更優惠
點選領取
下單前先“衝”購物金,立享折上折!
由中國科學院周忠和院士、楊金龍院士、潘建偉院士聯袂推薦!
潘建偉院士說:“《我是未來科學家》這套匠心獨運的繪本,為孩子打開了一扇扇通往未來科技世界的大門。”
楊金龍院士則說,他“衷心希望,這套書能夠成為孩子探索科學奧秘的夥伴,激發孩子對科學的熱愛與追求。在閱讀的旅途中,願孩子能夠保持好奇心,勇於提問,敢於探索,成為未來科學領域的璀璨之星。”
在為《我是未來科學家》寫下的序言中,周忠和院士這樣說:“這套書不僅展示了科技的巨大潛力,也為我們指明瞭未來發展和前進的方向。孩子們將在書中感受到,科學並非遙不可及……”
1
全員科學家執筆,院士推薦
內容科學嚴謹
《我是未來科學家》由“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中國科協科普專業研究員、全網擁有粉絲近500萬的科普專家袁嵐峰領銜主編。
說起袁老師,其本身的求學經歷就足夠傳奇,14歲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學習,先後在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導師之一是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科研之外,袁嵐峰老師這些年以極大熱情在各個社交平臺上對大眾進行科普,其科普著作《量子資訊簡話》更是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專案、國家出版基金專案、2022年度全國優秀科普作品。
袁嵐峰老師作為作者之一,撰寫了《我是未來科學家》系列《不可限量的微觀秘境(量子科技)》分冊。
除此之外,《我是未來科學家》中的另外9本單冊,也都邀請各領域資深專家執筆。有南非科學院院士劉歆穎、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顧凡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葉盛、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周炳紅、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軍平、香港亞洲視覺科技研發總監陳經、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基礎教育學院VR對抗實驗室技術專家顧凱、中國日報社高階記者張周項、從事農業戰略發展研究的姚季侖。
可以說,這套書的作者陣容堪稱是由“全員科學家”組成的“豪華夢之隊”。
2探索十大前沿科技,點燃孩子科學夢想
《我是未來科學家》全書涵蓋腦機介面、虛擬現實、量子科技、太空探索、未來能源、基因編輯、人工智慧、仿生技術、農業科技等10大前沿科技主題,是未來科學發展的主要方向。
例如,《改寫生命的神奇剪刀》就將帶孩子們走進基因編輯的奧秘世界,從治癒遺傳性疾病,到創造更適應環境的作物,揭秘這把剪刀如何成為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革命性工具。
而《小晶片改變大世界》則將引領孩子們走進晶片這個微觀而宏大的科技世界,從手機、電腦到超級計算機,探索晶片如何成為現代科技的基石。
《我是未來科學家》插圖
《虛擬世界的魔法之門》會帶領孩子們進入虛擬現實這個夢幻般的領域,讓孩子們探索它如何打破現實與虛擬的界限。
作者為孩子們講解了虛擬現實的原理、技術特點以及它如何為娛樂、教育、醫療等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帶領孩子們感受這個虛擬世界中的魔法。
3生動演繹科技奧秘,讓科學原理貼近生活實際
《我是未來科學家》透過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高深的科技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圖畫。
比如,在《虛擬世界的魔法之門》中,當講解虛擬現實發展史時,作者用跨越時空的敘事串聯起科技里程碑:
早在1990年,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給一個朋友寫了一封信,建議把“Virtual Reality”這個詞翻譯成“靈境”。他提出了“人機結合、以人為主”的觀點,認為人和計算機可以像好朋友一樣合作,而“靈境”技術的發展將使人與計算機的結合達到新的高度。
1993 年,第一個真正的VR遊戲問世。兩年後,有一家叫任天堂的遊戲公司,開發了一款叫“虛擬男孩”的VR遊戲,想把VR帶入千家萬戶。
雖然這個裝置沒有大賣,但是任天堂的創新產品推動了VR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同年,醫生們也開始用VR技術來幫助他們學習和練習做手術——醫生們可以在虛擬的手術室裡對虛擬病人動手術,這樣他們就會熟能生巧,讓真正的手術變得更安全。
所以,VR技術的誕生就像將一個個夢想慢慢編織成現實。從科幻小說到電影,再到VR真正的發明和應用, 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奇和創新。
現在,我們可以戴上VR眼鏡,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一切得感謝那些勇敢的夢想家和聰明的科學家! 
《假如意念可以控制機器》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人機互動技術的新大門。
在講到腦機介面技術時,作者用夢幻的筆觸為小朋友們展現了一幅“心想”就能“事成”的未來世界畫面。
《我是未來科學家》插圖
以前,這一切都只是科幻小說中才有的場景。直到20世紀下半葉,科學家才開始把夢想逐漸轉變為現實,開發出一種名為“腦機介面”的新技術,在腦與外界的技術裝置之間架起橋樑。
這種技術既可以使外界刺激繞過損壞的感官,直接傳導到腦,也能讓我們透過腦訊號來控制外部裝置,相當於我們只要想想,就能指揮外部的機器去執行我們想做的事。 
《我是未來科學家》還將深奧的科學原理與生活實際相聯絡,以幫助小朋友步入科學之門。
《改變世界的種子》帶著孩子們走進未來農業的奇妙世界,揭秘那些看似普通卻蘊含無限可能的種子背後的科技力量。
能夠抵禦病蟲害、適應惡劣環境、提高產量的基因改良作物,到智慧農機和無人機技術精準作業,作者們選取目前實際生活中發生著的場景,來講述其中的科學原理,讓孩子在熟悉的事物中發現科技奧秘。
除此之外,每冊書後都有科學家為孩子提供的成長建議,從知識補充到價值引領,一字一句都為新一代著想。
透過本書,孩子們能透過每冊書後的“10位傑出科學家”人物介紹和領域專家的成長建議,樹立科學職業理想,規劃未來發展方向。
《我是未來科學家》敘事方式注重啟迪孩子的科學思維和想象力,不僅讓孩子獲得知識,也培養他們的洞察力、創新力、領導力等關鍵能力。
讓孩子在科技浪潮中乘風破浪,勇於探索未知,成為未來社會和科技的勇敢探索者和改變者。
其價值,不僅在於知識的積累,更在於夢想的播種和價值的塑造。
它引領孩子站在時代前沿,感受科技的脈搏與未來的趨勢,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當孩子們的目光穿越書頁觸控未來,他們手中握住的不僅是知識的力量,更是改寫人類文明程序的可能。
點選購買
參與購物金活動,購買更優惠
點選領取
下單前先“衝”購物金,立享折上折!
 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