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貴婦”和她的7個阿姨

“好的阿姨和好男人一樣,根本不在市面上流通。”“縣城貴婦”康提在做飯阿姨辭職後,等了又等新阿姨的過程中深刻領會到這句話的內涵。她已經是一對雙胞胎男孩的媽媽,在小縣城有了穩定的工作,生活徹底安定。與同事們分享的雞飛狗跳育兒瑣事相比,她清閒一點,甚至經常“忘崽旅行”。孩子從出生到2歲,她獨自帶娃的時間不超過10天,更多的養育和家庭事務被陸續到來的7個阿姨承擔。
保姆是縣城的高薪工作,與壯勞力男人們掙得不相上下。她們的普遍畫像是年齡40~55歲的女性,住在縣城附近村裡,家裡至少兩個孩子,長到了能自理的年紀,經濟負擔重不得不出來工作。康提家請阿姨也不是耍闊,家裡人丁實在稀少,婆婆身體不好,老公、公公不常在家,只能用錢換省心。
兩年的時間,康提和阿姨們陸續交鋒,在職場亦是人情場的家庭場域,阿姨們憑藉著自己的處世智慧與真誠遊刃有餘,她藉此觀測到小城保姆生態的縮影,也透過阿姨們的視角看到了不同僱主家的煩惱。朝夕相處中,她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別人伺候,到後來心安理得地享受。做飯,洗碗,哄睡,餵奶,洗澡,換尿布,陪玩兒……這些藏在日復一日家務中的瑣碎,是阿姨們工作的細節,也是無數家庭女性“隱形勞動”的日常。
文 | 康提
編輯 | 張輕鬆
運營 | 芋頭
“好阿姨太難找了”
上午11點了,阿姨還沒有過來,老公電話問我人是不是“跑路”了,沒人做飯他們就準備出去吃。我趕緊衝出辦公室給黃姐打微信,對方不接。我心裡咯噔一聲又火速聯絡家政,中介大姐才和我說,黃姐幹完這個月就不幹了。幹得掉了一副定製眼鏡兒,2000多塊錢,一個月工白打。和我小姨也相處不來,索性讓我們再找找合適的。
我說那也應該和我招呼一下,一聲不吭就走我們還以為出什麼事兒了。眼鏡掉了已經是半個月前的事兒,黃姐每天來了就唸叨,為此我媽把家翻了好幾遍,她居然和我小姨說“你拿了沒關係,你把鏡框留下,鏡片兒給我吧”。我小姨近視眼,她是老花眼,要她鏡片幹什麼用?這麼大年紀了做事一點沒樣子,來了不到一個月,奪命連環call我結工資。昨天給了,今天就失聯?
中介大姐嘆了口氣,哎,你可說吧,幹我們這行的啥樣人也有呢。她又反覆和我強調,人家黃姐說了寶媽可是個好人。我借坡下驢和她倒起委屈,黃姐上戶第一天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才找見門,我媽一看她60多了,誰照顧誰呢,不太想用。奈何人家做完飯把油煙機也擦洗了,聽說又是個獨居老人,我們於心不忍就讓她留了下來。結果也沒幹長。
▲ 有些保姆的年紀較長,很難說是誰照顧誰。圖 / 《桃姐》
“好阿姨太難找了,你之前想要的燕玲姐現在繼續上戶了,估計得3個月才能再來你家。”燕玲姐是黃姐之前的做飯阿姨。家裡育兒嫂離職後,考慮到孩子們也快2歲了好帶,我們乾脆改找做飯阿姨,更省錢。她50來歲,做事勤快麻利,還有育兒經驗,會做輔食。無奈人家去年就被預定要去省城給一戶產婦做月嫂,工資是我們這兒的3倍,所以在我們家只幹了4個月。
中介隔了幾天給我派來一個兩頓飯阿姨。我滿心歡喜跑回家打算看看阿姨手藝。結果回來阿姨沒見著,只見婆婆忙前忙後做飯,孩子相互打鬧,家裡雞飛狗跳。說是阿姨家裡有急事兒不能上戶,上門道了一聲歉就走了。我惱火地找中介算賬,誰要她道歉,我要人做活兒呢。中介也大為光火地給我發聊天記錄,“說得好好的,你看看……這幾天為了你家的單子著急上火,我也覺都沒好好睡。”
中介發動了周圍四五個家政同盟,每天發朋友圈發抖音還是沒找到阿姨。我心想不會是我家臭名昭著剝削工人被保姆們集體拉黑了吧,又轉念想不至於啊,阿姨做完飯就走,我婆婆老好人,恨不得給人備好菜熱好鍋,平常公公拿回家的勞保用品、年節禮盒也都大方給她們……
事實就是不好找。城市小,好保姆也少,好阿姨流動性不高。朋友姐姐家的阿姨一干就是4年,帶完大寶帶二寶,還能做一桌好飯。我們家排著隊等人家,那朋友說我還等著媳婦生孩子借過來呢。我們只能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中,期盼老天爺給我們派發一個勤快心善的天選阿姨。等啊等,又過了一個禮拜才勉強找到一個能做一頓飯的,中介問我行不行,兩頓飯阿姨7月才有檔期。
還能怎麼辦,先用著繼續找唄。我粗算了一下從孩子出生到現在,請過各類工種的阿姨已經超過7個人。花過的錢不忍細算,哪怕在十八線小城,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縣城保姆生態
在人均工資兩三千元的小城,保姆算是難得的高薪職業。我家聘請過的阿姨,從做一兩頓飯的阿姨,到育兒嫂、月嫂,工資從1800元、2800元、3000元、5000元到8000元,有一大半以上的阿姨收入超過本地青年女性。我和同事們也經常自嘲,趁年輕趕緊報名人社局月嫂培訓吧,為裁員後進軍“吉祥三保”打基礎。
第一位阿姨我對她已經印象模糊了,儘管她從我被推出產房就跟到出院。她們是與醫院合作的阿姨,穿著統一制服,團隊派駐到新生兒科,我光著身子被推出來她就湊上前和我老公推銷。陪護套餐順產380元/天,剖腹產480元/天,雙胞胎580元/天。“你說這還貴?不貴的,女人一輩子就這麼一次,下了手術,身體沒養好,能怨一輩子。”我老公耳根子軟,經不住勸說就請了。哪怕雙胞胎孩子的另一個還在保溫箱裡,也是按雙胎收費——“雙胎產婦受傷更嚴重,需要更精細的護理”。
▲ 在月子中心的日子。圖 / 講述者提供
出院時,月子中心帶著鮮花紅布派保姆車來接,給配了兩個阿姨舉著桃樹枝撒紅紙,一路上陣仗唬人,儀式感拉滿,惹得眾人側目。當然要價也不菲,25800元28天,住了60天花了差不多我一年的工資。記得36周產檢時,醫生和我說有個孩子長得小,出來估計得住保溫箱,我憂心忡忡那豈不是要花很多錢,殊不知和之後養育的天價比起來,這些已經不值一提了。我開玩笑地感謝公公,要不是你的工資和將來的退休金,倆孩子不可能同時投胎來我們家。
出月子後天氣漸冷,我因有事著急出國,只能把月子中心保姆帶回家,一個月11000元,念在照顧了我們2個月,熟人友情價8000元。請不起兩個,只好把小姨叫過來幫忙。小姨是婆婆的親妹妹,在縣城一家飯店幫忙,幫誰的忙也是幫,照顧姐姐的孫子更重要,何況小姨還有育兒嫂證書。
照小姨的話說,去上課純粹是為了滿勤簽到能領電餅當(鐺),跟著學幾天就給發證書,至於學到了啥她心裡也沒數。就這樣,孩子們成了“留守兒童”,小姨成了第四任阿姨,也是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任。家裡話語權婆婆第一,她第二。她的工資有時2000元有時三四千元,根據家裡經濟的鬆緊狀況增減,她也從不計較。
半年之後我回家,家裡手頭緊,含淚送月嫂離開換成育兒嫂,價格5000元。新阿姨40多歲,和小姨搭檔照看孩子,一家人相處融洽,過年我們還一起去了三亞度假。回來後由於她兒子即將中考,她決定離職一段時間。家裡人也發現孩子不和我親,有意讓我接手,我們從此告別育兒嫂時代,家庭僱傭史進入做飯阿姨新紀元。
這些阿姨的類別和麵貌也是縣城整體保姆生態的縮影。我們這兒一共就10來家家政公司,資源共享,市面上來來回回就是這麼些勞動力供給。做家務、看小孩、做飯,女性出賣原本在婚姻中“應該”付出的勞動力換取報酬,她們中有年輕的80後育兒嫂,也有年長如婆婆般的黃姐,其餘差不多都在40~50歲之間。
▲ 縣城阿姨的年紀普遍在40~50歲之間。圖 / 《都挺好》
她們大多因生活壓力過重而選擇成為“伺候人”的保姆——畢竟在農村這還是一份略帶人格歧視的工作,像是“下人”,不過誘人的回報令她們無法拒絕。
像我第一個月子中心的阿姨和後面的育兒嫂,都是家裡兩個兒子在讀書,正是用錢的時候,他們夫妻倆一刻不停歇。做保姆的收入能和丈夫相當,在村裡屬於高收入人群。代價就是一家人一年也聚不齊幾次。月子中心的阿姨小孩當時正上高三,一個月回一次家,要是趕上媽媽沒下戶就見不上。想媽媽了只能千里迢迢坐公交車來月子中心樓下看一眼就走。媽媽去食堂打點飯,過來問我能不能出去半小時,保證準點回來,聽著讓人心酸。
育兒嫂老公在杭州工作,她在我們本地城裡做住家阿姨,孩子們跟著爺爺奶奶當留守兒童。大兒子已經上了大學不用操心,小兒子愛玩兒但腦瓜子聰明,學習一直名列年級前三,這些都是她的驕傲,說起來難掩自豪。當育兒嫂是為了孩子想多掙錢,辭職也是為了孩子。來我家做阿姨這一年,小兒子成天玩手機,成績倒退,阿姨心急如焚,不管能不能幫上孩子,先辭職了再說。
也有閒不住不服老想自食其力的,比如文章開頭的黃姐。她是獨居老人,經濟卻不差。老公去世後留下一套房和些許積蓄,唯一的女兒嫁得蠻好,老公被外派到了澳大利亞,一年收入幾十萬元,指頭縫裡漏一點也完全夠她生活。她卻很要強,女兒都指著人家活,她更不能行,不給自己女兒看孩子,要出來掙錢。這把年紀屢屢碰壁,唯一收留她的我們家還鬧了不愉快。
在哪裡掙都是掙,我問她們為什麼不去大城市拿高工資。同樣的活兒收入是我們小縣城的兩三倍。有人無親無路,投靠無門,想做保姆不知道門朝哪兒開;有人孩子還唸書放不下不想走太遠;有人怕走了老公沒人管;還有人就是想守在家門口不願折騰。
總之,阿姨們質樸、善良、堅韌,一如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的付出型母親。有了阿姨給雞零狗碎的生活託底,我竟然也過上了網上說的“婚內男人”的生活,享受飯來張口、回家躺平的幸福生活。
有了阿姨,我成了“婚內男人”
準確地說,阿姨的好坐月子期間我就體會過了。
在醫院時陪護阿姨每天早上給我梳頭,扶我上廁所,用餐時每一樣都給擺出來,筷子遞進你手裡,甚至我大便不出來還主動提議要給我上開塞露。我媽坐高鐵鄭重其事來陪護,帶著大包小包準備好了戰鬥,最後變成了乾站著陪聊。晚上孩子3小時醒一次,為了讓孩子練習吸吮母乳,是阿姨把寶寶送到我身前,喂完繼續哄睡。我只需要適時產奶,盡到母責。哪知奶也不爭氣,激素影響泌乳受阻,我這個媽成了擺設。
▲ 生產後,有一個好的陪護阿姨能解決很多問題。圖 / 《親愛的小孩》
一直到進了月子會所,我也沒有為人母親的自覺,成天躺在床上玩手機。一個阿姨想勸我少用眼,怕我熬壞。另一個阿姨知道我工作能線上批改後趕緊出面制止,人家是用手機掙錢呢,年輕人很有本事。說得我老臉一紅。憑誰問,活這麼大也沒見過有人無理由護著我。我再次感慨有錢真好,真想養她們一生一世。
很多問題、家庭的矛盾也因為阿姨的到來迎刃而解。
在我從小受到的規訓中,女人不會做飯將來嫁人後沒法過日子。結婚後一回家我媽也念叨我懶,說我倆過日子沒後手,天天出去吃,以後有了孩子怎麼辦。我說我也做,出國期間我們租當地民宿,為了省錢每天做飯。我做的他不愛吃,他做的我不愛吃。不愛吃就一口都不吃,浪費食物浪費時間,最後還是出去吃。
家裡以前是婆婆做飯,60歲一過她明顯力不從心。老公見指望不上我,只能謀劃著長期請阿姨。阿姨來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我說我要減肥,阿姨每天給我弄點水煮菜就好。一回來嚇了我一跳,水煮菜已經精心搭配做了擺盤,阿姨怕不頂餓還給我切了十來片牛肉和兩個蛋白,一旁細心配好蘸水,和網上的減脂餐一樣好。壞處是哪怕餓得頂不住了也只能吃水煮菜,反正給人家的要求是每天就這麼做,不自律都不行。
我對著阿姨說辛苦了,她回你們年輕人上班才辛苦。我們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原來純粹的金錢交易能收穫如此大的情緒價值,我突然理解了很多男人。
▲ 阿姨能提供非常高的情緒價值。圖 / 《時光正好》
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後,我的任務就是陪孩子玩兒,學習繪本和英語,孩子們睡覺了我就去看書、寫作、處理工作。時間也比較從容,經常下了班就和同事聚餐,騎電動車瞎晃悠;研究生舍友說好久沒見我了,我一張機票就去昆明和她玩兒了好幾天。
有我的幸福先例,親戚們牢固的老觀念也逐漸動搖:遠不遠嫁的無所謂,重要是看嫁到什麼人。不結婚的同事和我開玩笑,我不是不想結婚生娃,是沒遇到你的好公婆。有時和老公吵架,他譏諷我這媽當得太舒服,管生不管養。我狡猾辯解:我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啊。我好像還很沾沾自喜,等阿姨真正離開時我才意識到她的重要性。那就是我再也不能脫身了。
是家庭,是職場,也是人情場
阿姨休假是我的受難日。娃死活不和我睡,你最困的時候得強睜著眼照料他哭鬧;一天要換五六次尿包,戶外曬2小時太陽,回家讀故事,喂輔食,做遊戲……孩子電量充沛,充電5分鐘,續航2小時。兩個男孩更是,一天折騰打鬧不斷,把我熬得燈枯油盡,只巴巴地盼望著小姨回家,阿姨到家,我趕緊出去上班。
而當家庭成員一起共事,氣氛也產生著微妙的變化。小姨來了之後理直氣壯當上了當代“德華”,對姐姐、姐夫頤指氣使,對保姆阿姨評頭論足,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和老公要有責任心,我們無一不順從。就這,不同的教育理念也時不時讓她和婆婆產生矛盾。
比如婆婆主張孩子自己吃飯,不然上了幼兒園沒人喂等著餓肚子,小姨嫌半個小時也吃不了幾口,全霍霍了,婆婆唸叨,小姨暴躁,嚷著嚷著兩人吵起來,小姨氣哭;又比如雙胞胎打架是常態,小姨替哥哥辯護,說哥哥從小單純善良,是弟弟太精太小氣,不怨哥哥搶,婆婆說哥哥太暴力,兩句話說不通就動手。吵到興起時“咱不和他玩兒”一關房門,兩人各帶各娃回房睡覺,把我這個親媽晾在一旁。
▲ 帶小孩非常消耗心力。圖 / 《苦盡柑來遇見你》
好在人家是親姊妹,打斷骨頭連著筋,吵完也就算了。而對於吃百家飯的保姆來說,僱主的家庭對她們來說是職場,在小縣城亦是人情場,須得處處小心謹慎。
早早被預定的燕玲姐幹了不到半個月我就知道為什麼人家能拿到那麼多私單,太貼心了。有一天我家燃氣費沒交,來了沒法做飯。我提前叮囑她可以不用過來,她還是到點來了,帶了自己在家做的包子,粽子。怕寶寶沒吃的,還貼心拿暖壺裝了蛋花湯。她的工作只需要做飯,每每看到我們家人手騰不開時也總上來幫忙哄孩子,讓大人先吃。她說以前專職就是幹月嫂,沒單子了才來接些做飯的“低價”單子,有正經活兒了就先緊月嫂幹。
她的工資按天算,有時請半天假我嫌算工資麻煩都會直接算成一天,她很領人情,也懂感恩,總會投桃報李給你帶點什麼表示感謝。她去省城本來一個月,到期後人家果然續訂了兩個月。
還有一個阿姨也不錯,從進了月子中心就一直帶著孩子到七八個月。孩子生病去醫院哭,她也在旁邊抹眼淚,過年給孩子包壓歲錢,下戶前把孩子抱了又抱,還經常微信想看看孩子照片。
相反我家的另一位育兒嫂,用我小姨的話說就沒那麼“自覺”。住家26天,一共4天假。她掛心自己孩子,總是週六一大早走了,週日下午或者晚上才來。每次要麼是沒等上公交車要麼是家裡有事兒。我平常不操心家裡,一直到她離職才知道婆婆一次也沒扣過她的錢,卻對她頗有怨言,包括但不限於每次餵飯太快;孩子一鬧就拿零食哄;為了省事兒總哄孩子睡覺,不互動不陪玩兒;去超市總拿沒結賬的東西讓孩子玩兒;孩子燒沒退就按點休假回家……
▲ 有些育兒嫂會對孩子不太上心。圖 / 《親愛的小孩》
我說這些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婆婆說算了算了,人家掙錢不容易,兩個兒子將來還要娶老婆,老公在外地,家裡什麼事兒都要她操心,更何況咱家娃娃依賴她,為了孩子一切就算了吧。
為了孩子打了很多貴价疫苗,為了孩子在月子中心違心填寫各種好評,為了孩子花錢忍受不合適的阿姨……生了孩子之後才深刻意識到,自己簡直是給社會生了個“人質”,生怕自己沒好日子過。
保姆阿姨們的奮鬥也是為了孩子。我曾和一個阿姨調侃,你是兩個兒子,我也是兩個兒子,我要好好和你學手藝,將來有一天做阿姨給孩子攢錢娶老婆。這當然是順著她說的玩笑話,她卻連連擺手,人和人怎麼能一樣呢,你是什麼家庭我是什麼家庭。我不禁好奇起來,我又比你強到哪裡去。她說“你們父母有幫襯,自己也有文化,不一樣”。
我趕緊解釋這才哪到哪,我家根本不入流。繼而八卦起她有沒有去過大富豪家工作,真正的上流社會是什麼樣的。她認真思考了一會兒說就是你們家這樣的,能夠出國,能天天買東西,人坐在家裡就能掙錢。她見我婆婆天天取快遞,聽我和老公對話講海外見聞,看我用雙語教孩子說話,外地有房,這一切對她來說都是“高階”的標誌,我慚愧接受了這一認定。
還有位阿姨的分享令我大開眼界。她在我們小區接過好幾個單子,有一個是比較輕鬆的小月子。男女雙方是二婚,女方比做生意的老公小將近20歲,好不容易懷孕卻意外流產,她不甘心想休息好了繼續備孕。保姆阿姨說女方是見前妻有兒子,自己只有一個女兒怕地位不穩,老公已經不想生養了自己還是想追兒子。阿姨補充那人就住在我們小區的別墅區,男人開4S店和洗車行很掙錢,家裡三層樓高,裝潢豪華得不得了,門口保安都對她態度很好。
得益於她的嘴碎子和邊界感不足,月子期間我被動吃了不少“瓜”。比如她跟上僱主去青島旅遊,倒著坐遊艇吐得昏天黑地;比如她熟知月子中心每家產婦的家庭情況,老公是教師,公務員,做買賣的,住得什麼套房花了多少錢門清兒。
她們也挑人,外地客戶不太想接待。習俗餐飲都不一樣,怕伺候不周到。有一家南方的產婦,一進月子中心就要吃大米,在我們本地屬於寒涼的東西,她硬著頭皮給做;四川人口味重,對伙食要求高,按人家的要求做出來的飯也難達標,和家裡老人也溝通困難,無法適應住家習慣。阿姨最喜歡接待像我們這樣的本地小年輕,說話禮貌對人友好。我感慨她進千門萬戶,可比我漲見識多了。她擺擺手,說這個工作透支健康,家人分離,不到萬不得已不來做月嫂。
▲ 本地的阿姨最喜歡飲食習慣一樣的本地小年輕。圖 / 講述者提供
我對她們感情的變化
生孩子之前,我自詡“無產階級”,始終堅定地和廣大勞動人民站在一起,內心非常不習慣別人伺候,尤其是看見和我媽差不多歲數的阿姨為了掙錢小心翼翼討我歡心時總有種心疼。我想自己下地,人趕緊跑過來扶我;我想喝水起不來,人拿著小勺一口一口喂;孩子一哭她就翻身看,一夜也睡不了一個囫圇覺;我換下來的內褲她搶著要洗,說我的手不能沾涼水……儘管給著錢我也愧疚無比,不好意思。
她們對我意義非凡,我對她們非常依戀並伴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尤其是在月子中心時,還沒離開我就開始倒數著出所的日子,內心充滿不捨。提前給阿姨們定好錦旗,包好紅包,後來想紅包給了她也捨不得花,又把紅包變成本地惠民保險,連送了她10年,希望遇事兒時能幫襯她一點。
趕上當時天氣漸冷,一個孩子又住院,公公大手一揮出錢續住,讓我們過了百天家裡送暖氣再回家。我嘴上嚷著心疼錢,內心卻突然鬆了口氣,終於不用和阿姨分開了,我們的甜蜜又能續期。那段時間,我彷彿陷入熱戀的人,離開她我不知道將來怎麼辦。能理解了網上的段子“搶我男人可以,搶我阿姨不行”的情真意切。
▲ 過慣了有阿姨的日子,真的很難回到最初。圖 / 《時光正好》
不過隨著激素水平的回落,我對阿姨們的態度也逐漸平靜。到了育兒嫂那裡,我雖帶著感激也仍能理性分辨這是一份職業。過節拿點東西,給她孩子報志願,老公甚至給她侄子介紹工作。而現在做飯阿姨更換頻繁,最近幾個我連她們微信也沒有,名字也總是搞混,有什麼事兒就電話溝通,備註都是1、2、3、4。
我也預設並享受了請阿姨帶來的舒適。以前能自己做的事兒,我絕不假手於人,吃完飯剩渣要衝進垃圾桶,自己衝碗,掃掃地。現在居然心安理得吃完飯拍拍屁股就走人;對孩子哭聲免疫,反正沒事兒有阿姨;甚至孩子發燒了,我忙不過來也不必親臨現場,阿姨一小時量一次體溫發到你手機上,我把控全域性即可。
直到阿姨回家,婆婆做飯,我也攤進沙發上等飯來,讓老人家操勞一切時,才猛然發現自己的快樂是建立在剝削同為女性的媽媽身上。這與我堅守的女性價值觀完全錯位。我主動去幫忙,婆婆也推脫,讓我回房間好好休息,趁年輕她們還幹得動,我能多“好活”幾年,說得我羞愧不已。
和我的事業心相反,她的事業只停留在剛結婚那幾年。她90年代就和人合夥創業開幼兒園,生意最好時收了100多個孩子,名聲響噹噹。可惜幾年後公公調到外地工作,老公上學需要接送,家庭需要,她被迫抽身回家,一做家庭主婦就是30年。
我們結婚後,我和老公在同小區租了一套房,距離公婆的大房子走路僅需三分鐘,我倆每天不開伙回家蹭飯,她也樂呵呵,自我定位“我就是這個家做飯的,你們忙你們的”。我好像也從來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前段時間主動負擔了做飯阿姨的工資2800元后,我和老公說,一個月26天,一天兩頓飯,這2800元就當是我的替身為全家做飯吧,咱也是貢獻了家務。說到最後我一愣神,如果是三頓飯,每個月滿勤的話應該是多少錢,加上收拾家應該是多少錢,給全家人買菜買衣服置辦各類耗材應該是多少錢,家庭年節迎來送往大小禮數置辦籌備又應該是多少錢……算到最後已是天價。而婆婆一如既往做了30年,卻沒人支付她一分錢工資。
▲ 和阿姨一樣做著一樣工作的母親們,卻從來都沒收到過報酬。圖 / 《苦盡柑來遇見你》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每人互動
你請過家政阿姨嗎?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