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眾的認知裡,谷歌程式媛彷彿身披光環,工作在科技前沿,拿著令人咋舌的高薪,生活瀟灑自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將透過 Stella 的親身經歷,深入揭開谷歌程式媛在灣區的真實日常,看看在高薪背後,她們如何被房價 “壓彎了腰”,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奮鬥歷程與酸甜苦辣。
文章轉載自:留學生研究社
她從南加州大學(USC)的校園出發,一路拼搏,成功踏入谷歌,成為了一名令人羨慕的程式媛。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她的世界,瞭解她備考大廠的艱辛、大廠中的日常生活、令人心動的福利待遇,以及在灣區面臨的工資與生活標準的權衡,還有留學生留美身份問題帶來的困擾。

Stella 在南加大攻讀研究生。在專案的最後一年暑假,她在 VMware 進行了與 network 相關的實習,這段實習經歷為她的簡歷增添了亮眼的一筆。
談及能在畢業後順利進入谷歌,她認為必不可少的幾大因素是:
首先,她就讀的南加大位於洛杉磯,地理優勢十分突出,離眾多中大公司都很近,這為她獲取實習與工作機會提供了便利,讓她能更便捷地參與各類招聘活動與企業交流。
其次,人脈關係也助力了她的求職之路。當時,她的一位朋友已在 Google 工作,透過朋友的內推,她成功獲得了寶貴的面試機會,大大增加了進入谷歌的可能性。在美國求職環境中,尤其是大廠的求職,沒有內推簡歷被看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外,在簡歷準備上,Stella 下足了功夫。除了紮實的專業課程學習,她精心準備的專案經歷豐富且具有針對性,再加上在大公司 VMware 的實習經歷,使她的簡歷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順利通過了簡歷篩選與 BQ(Behavioral Question,行為面試問題)環節。
最後,為了在面試中展現出最佳狀態,面試前 Stella 進行了系統性的刷題。她深知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差距,不僅埋頭刷題,還積極尋找許多有經驗的人進行 mock interview(模擬面試)。
在一次次模擬中,她不斷總結經驗、改進答題思路與溝通方式,逐漸熟悉了面試流程與節奏,這使得她在真正的面試過程中表現得遊刃有餘,最終順利通過了谷歌嚴格的五輪面試,成功拿到 offer。


在谷歌的日常工作中,Stella 所在的團隊實行 “234” 的辦公模式,即週二、週三、週四必須前往辦公室,週一和週五則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去辦公室。
由於不喜歡開車,Stella 選擇乘坐公司的 shuttle 通勤。公司的 shuttle 在特定地點接送員工,而這個地點離她家開車僅需三分鐘。
談到工作強度,Stella 表示從去年開始大環境裁員,工作變得比以往更“卷”。儘管谷歌沒有明確的末位淘汰制度,但在 2022 或 2023 年,曾對績效低的員工進行過一次評分。
她所在的組老闆在一開始的時候工作風格較為正常。後來老闆在 ramp up 期間更加勤奮一些,但總體來說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工作,暫時沒有在瘋狂“內卷”。
Stella 儘管不需要oncall但日常也會加班,一週大概加兩三次。
她解釋說自己是夜貓子型,白天辦公室裡人員往來,溝通事務繁多,難以集中精力寫程式碼,而晚上更能讓她專注於寫程式碼,所以會利用一兩個小時在晚上完成工作任務。


谷歌的福利待遇向來為人稱道,Stella 也對此讚不絕口。公司每天都會提供各種各樣的健身課,員工可以免費參加。
在學費報銷方面,公司每年會報銷上限 2 萬美元的經費(對比meta僅有2000美金,而amazon更是完全沒有)。如果學習內容與工作相關,公司報銷三分之二;若與工作無關,也能報銷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員工可以利用這筆經費學習各種技能,比如跳舞,甚至再攻讀一個學位。
說到美食,谷歌的食堂是 Stella 上班的一大動力。食堂提供早中晚三餐,其中有個中國餐廳,菜品豐富,有好幾個肉菜,還有酸辣湯等多種滿足中國寶寶胃口的美食,以及很多限量供應的甜品。
不過,在疫情結束後的那次大裁員之後,公司的福利政策也有一些細微變化。
比如 YouTube 之前每週或每兩週會有一次 social event,在每週四下午舉行,會邀請一些 youtuber 或者外面的樂隊、歌手來表演,如今這個活動從 weekly 變成了 monthly,或許這也是受大環境影響下經費縮減的一個體現。


作為一名谷歌的程式媛,Stella 的工資在灣區碼農群體中處於不錯的水平。她坦言,這樣的工資能夠幫助她維持在一個較為不錯的生活水平,滿足日常吃穿用度、休閒娛樂等需求。
在飲食上,除了公司免費提供的美味三餐,偶爾外出就餐也無需過度擔憂開銷;日常購物、社交活動等方面,也能較為從容地應對。
然而,灣區高昂的生活成本如同沉重的枷鎖,給她的生活帶來諸多壓力。灣區長期位列美國生活成本最高的地區之一,住房、交通、食品、醫療和稅收等各方面開支都令人咋舌。
在住房方面,房價堪稱天文數字。以舊金山為例,平均房屋價值高達 1,241,003 美元,較去年上漲 2.4%。租金同樣高得離譜,部分郊區在過去一年租金漲幅達 20% – 30%。住房開支常常佔據家庭收入的 30% – 40% 甚至更多。
如此高額的房價,使得 Stella 買房的計劃暫時擱置,即便未來房價如 Zillow 預測的那樣,舊金山都會區房價在明年下降約 2 萬美元至 112 萬美元左右,對她來說依然是難以承受之重。
在舊金山和聖馬特奧縣,購房首付中位數為房價的 26%,約 375,000 美元,這無疑是一道巨大的門檻。
舊金山目前約有 1000 套房屋待售,中位銷售價格約 1,353,000 美元,中位掛牌價格約 1,082,667 美元,58.2% 的房屋銷售價格高於掛牌價,房產市場的火熱與高價形成鮮明對比。

交通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灣區地域廣闊且交通擁堵嚴重,居民不僅要面對高昂的油價和車輛維護費用,公共交通票價也不便宜。
在城市中心,還需承擔過橋費和停車費。像 Stella 選擇乘坐公司的 shuttle 通勤,雖然節省了開車的費用,但如果自己開車,這些額外費用會顯著增加每月支出。
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和水電費也不容小覷。灣區的食品價格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水電費(包括電、水和網際網路服務)也相對較高,與其他地區相比,日常生活開銷快速累積。
醫療保健方面,保險費和自付費用都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再加上加州較高的州所得稅,進一步削減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儘管灣區平均工資水平較高,但高生活成本依然讓許多人感到經濟壓力巨大。
根據 Numbeo 或社群與經濟研究委員會等提供的生活成本計算器和指數,灣區城市的生活成本指數通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0%-150%,其中住房是主要推動因素。
研究表明,在灣區,一個典型家庭的住房支出可能佔每月總支出的40%以上,再加上交通、食品和醫療保健等費用,生活成本負擔沉重。
儘管面臨這些經濟壓力,Stella 也看到了灣區的閃光點。
這裡擁有蓬勃發展的就業市場,尤其是科技和金融領域,為她提供了不錯的工作機會和薪資待遇。
同時,灣區豐富的文化設施和宜人的氣候,也提升了生活品質。
然而,在高工資與高生活成本的天平上,她仍需謹慎權衡,精心規劃每一筆開支,在有限的資源下努力平衡工作與生活。


對於像 Stella 這樣的留學生來說,留美身份問題始終是縈繞心頭的困擾。
她已經抽了三次H1B仍沒有抽中,同時在今年OPT也已經到期。
同時,目前谷歌的 perm 申請處於停滯狀態,且已經停了兩年尚未恢復,這對於留學生來講留美的壓力劇增。
為了應對身份問題,Stella 曾考慮過 relocation 到其他國家,比如加拿大,然後拿著高管籤(L1)回來。
但與老闆溝通後,考慮到團隊工作的高效溝通需求以及工作忙碌的現狀,她最終選擇留下來用 Day1 CPT。
切換 CPT 的成本不算太高,一個 quarter 大概三四千刀,一年四個 quarter。但時間成本上,確實會佔用她的週末生活,需要寫作業、參加 discussion,每個月還需要去一次學校。
CPT為她爭取到了額外兩年的抽籤機會,如果接下來兩次 H1B 抽籤機會都沒有中籤,Stella 表示會選擇 relocation 去加拿大。
身份問題就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影響著她的職業規劃和生活安排。
Stella 的故事,是無數留學生在美奮鬥的一個縮影。
她在備考大廠時的努力、在谷歌的工作生活、對灣區生活的適應,以及面對留美身份問題的抉擇,都展現出了堅韌與智慧。
我們期待她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繼續追逐夢想,突破重重困難,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國際環境是否會影響留學
未來國際化教育將如何發展👇2025國際教育年度盛會
火熱搶票中🔥
300+國際教育領軍者及實踐者
深入探討未來教育的發展
大會開放少量參會及晚宴名額
名額達上限即截止報名
↑↑↑點選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