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鬆弛感拉滿的法校,暗流湧動。
本文作者:Claire,劍橋媽,前倫敦科技投行,現國際學校管理。旅居英美法西,目前在魔都帶娃。興趣探校,累計中外探校100+;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劍橋媽媽Claire探校系列
法國是藝術的,文藝的;法國教育是鬆弛的,也是隨性的。想想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各種抓馬的狀況,充分體現了法國人的浪漫和不羈。
但就是這不著調的法國,誕生了伏爾泰、盧梭、法布林等大佬,歷史上共有71位諾貝爾獎得主花落法國。
在上海,有一所的法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其濃郁的法蘭西風格,超高性價比的收費,成為Claire媽媽心頭的白月光。
兩週前,她就帶著3歲的娃,參加了法國學校的開放日活動,果不其然被學校濃郁的鬆弛感震撼到了…但是鬆弛感背後藏著什麼?跟著Claire一起來看看吧。
法蘭西教育的鬆弛感
訪校之初,就聽說上海法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氛圍非常鬆弛。
兩週前我參加了學校清浦校區的開放日,雖然去之前已經打好「預防針」了,但學校的鬆弛感還是把我深深震驚到了。
4-5月份是國際學校開放日最密集的時間,此前我也參加了不少學校的活動,可以感受到每個學校對開放日都非常重視,畢竟是招生的關鍵。
所以無論停車指引還是入校動線,安排得嚴絲合縫。很多學校甚至全體出動,為了給家長最好的訪校體驗。
但當我驅車1個多小時趕到法國學校時,第一個震撼就來了。只見停車場欄杆敞開,裡面已經停了不少車,怎麼停全憑感覺,原則就是:不要把出口堵住。
進了校門更是大傻眼,一個保安在門衛室佛系得看我們一眼,沒有人臉識別和安檢,放我們進去了。
沒有開放日引導,沒有活動流程,說好聽點是「賓至如歸」,不好聽就是亂。教學樓隨便進,活動隨便玩。沒有人把你當客人,你也別拿自己當外人。

校園塗鴉倒是挺美式,主打MoMA風
找衛生間全靠摸索,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德國學校。因為德法校園共享設施的,校車也往往會寫“歐洲校園”。萬萬沒想到政客沒能實現的歐洲共和,在外籍學校裡倒是輕鬆一家人了。

我終於摸索到校園中庭,撲面而來的熱鬧,各國攤位亂中有序:瑞士芝士火鍋飄香、韓國媽媽大秀辣年糕、越南媽媽現場卷春捲。
最顯眼的法國攤位倒有點垃垮,只有乾癟的法棍和可頌。詢價時,無論看上去是什麼面孔,家長們開口都是Bonjour / Salut,恍若一秒穿越回巴黎左岸。

各國攤位前還搭了個簡易的舞臺,金髮碧眼的孩子們自發組織排練和演出,好不自在。整體都有一種巴黎夏日音樂節迷你版的氛圍感。

超級重視戶外運動
現在即便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校園內的外國面孔也不多了。但當天法國學校的外籍量還是很可觀的。足球場上金髮碧眼小正太帶球狂奔,籃球架下混血少女三步上籃,八塊腹肌的教練現場教學……

我當天去的是法國學校在青浦區校區,現在學校在楊浦區開了一家分校,據說花600w造了一個專業泳池,光是游泳教練們都可以組個小聯合國,非常引人注目。
歐美卷體育、西方教育重視戶外運動的精神,在法國學校呈現得淋漓盡致。

習慣了密密麻麻的鋼筋水泥,法國學校大片的戶外場地還是,還是令我心情額外舒暢。巨大的操場,放眼望去,廣闊的藍天白雲,好不愜意啊。

招生老師「集體失蹤」
不過,說到鬆弛感,此行最令我震撼的就是——全程我沒有看到一位招生市場老師。
說好的探校呢?!
幾百人的大型活動,居然都是家長們撐起來的?!我去過那麼多高階校的活動,在場無一不是西裝革履滿面笑容的招生老師們比家長多。
但在法校,逛遍全場只看到搬家公司在套圈送搬家券,高階診所攤位掃碼送消毒溼巾.……現場逮住個家長問路,對方瀟灑聳聳肩:“今天週六呀,老師也要過週末的。”
啊?招生如此佛系,是不缺生源嗎?
我後來才知道,這所學校是法國政府親兒子——法國海外教育部(AEFE)直屬的官方學校!老師全是法國教育部直送的「國家隊選手」,社保都在法國交的那種,難怪底氣十足放假。
不過話說回來,法國內部現在也是對本國教育充滿了爭議,教學模式僵化,教師群體工資低一直被詬病。所以,我想如果是特別雞血的家長,去法國學校可能會被學校的鬆弛感「逼瘋」吧。
一些內部訊息
現場,我還跟不少在讀家長有了一些交流,扒到不少學校的「內部訊息」:
-
教師性別均衡
▪️老師來自多個國家,平均教齡大概超越上海國際學校平均水平,而且性別均衡,男老師不少尤為難得。
▪️法語零基礎學生,在法國學校兩個月就能吐槽食堂,全靠法國教育部特供的FLSco速成課。
-
學費驚掉下巴
法國學校的學費跟魔都很多國際學校和雙語學校不在一個次元壁,十萬出頭的價格可以說非常香。據說初中部要漲價了,但再怎麼漲離20w、30w俱樂部還有很長的距離。
這跟法國政府每年給每個法籍學生補貼有關! 就算非法國娃也能享受平價優質教育,果然把「自由平等博愛」刻進DNA了。
-
家長茶話會
在法國學校學習會不會很焦慮?大家普遍卷不卷,這也是我很關心的話題。談到這個「敏感」話題,不少家長就有點摟不住了。
▪️青浦感覺活在另一個世界,放學後也都和同學在小區裡玩耍,社群氛圍拉滿。沒事不進城,充分享受“鄉下”靜謐的田園生活。
▪️不但人均法英中三語,課後班開設的義大利語也是要搶的。但英文教學差強人意,還是讓很多華裔家長非常焦慮。
▪️這幾年由於外籍的撤出,學校又霸氣地開了漂亮大氣的楊浦新校區,增加了兩倍學位,也開始有招生壓力了。據說學費上漲也跟楊浦新校區有關,開銷大了,招生跟不上,費用就體現在學費上。據說學校低齡段開始混齡,但為啥這麼重要的活動,也不設個招生攤呢?
▪️隨著越來越多華裔家庭加入,據說法校也開始帶捲了。但法語為主的教學到底有沒有出路,都是大家心底的一個問號。
所以,這樣的法校,你會考慮嗎?


本文作者
Claire
劍橋媽,前倫敦科技投行,現國際學校管理。旅居英美法西,目前在魔都帶娃。興趣探校,累計中外探校100+
掃碼加入「藍橡樹升學擇校群」
掌握國際擇校圈的內幕和八卦
擇校不踩坑

更多探校文章,看這裡:
-
上海德威(浦東):個性化的「六邊形戰士」如何養成?一個斯坦福男孩的成長故事
-
深圳明灣:重磅!騰訊發起基金會開辦一所新學校, 面向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教育, 大灣區家庭太幸福了 -
上海協和國際:和在魔都14年的美國校長聊了聊, 才知道我對教育的理解太淺薄 -
楓葉國際:中考後的「轉軌」高峰:中產家庭在國際課程裡迷失 -
深圳愛文:美高歸國, 讀了一所創新學校, 他人生被改變了…… -
廣州新僑:國際化教育風向已變, 一群高知媽媽正在轉移賽道…… -
哈羅海口:放棄學區房去海南上學, 這些中產家庭下一盤很大的棋 -
上海諾達:畢業即失業的名校優等生, 一開始就輸在了這件事情上…… -
臨港耀華:上海三娃媽:被允許按自己節奏來的孩子, 內驅力真的很強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